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技术在癫痫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020-09-10陆水生
陆水生
【摘要】癫痫疾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的颅内神经元出现同步异常放电的情况引起的疾病,当异常程度提升,患者的脑功能就会出现损伤的情况。核磁共振检验方式是较之脑电图而言更为具有先进性的检验方法,在癫痫疾病的诊断中选取应用率也相对较高。本文重点针对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实施癫痫病治疗的研究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核磁共振技术 癫痫病 应用研究
引言
癫痫疾病的引发原因具有多样性,疾病发作后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刺激,长期发病对于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癫痫疾病的检查诊断方面,按照不同的发病原因,在诊断技术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具体诊断环节的技术应用需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疾病表现进行严格筛选和控制。
一、癫痫疾病的简要概述
为了针对患者的不同疾病发病症状进行全面分析,需要对癫痫疾病的具体类型进行有效划分。这也是为进一步选择适当的诊断技术打好基础的关键环节。癫痫疾病根据疾病的引发原因,可分为继发性癫痫和原发性癫痫两种类型。继发性的癫痫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应用常规的检验方式进行疾病诊断检验。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了颅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外伤导致癫痫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类型以及症状表现酌情选择合理的诊断治疗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二、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研究概述
核磁共振技术除了现阶段最为普遍的常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新技术,在应用特征、应用原理以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方面都有所不同。为了取得更好地应用效果,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技术进行分析。
(一)常规成像技术
常规成像技术是其他技术得到完善和发展的基础,良好地掌握常规成像技术是进一步掌握更为复杂的技术类型应用方法的前提条件。应用常规的核磁共振检查技术,可以去报得到图像清晰且立体呈现的结构图像,在图像中,医护人员能够非常直接地区分脑白质、脑灰质以及脑脊液所在的区域。从应用广泛性上来讲,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广泛性也是非常强的。经过图像判断这几部分结构的情况,能直接发现大脑结构异常的现象。例如肿瘤、灰质异位等问题,都可以直接应用这种方法诊断出来。相关研究还表明癫痫患者经过MRI扫描可发现大脑结构具有形态学异常,而还有部分癫痫病的诊断结果表现为其海马体硬化的现象。现阶段的研究已经能够通过核磁共振常规方法确认海马病变的方法,并用图像显示的方式对其进行呈现。这种诊断方式对于一些脑部尚未出现形态学变化的病人而言,在应用效果上仍然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二)扩散加权成像以及扩散张量成像
这两种成像方式的原理均为水分子布朗运动原理,利用水分子的水平反映癫痫所致的脑组织内部代谢与变化状态。病灶在疾病发作时可以呈现出引发脑组织细胞代谢变化的问题。局部的水分子的扩散程度会发生改变,相应的核磁共振弥散信号也会同步发生变化。DTI白质束成像模式则是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支撑下逐步发展形成的。可针对白质纤维束的损害问题实现无创检验。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可见,是否伴有精神症状对癫痫疾病患者的脑白质状态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变化。但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容易受到技术水平因素的限制。目前会受到涡流因素以及磁敏感效应因素的影响,这给此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三)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的核磁共振成像
这种成像技术的性质为功能磁共振检查方式。主要依托患者大脑内部的去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情况对大脑活动的状态进行判断和检验。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几种典型优势。①成像速度快。②分辨率高。③安全系数高。现阶段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癫痫疾病外科手术前的定测定位工作中。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技术应用中,部分学者将此种检查方式与敏感性较强的脑电图检查结合起来应用。这种应用方式对于提升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而利用EEC-fMRI的方式进行检验能够直接通过观察的方式获得在癫痫发作期的血氧水平依赖反映。若能够精确观察到血氧水平的依赖性反应,则能够更好地完成针对病灶的定位。为术前评估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即使在术后的随访观察工作中,治疗方案的优化也能够借助这一诊断结果辅助进行判断。但针对fMRI的分析诊断过程相对来讲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这意味着对于诊断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技术处理人员而言,不同脑区的任务设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也有所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尚未全面实现普及。
(四)磁共振波普技术
MRS技术是在先进性上更强的一种检验技术类型。并且不需要另行注射外源性放射性核素。应用原理是,通过外加磁场起到激发研究对象组织内部发生变化的技术,在具体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组织内部原子核产生核磁共振信号,随后再转化成波普信号。利用质子像达到反映不同脑区能量代谢变化情况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在癫痫病发作后,编造以及相关区域的能量代谢会发生直接的变化。MRS技术即可对所在区域的局部脑组织中与癫痫病密切相关的代谢物浓度变化进行反映。具体的代谢物包括了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等。
三、结束语
综合分析可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疾病癫痫疾病的诊断是现阶段此类疾病诊断所应用的常见手法,不同类型的针对性技术对于相关症状的诊断呈现效果也存在差异,现阶段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为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应当从技术开发和疾病诊断经验的积累两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技术应用的适宜性和实际效果,并且针对诊断成像效果进行不断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谭烺姿,龙莉莉,肖波.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认知障碍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v.22(05):143-147.
[2]杜成娟,张军.磁共振纳米对比剂在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8,024(006):548-552.
[3]刘霄[1,2,3],艾林[4],王群[1,2,3].單光子计算机断层减影与核磁共振融合成像术在癫痫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进展[J].癫痫杂志,2018,004(002):P.121-125.
[4]刘明,季涛云,叶锦棠,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融合技术在提高儿童结构相关难治性癫痫致痫灶检出率的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23):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