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农庄”带来“共享”经济新玩法

2020-09-10向煜

现代苏州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农庄民宿苏州

向煜

城市里,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到让人不为养车烦恼的共享汽车,再到降低创业成本的共享办公室,可以说,一夜之间,共享经济正在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而当“共享”成为一种模式,把共享经济理念与农业相融合,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来看看苏州版的“共享农庄”带给了我们哪些惊喜吧!

共享农庄,“共享”了什么?

2016年,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走俏后,“共享”概念的应用逐渐扩大到充电宝、雨伞、各类实验室以及农业等领域。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苏州农村的大地上,一场关于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实践探索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那么,苏州的共享农庄,到底如何“共享”?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多个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后发现,与以往人们印象中乡村民宿不同的是,共享农庄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有很多组成部分,民宿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比如土地共享、房屋资源共享、产品共享、体验共享、生态共享、农耕文化共享、市场消费人群共享等等,都是我们共享农庄的组成部分。”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经济与产业发展处处长周为友告诉记者,共享农庄是以“特色农业+乡村民宿”为主要特征,依托一定规模(原则上100亩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并融入了餐饮民宿、文化传承、生态观光、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科普体验等多种功能。

不仅如此,共享农庄还积极探索吸引工商资本投向乡村、吸引人们到乡村消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效盘活闲置农房及宅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城乡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农村局出台的相关规定中,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是不得低于100亩的,这也更加突出了共享农庄的主题与初衷。

周为友强调,共享农庄通过整合资源要素,创新共建共管共融共享联结机制,加快落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以“农”为本是出发点

共享农庄的诞生是带着“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历史使命。“要以发展农业为基础,全面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丰富业态发展内涵,致力于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农为本、规划管控、市场主导、资源共享、试点先行、保护生态、彰显文化的原则,利用“旅游+”“生态+”“文化+”等方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当然,农庄姓“农”,农是魂,庄是形。有庄无农,就不能称其为农庄。所以“共享农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农民共享利益、共享发展成果,日子越过越好。“共享农庄坚守是姓农、为农、强农、兴农的初心,踏踏实实务农、为农、兴农,有社会责任感,切实让农民的务工收入和产品收益得到保证,财产得到增值,带动农民增康。”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模式中,村民们不单单可以从出租房子和土地中获利,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价值,这也是苏州共享农庄的亮点之一。比如,有些农庄中民宿的工作人员有不少都是本地村民,也就是说农庄在充分发挥农村的闲置资产之外,还能帮助村民们解决就业问题。

“我们在发展共享农庄中,始終坚持富民增收不松劲。”周为友介绍,农庄强化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工商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有效带动农民发展餐饮、民宿和特色农产品,让农民可以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引导农民参与管理,直接吸纳农民就业,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利润分成、劳动聘用等模式,保障原住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

激活“新”玩法

苏州版的共享农庄,旨在引领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创业、创新、创意“三创并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的新模式、新业态、新途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苏州发展共享农庄(乡村民宿),以打造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板为切入,增强引领示范功效。目前,全市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初步建成了14个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总面积8179亩,其中农业生产面积5852亩,建成涉农共享项目71个,参与建设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民、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达823个,安排了680个就业岗位,预计接待10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超2.3亿元。

而从首批推出的14个典型案例来看,他们的发展模式包括了综合体运行、集体经济主导、合作经济带动、龙头企业主导和政企联动五大类型。

“这14个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就是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苏州更多共享农庄发展起来。”周为友介绍,到2022年苏州市全市范围要培育100个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并显著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共享农庄”作为一种平台化思维的产物,对政府、社会资本、农民和城市消费者而已,可谓是“四赢”局面。

政府通过“共享农庄”模式,将农庄的闲置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重新匹配,间接地缩减了城乡差距问题,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社会资本成为了“庄主”,可以以产品认养、托管代种、房屋租赁等多种私人定制形式,与消费者产生更多黏连性,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农民呢,收入增加了,生活环境变好了,还能学到很多创新经营理念,也是一举多得。

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觅得一处宅院,远离城市喧嚣,约上三五好友,共享清净。如若又兴趣,还能找一片良田,玩玩久违的“开心农场”,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所以,共享农庄绝不仅仅是实现都市人心中的诗和远方、田园牧歌梦想,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作为一次创新性革命,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打造上,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也希望苏州可以一如既往地以勇闯“无人区”勇气,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推动苏城农村改革发展、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农庄民宿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农庄
你是民宿达人吗
玉米人农庄
农庄里的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