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畅销书四十年

2020-09-10叉少

阅读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王朔郭敬明畅销书

叉少

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里的新华书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王安忆说:“好像每个人都是文学青年似的。经典的文学名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基本是全部读了个遍。”

1980-1990

1974年,顾城回到北京,那几年他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开始诗歌写作。1979年4月,顾城在卧室的墙壁上写下了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暗褪去,浪漫的年代揭开序章。

那时国内图书缺口巨大,国家赶印了一大批文学名著,一上市就卖空,几乎每一本都是畅销书。《基督山伯爵》《红与黑》《简爱》这些名著全都卖了上百万册。

1980年4月,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去世,又引发了一波萨特热潮。走在街上,几乎每人腋下夹着一本萨特,每个人都能说上一句“他人即地狱”。萨特带起了阅读艰深书籍的风潮,《存在与虚无》和《梦的解析》这样学术类的书也印发了15万册。

1981年,《东方快车谋杀案》《福尔摩斯探案集》《海底两万里》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作品也进了新华书店。古龙、琼瑶和金庸一起登场,绝版30年的《围城》也在这时重印。通俗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交锋,难分高下。

但整个80年代最耀眼的文学明星,应该是莫言。

1984年,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部队把有创作成绩的人集中起来,办了写作班。写出《高山下的花环》的李存葆先生也在,那时他已经红遍全国。李存葆先生的新小说出来,大家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会上,莫言说这根本不是小说,像电影的分镜头脚本。李存葆先生没有翻脸,坐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

莫言憋了一股劲,要证明自己。年底,他写出《红高粱》;两年后,《红高粱》电影上映,小说也成了最热的畅销书。之后,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这部书长达100万字,登上书架一样畅销。

80年代,女性作家三毛也俘获了大量读者,虽然李敖说她是“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但并不妨碍三毛声名远扬。有人回忆:“当时大学女生宿舍每个人一个蚊帐,一个屋子六个女生不去上课,每个人都是一包瓜子,一本三毛。宿舍里特别静,只听见嗑瓜子的声音,读得特别投入。”

1990-1995

那时候的学校运动会,运动员在田径场上奔跑时,广播里总会如约传出接近破音的女声,煽情地念出那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就是汪国真的诗。

1990年被出版业称为“汪国真年”,他的诗集卖出了上百万册。从艺术水准上说,这些诗远不及海子顾城。但从名声上看,汪国真是国内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

80年代中期,王朔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自己的小说。他说:“那时我看人是有个尺子的,谁读琼瑶金庸谁就叫没品位,一概看不起。”1989年到1992年,王朔写了《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等中长篇小说。

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先河。有不少作家批评王朔是痞子文学,但王朔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文集也卖成了畅销书。王朔要求出版社对这套文集实行版税付酬制。每卖出一本书,作家就能拿到一份酬劳。萧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王朔为很多作家争得了正当权益,但受益最大的人是余华。

1992年,余华的小说《活着》在《收获》杂志首发,很快出版了单行本。到2019年,《活着》累计卖出了600多万册。第13届作家富豪榜上,余华以1550万的版税收入,位列第二,创造了纯文学的销量奇迹。

在王朔,余华之后,王小波也写出了优秀的作品,但运气就差了很多。

《黄金时代》面世后,没有出版社敢接。李银河的朋友赵洁平是华夏出版社的部门主任,她看了《黄金时代》,说这么好的书应该出来。趁着總编辑外出,赵洁平把书给出了。总编辑回来后严厉指责了赵洁平,又给了处分,她大病一场。

书没有正规发行渠道,不能参加订货会,也不能打广告,根本卖不出去。王小波就和赵洁平推着自行车,后座绑两捆书,到小书摊和图书批发市场去推销,还在路边摆过地摊。卖书时,王小波第一句话就是:“前几本白送,后面再要再给钱。”

那些书卖了三年,直到王小波去世也没卖完。

1995-2000

1995年之前,不论通俗与否,文学作品占了畅销书的大半江山。这之后,图书的商品属性更加明显。

1995年,著名播音主持人赵忠祥出了自传《岁月随想》,梁晓声为他写了序——《领略赵忠祥》。书一发行就卖出了百万册之多。1998年春晚,宋丹丹在小品中说,倪萍写本书叫《日子》,我也写一本,叫《月子》。《日子》的销量丝毫不逊《岁月随想》。电视与书店联合出击,两位主持人坐稳了中国男神女神的位置。

这两本书热潮渐退,前网络时代也走向终点。

1998年,一本网络小说风靡全国——《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书里的女主角网名是轻舞飞扬,与男主痞子蔡网恋,在故事的结尾因病去世。这本小说的盗版卖了几百万册。可以说,现在有多少人微信定位是“安道尔”,当年就有多少人的QQ昵称是“轻舞飞扬”。

这本书的语言像是初高中学生的日常聊天,基本奠定了日后青春小说的文风。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韩寒退学,接着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随着《萌芽》《新概念》的火热,韩寒被推成天才,成了所有青少年的偶像。

90年代末,小说的阅读门槛下降,学生成了畅销书的主要阅读人群。

2000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推出了《哈利·波特》前三部的中译本,首印60万册。一年半的时间,《哈利·波特》销售了7700万码洋(书的单价乘以发行数),创下单本图书出版的奇迹。

2000-2005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人们被焦虑裹挟,变得害怕失败。一本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人类价值观的书横空出世——《谁动了我的奶酪》。

书里借几个小老鼠吃奶酪的寓言写了人类不该惧怕变化,要积极适应,主动出击。尽管《金融时报》评价说这本书“平庸得让人吃惊”,但它的畅销程度超过所有人的想象。这本书在国外出版,两年内销售了2000万册。2001年引进国内,连续128周排在各大媒体畅销书榜单前几名。各家出版商争相出版,一本几万字的小书被翻译出了7个中文译本。

从这本书开始,励志书籍开始霸占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那几年,最出名的人就是刘亦婷,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哈佛男孩女孩。于是《哈佛女孩刘亦婷》《北大女孩》《清华男孩》《轻轻松松上哈佛》这样的书接连出现在图书热榜上。

同一时期,《穷爸爸富爸爸》《长线是金》《短线是银》《炒股就这几招》发行,接着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励志书籍和心灵鸡汤的影响十分深远,完全指明了高考作文的写作方向。

除了励志和理财,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畅销书还有另一个门类:青春恋爱小说。

2001年《那小子真帅》发行,几乎每个女孩都有上课时偷看这本书的经历。小说讲述了一个家里有钱,长相一流的男生和一个平凡女孩子的爱情故事。《那小子》堪称霸道总裁的青少年版,为日后总裁文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励志与理财书籍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浮躁气息,与之匹配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从1999年到2005年连续下跌,从60.4%一路降到了48.7%。

2005-2020

在阅读衰落的时候,一档代替大家读书的电视节目热播——百家讲坛。相应的,易中天和于丹也成了畅销书作家。而彼时,郭敬明陷入了版权官司。

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构成抄袭。尽管如此,郭敬明仍在文坛屹立不倒。

2007年,郭敬明出版了小说《悲伤逆流成河》。2008年至2012年陆续出版《小时代》“三部曲”。2013年6月27日,由郭敬明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小时代》问世,票房一路飘红。郭敬明用伤感与矫情的文字把一代青少年带进了迷茫的胡同,这才有了后来《谁的青春不迷茫》。

除了发扬光大的青春文学,2009年,养生书籍也开始畅销,最著名的是张悟本的那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2010年2月,张悟本做客湖南卫視节目后,知名度迅速提高。因为书中宣传的绿豆和生吃茄子治百病,一夜之间,全国的绿豆和茄子都涨了价。

2016年,郭敬明的第一批读者步入社会,他的作品号召力不复当年。第二部电影《爵迹》票房远没有达到预期,电视剧《幻城》的收视率也没能超过1%。也许郭敬明没想到,《小时代》收割的竟是最后一波情怀。

如今畅销书真正的明星是全宇宙“最斜杠”的大冰。

2013年,大冰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他们最幸福》,2014年出版《乖,摸摸头》,2015年是《阿弥陀佛么么哒》。除了拥有比龙母还长的称号外,大冰书的畅销数字也是一骑绝尘,曾在一个月内售出150万册。2016年,大冰获得“第十届作家榜颁奖盛典”年度畅销作家奖。

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经营不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包治百病的张悟本早早因为糖尿病和脑梗进了医院;而刘亦婷的人生巅峰就是进入哈佛并被写进书里。除了赚到一大笔版税之外,那些人生导师似乎也没得到什么理想的人生。

几十年过去,畅销书榜单几经变换,红极一时的作家声名逐渐模糊,当年奢侈的图书逐渐变成一次性的商品。所幸,经典的文学书籍仍然在书店角落长久地停留,维系着我们社会的共同想象。也许,那些才是我们应该多看几眼的书。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王朔郭敬明畅销书
金庸坦然面对王朔批评
英国畅销书排行榜(2018年4月17日)
英国畅销书排行榜(2017年9月23日)
英国畅销书排行榜
畅销书为何畅销
郭敬明的“小”与“大”
名人读《意林》
名人读《意林》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