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歌曲《包楞调》的演唱思考
2020-09-10王小鹿
王小鹿
【摘 要】本文在阅读前辈文章书籍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描述了山东菏泽地区民间歌曲《包楞调》的起源、特点、调式曲式结构以及演唱方法。全文通俗易懂,可以帮助初学此曲的朋友全面的了解这首作品,以及歌曲的一些演唱方法和注意事项;也可以帮助第一次接触民间音乐的朋友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精深民间艺术的一隅,进而引起更多听众的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关注。
【关键词】中国民歌;起源;花腔;倚音“白”和衬词“楞”;调式;曲式
1982年,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女士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一首节奏明快、曲调新颖、俏皮幽默的民族歌曲,这首歌曲不仅表现出了山东人的自然淳朴,也展现出了他们的热情泼辣。歌曲本身的魅力加上春晚引领时代的力量,一时间这首歌曲红遍大江南北,随后还多次出访在北欧诸国演唱,这首歌也很快被改编成成合唱歌曲、古筝曲、二胡曲、钢琴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大家对这首作品的最初印象,事实上我们现在所听到的《包楞调》并不是原本的民间小调,而是音乐家们在吸取民间音乐养分的基础上记录并有所改编的艺术作品。
一、《包楞调》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着五千多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的东方古国。在这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便是光辉灿烂的精神财富之一。自古以来,人们用音乐这一形式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爱憎、抒发内心的感情。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以及历代音乐工作者的奉献,形成特有的民族声乐,沉淀出数量浩瀚的民歌曲目。《包楞调》又叫《包楞戏》,由于歌曲结尾有“紧包楞”的衬词,所以取名《包楞调》。《包楞调》属于担经——是在甄城县流传了约有一千余年历史的民间艺术,是佛教音乐与本地传统民间艺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民间艺术形式。
歌曲原词有六十四段,暗含了道教的八八六十四卦之意。歌词题目由“晴空明镜,松峰凤鸣,星亭清静,景动风轻”构成。诗的每个字组成四段词,共六十四段。歌词的格式严密:第一句末尾是白楞楞楞,第二句末尾是一点红,第三句是组诗中的字眼,第四句是紧包楞,歌词内容广泛:春夏秋冬、风云雨露、山水花草、名胜古迹、飞禽走兽、日月星辰、君王贤士、文官武将、公子小姐、天仙神怪、琴棋书画、格言哲理、土特产品、乡土民情、成武古迹等,犹如一副史诗画卷。
“紧包楞”在当地方言意思为紧紧相连,正好温和了歌词的严丝合缝,这就不得不感叹中国文学与中国民族声乐是相生相成的,中国民族声乐与中国文学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文学的地方就有声乐,有声乐的地方就有文学。诗是诗,歌是歌。诗是读的,属于视觉艺术,歌是唱的属于听觉艺术。诗的情绪含蓄委婉,以文学美为首要;歌的情绪直抒胸臆,以音乐美为首要。
1962年春,由魏传经和孙啸天将曲子记录并整理,形成了后来大家熟知的民族歌曲《包楞调》,又名《太阳一出满天红》,成为了山东菏泽地区的代表性民歌,歌曲从曲风到语言极具当地地域性。这首歌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定位该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二、演唱《包楞调》
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而《包楞调》的问世彻底填补了我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
说到花腔,这首歌曲里花腔的运用并不完全像欧洲花腔那样展现过于完美的共鸣腔音色,而是结合科学的方法,适当将声音位置靠前,形成明亮而又单纯的音色,也是这首歌的独特之处。歌曲中的“白楞楞楞……”的不断出现,起到了扩充结构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民间创作深入浅出、朴实无华的美学原则。“白”在当地方言中不能读“bai”,而是读“bei”,并且要加入倚音的元素,快速轻巧的下滑,这样可以加强语意,韵味十足。而数个衬词“楞”的贯穿则是该歌曲的另一特色,全曲顯得欢快而幽默,表现了山东人热情开朗、豪放泼辣的个性。在演唱时首先注意情绪,从思维到气息再到咬字,要保持夸张兴奋的状态,这样从气场上给自己以动力,才能临场不乱,游刃有余得表达歌曲所需传达的意境。
其次是要注意舌头的力量,在要求交代清楚每一个字的同时做到强弱对比明显,声母咬得快而清晰,韵母归韵要夸张,每一个“楞”字唱完都得重新再咬下一个“楞”字,字字划断,丝毫不能偷懒。
再次,需要轻巧的换气机能,要表现出活泼、轻快、动感、清脆、灵活、婉转且特富有弹性。如第一句:“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和最后一句“大姐来唱罢了紧那个白楞姐来,送给二姐紧那个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都需要花腔的技巧将高音甩出来,其中“出来”的“来”和“唱罢了”的“罢”字就需要要同时运用倚音和花腔的方法唱一个很高的下滑音,其中的“楞”字则往往要甩出来。上面列举的两句每句都分别有两个小的高潮,需要唱出后一浪高过前一浪的层次感,收尾的“楞”字一定要唱的轻而短,收得干净利落,整首歌曲像穿起来的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这样才能表达出歌曲应有的韵味。
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总结,高音花腔的长音后紧跟轻巧简明的结尾,进一步加强歌曲风格的渲染;另一个版本则是弱结尾,让观众在听完前三段明亮的音色后,悄悄的一字一顿的结束,给观众意犹未尽的感觉。
声乐演唱,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形象,也是一种视觉形象。优秀的歌者,在声乐演唱中其声、形是合一的,包括面部表情、呼吸、眼神、身段姿体、仪态等等都是与演唱本身是统一的、协调的,这一切都共同为表现歌曲内在情绪而做好准备。尤其在这首表达山东人民豪迈热情性格的歌曲,更是要仔细琢磨歌词涵义和曲调节奏,将应有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准备演唱的时候,做到“情深意浓”;在演唱过程中,达到“神形兼备”。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养。
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生活节奏不断变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音乐和娱乐形式不断充斥着我们的感官,有的人认为传统民间音乐已经过时了、落伍了,然而在追逐新鲜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却往往丢掉了自己最淳朴的东西,猴子搬玉米的故事也在不断的上演。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了解甚至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将我们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发扬开去。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意思是说民族大众的东西才有时效性,才会被老百姓认同,流通才有生命力,比如我们的民族品牌,像丝绸锦缎、陶瓷、茶叶等,都是老百姓用了说好,再向外推广,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许多伟大的音乐作品都是在西区民间音乐的养分中诞生的,如赵季平先生的《红高粱》、《黄土地》、《大宅门》、《水浒传》、《乔家大院》等等。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应该更进一步继续传承发展传统民歌,让更多人熟知和喜爱。
四、结语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中国民族声乐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共同交融、创作的艺术成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包楞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朵奇葩,绚烂得绽放它独有的魅力。它的传承帮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中国山东的“花腔”艺术。作为一名民族声乐的工作者,我必须多多了解这类民间改编歌曲,多练、多唱、多想,在前辈耕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更广大的群众了解并喜爱我们中国自己的声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