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剖析

2020-09-10吴晔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词类醉翁亭记动用

吴晔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词性,活用为其他词类,临时具备其他词类的语法意义和功能的一种语用现象。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一直是中考考查的一大热点。本文就以名词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词类活用现象,希望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现象十分普遍。具体体现在:

(1)当名词前出现类似能、可、敢、当、欲等能愿动词时,名词可以活用作动词。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中的“敢”为能愿动词,“前”本为方位名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为“上前”;“愿为市鞍马”(《木兰诗》)中的“愿”为能愿动词,“市”的本意为集市,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为“到集市去买”。

(2)当名词前有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修饰时,名词可以活用作动词。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中的副词“则”修饰后面的名词“名”,因此“名”活用作动词,意为“出名”;“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中的副词“未”修饰后面的名词“果”,因此“果”活用作动词,意为“实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中的否定副词“不”修辞名词“蔓”和“枝”,因此“蔓”和“枝”活用作动词,分别指“生枝蔓”和“长枝节”。

(3)当名词后有代词时,名词可以活用作动词。如“处处志之”(《桃花源记》)中的“之”在这里作代词,其前面的名词“志”应活用为动词,意为“做标记”;“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中的“之”为代词,前面的名词“策”活用作动词,意为“用鞭子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中的“之”为代词,前面的名词“名”活用作动词,意为“命名”。

(4)当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结构,也不是偏正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可以活用作动词。如“朝服衣冠,窥镜”(《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朝服”是两个名词连用,此处的“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穿戴”;“每至晴初霜旦”(《三峡》)中的“霜旦”是两个名词连用,这里的“霜”用作动词,指“下霜”。

二、名词用作状语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置于动词前,可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充当状语。具体包括:

(1)当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或事物的特征时,可以活用作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修饰动词“坐”,名词活用作状语,意为“像狗一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中的“斗”和“蛇”写的是小溪蜿蜒前行的样子,两个名词均活用作状语,意思分别是“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中的“翼”用作状语,意思是“像鸟一样张开翅膀”。

(2)当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和方位时,可以活用作状语。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中的“空谷”修饰动词“传响”,限制其处所,用作状语,意思是“在空荡的山谷里”;“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中的“山”修饰动词“行”,限制其处所,用作状语,意思是“沿着山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中的“西”修饰动词“行”,限制其方向,用作状语,意思是“向西”。

(3)当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时,可以活用为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是“运”这一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所以“箕畚”作状语,意思是“用箕畚”;“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笔”是“录”这一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所以“笔”活用作状语,意思是“用笔”。

(4)当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时间时,可以活用作状语。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和“暮”均为时间名词,在句中作状语,意思分别是“在早晨”和“在晚上”。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名词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活用现象,分别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具体如下:

有的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这就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中的“生”和“肉”就是名词的使动用法。“生”所带的宾语是“死”,“肉”所带的宾语是“骨”,让“死人”变为“活人”,让“白骨”长出“鲜肉”,宾语所代表的人和事物变成了名词所代表的人和事物,这就是使动用法。句中的“生”和“肉”分别意为“使……复生”和“使……长肉”。

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法或评价。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中的“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中的“侣”和“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意为“以…为侣”和“以…为友”;“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本义为“边界”,在此句中是“把…作为疆界”的意思。

总之,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重视其中的詞类活用现象,要多读,多记,多剖析,多归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猜你喜欢

词类醉翁亭记动用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浅谈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研究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简析高中英语学习中名词动用的十种常见类型
认知语法下汉语词类划分的再探讨
简析动词的划分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