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怀爱与希望,才不惧怕生活

2020-09-10曾萱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希望生活

曾萱

摘要:自传体小说,中国版的《爱的教育》。一个在大时代背景下,一位平凡的小女孩儿自强、自立,寻找爱与幸福的励志故事;也是一个充满温情,真实、感人的寻母故事。故事的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卢沟桥事变开始,至二十世纪末主人公在香港见到母亲为止。而故事的背景就是这六十多年北京城的变迁。

关键词:自传体小说;生活;希望

这是一个在大时代背景下,一位平凡的小女孩儿自强、自立,寻找爱与幸福的励志故事;也是一个充满温情,真实、感人的寻母故事。

故事发生在北京,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久的女孩儿,她自懂事起便与生母离散。起初,她跟随祖母生活,享受着祖母给她的爱与温暖。不幸的是,小久十一岁时,祖母忽然离世,她只好与父亲、继母一同生活。继母待她刻薄,不许她读书,她便从父亲家搬出来,靠助学金上学。即便这样,小久仍不放弃对爱与幸福的渴望,她乐观积极,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把幸福牢牢地抓在手里。后来,小久得知生母居住在台湾,她通过一番寻找,终于在香港与生母见面。本书的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卢沟桥事变开始,至二十世纪末小久在香港见到母亲为止。而故事的背景就是这六十多年北京城的变迁……

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小久寻母记》,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可以说是中国版的《爱的教育》。

作者尚在襁褓之中,便与生母离散。自懂事以后,作者也很少见到自己的父亲。虽然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但作者的童年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位慈祥的祖母。她的祖母用最无私的爱抚育作者成长,并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作者认知外面的世界。在祖母温馨的四合院里,作者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祖母离世后,作者被生父赶出家门,在极度苦闷的状态下,考入了当时北京最好的女子中学——师大女附中。高中毕业后,作者又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

从中学到大学,前后十年,作者一直住在女生集体宿舍里。无论是在师大女附中,还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她都遇见了多位令她敬仰的老师,以及许多团结友爱的同学。美好而紧张的生活,使作者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处境。

可是,每逢假期,同学们都回家了,空荡荡的宿舍,只剩作者一个人。白天,她躲进图书馆,扎在书堆中打发时间;夜晚,就只能独自一人面对黑漆漆的宿舍房间。

世界之大,似乎唯有她是孤苦伶仃的。每当这时,作者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不禁对着黑黝黝的天花板,对着外面漆黑的夜空发问——“我的妈妈,我最最亲爱的妈妈,你在哪里啊?”

直到而立之年,作者才从姨母口中得知母亲的消息。而一直到五十三岁,作者才与母亲重逢。这中间,是半个世纪的离散……

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虽然缺少母爱、父爱,但这样的经历,反而让她更加看重“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作者在书中流露出的坚强、乐观、善良,读来每每令人动容。

继母的冷眼,没有打倒她,更没有令她放弃希望;生父的抛弃,没有在她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无论生活多么困苦,也没能浇灭她对读书的渴望……她热爱生活,每一个在她生命中出现,给过她温暖和帮助的人,她都铭记在心,并把这些感激汇成对社会的大爱。

如今,因为各种原因,父母离异、进城务工等等,造成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陪伴。这些孩子自然是苦闷、孤独的。《小久寻母记》中,小久虽父母双全,却与孤儿无异。小久在成长过程中,也是与苦闷、孤独相伴的。

作者用自己的故事告訴那些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别害怕!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心存希望,不放弃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即便拥有不幸的少年时代,也同样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因为作者就是这样做的——

“热泪盈眶回望成长中的艰难,然后,要更紧紧地把握爱!”

本书作者肖凤,原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五十余年,退休前任该校电视学院教授。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北京市朝阳区第五届政协副主席。1992年9月至1994年2月被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聘为客座教授(此前该校的客座教授都来自台湾)。

代表作有《肖凤文集》(4卷本)、《文学与爱情》、“恋恋民国风”系列、《冰心图传》等。

猜你喜欢

希望生活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生活感悟
试论中职教育要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韩四成国民寄“希望”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