哈尔滨异域建筑风格的品读与探究
2020-09-10高天宝
高天宝
【摘 要】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哈尔滨作为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的国际大都市,以其包容、大气、洋气等特点,彰显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特有品性,有容乃大的城市气量,囊括了集俄罗斯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及日本近代式等多元建筑风格将这座城市装点得格外迥异,淡雅的米黄色、奶油色、浅茶色等特有城市基调罩染在许多带有西洋建筑特征的“洋葱头”、“帐篷顶”“圆穹顶”等建筑之上,色彩素雅,高低错落且富有动感,丰富了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同时,更是凝固了哈尔滨异域建筑语汇的精髓,值得我们去鉴赏品读。
【关键词】哈尔滨异域建筑;建筑艺术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建筑风格史,撰录着这一地区建筑艺术的史诗。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誉,她作为一座近代新兴的城市,如今已由昔日的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了一座名噪一时的大都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可以说其建筑艺术风格迥异,在这里,收录有多元化的建筑样式、独特的建筑艺术文脉以及融合、积淀后铸就的哈尔滨特有异域建筑品格。
一、哈尔滨异域建筑风格的缘起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百年之久,可以说其城市发展与中东铁路修筑是分不开的,中东铁路修筑前的哈尔滨百业待兴,城市建设无从谈起,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也揭开了哈爾滨城市建筑的序幕。
可以说,中东铁路的修筑带给哈尔滨的是大量沙俄及欧洲国家和地区数以万计的移民,在这片沃土上,他们按照各自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大兴土木,短短时间内,汇集了俄罗斯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及日本近代式等多元艺术风格的建筑,因此也构成了哈尔滨异域建筑风格的主体。
二、哈尔滨异域建筑风格的种类
哈尔滨作为一座近代新兴的城市,可以说,在1898—1949年的半个世纪中,形成了其一整套近代建筑的风格样式,蕴含俄罗斯式、折衷主义风格、新艺术运动及日本近代式风格。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建筑风格也随之奠定了哈尔滨异域建筑风格的基调。
(一)俄罗斯式
哈尔滨的俄式建筑主要以木构和砖构建筑为主,“洋葱头”、“帐篷顶”这些特有俄式建筑语汇如今已演译了哈尔滨异域建筑样式的特有魅力,堪为哈尔滨地域文化的表征。
哈尔滨俄式木构建筑主要以早期建造的木结构教堂、住宅及小商店为主,如高耸精美的圣·尼古拉大教堂、童话斑斓的江畔餐厅,可以说,他们都蕴藏着地道而又浓郁的俄罗斯风情文化的韵味。井干式的建筑型制配以或粗拙或精致的檐口、山花、栏杆等部位的木雕装饰,使得建筑更加灵动许多。
此外,一些俄式砖结构建筑在这里也尤为显著,可以追溯到1898年中东铁路修筑后所形成的大片铁路职工住宅,质朴的清水墙及乳黄间白的墙体色彩,使得这些建筑更显纯朴与清新;而后一批外观造型独特,细部装饰严谨的东正教堂建筑则集中体现出来,如圣·索菲亚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等特有饱满的洋葱顶、峭拔的帐篷顶及拜占庭式的圆穹顶,配以墙身装点的各式拱卷和精美砖饰图案,可以说则更为地道地体现了俄式建筑的精髓。
(二)折衷主义风格
折衷主义风格,即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其源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将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加以不同程度改造综合的一种风格样式。因此也有人把这种风格称为“集仿主义”。
在哈尔滨,建造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晚于西方,且占比重较大,多以集仿主义形式出现,最具代表性的如:仿巴洛克式为主的松浦洋行、仿文艺复兴式为主的华俄道胜银行、及仿多种风格的道里马迭尔旅馆等,可以说这些建筑造型语汇丰富,设计手法成熟,集结了古希腊的山花、古罗马的柱式及拜占庭的穹顶等装饰细部在一起,不讲求固定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于纯形式之美,因而她们在彰显了哈尔滨折衷主义建筑风格魅力的同时,也丰满了哈尔滨异域建筑的整体风貌。
(三)新艺术运动风格
新艺术运动源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而后通过法国传播到俄国,成为20世纪初俄国建筑界的一种新潮设计,与此同时,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哈尔滨也恰股逢其时地在城市建设中吸纳了这种没有完全的平面、摒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并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的摩登的新艺术运动设计风格。
在哈尔滨,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较多,著名的如: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哈尔滨火车站、中东铁路局旅馆等,这些建筑多为2至3层砖木结构,外形简洁且摒弃陈旧的古典柱式,以呈现优美的曲线形体;门窗常常也呈现半圆、椭圆、三心拱劵等有机形态;墙面装饰上多以曲美的贴脸、墙墩、女儿墙等流线型装饰曲面为主,加之阳台、檐口、楼梯等处栏杆及门窗棂条的装饰,可以说使得建筑形象更为活泼生动,新颖亲切,为哈尔滨建筑风貌增添了些许生气盎然的韵味。
此外,一些有着简单几何形体、立面简洁光素、现代气息丰富的日本近代式风格建筑也给哈尔滨异域建筑样式增添了些许多元化色彩,这也将哈尔滨西洋风格的氛围掺进了东洋韵味,异域风貌十足。
三、哈尔滨异域建筑风格品读与探究
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的确,她需要我们慢慢去品读,研习她那值得记忆、回味的每个精彩部分。哈尔滨,从1898年开始,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如今已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博得了国内外友人的赞誉,包容、大气、洋气这些语汇,可以说也彰显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特有品性,有容乃大的城市气量,囊括了集俄罗斯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及日本近代式等多元建筑风格,穿行于老城的大街小巷,一座座这样带有异国血统、建筑精美的异国建筑夹杂在城市本土建筑之中,将这座城市装点得格外迥异,淡雅的米黄色、奶油色、浅茶色等特有城市基调罩染在许多带有西洋建筑特征的“洋葱头”、“帐篷顶”“圆穹顶”等建筑之上,色彩素雅,高低错落且富有动感,丰富了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同时,更是凝固了哈尔滨异域建筑语汇的精髓,值得我们去鉴赏品读。
以有为之时,逢有为之人,据有为之地。这三个坐标汇集于一点才够成一种有影响的风格,而一种风格的形成,又是吸收、融合其他风格有价值元素的结果,彼此相互包容、和谐发展。众所周知,哈尔滨建筑风格独特,总体以俄罗斯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等风格建筑为突显,此外囊括一些日本近代式及本土的西化风格建筑,她们构成了哈尔滨异域建筑风格的总基调,同时也给哈尔滨增添了多元化的城市色彩。
纵观哈尔滨城市发展来看,早期的哈尔滨只不过是依傍在松花江边,由少数渔民、手工艺人、农民等组成的小渔村,1896年随着《中俄密约》的签署,俄国取得了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而后1898年中东铁路迁筑哈尔滨,一时间大批沙俄及外国侨民迅速聚集于此,他们远离故土,为了减弱思乡之情,随从带来了大批建筑师及施工设计者,在城市建筑构造上,采用了尖塔、穹顶、帐篷顶、倒悬卷脚、雕花等装饰特色建筑语汇,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哈尔滨城市建筑的整体风格,影响着哈尔滨如今的城市异域建筑风貌。
四、结语
时代在变迁,历史在传承。作为城市形象的标石,城市建筑必然应是一个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试金石,在城市发展中,海纳百川,不断包容,创新每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正如一位哲人所述:“城市建筑的发展史就是一根不断向前延伸的绳子。这绳,便是连续的进化。绳子上有许多结。这结,便是一个个风格。没有绳结,绳子便会断开。”因而说,在哈尔滨城市发展中,面对城市建筑更应以一种包容、传承、和谐发展的面貌来对待,对待这里风格如此多样化的异域建筑风格,从而更好地彰显哈尔滨非凡的城市品格魅力。
【参考文献】
[1]侯幼斌,中国近代建筑总揽哈尔滨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赵鑫珊,建筑是首哲理诗[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