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渗透、引导
2020-09-10林健文
林健文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道德品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体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本身是具有德育功能的。所以,在新时期,教师要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德育因素,引导践行德育行为,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在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实现道德品行发展。在本文中,本人将以体育学科的德育优势为切入点,就如何通过挖掘、渗透、引导,实现德育教育进行详细说明。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呼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塑造道德品行。体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单单是要引导学生们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还要重点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指导学生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本身就是一门育人学科,具有德育优势。在实施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发挥体育学科的德育优势,应用多样的策略落实德育教育。
1 小学体育德育优势
将现代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纳入到教育范畴中,是立德树人所倡导的。众所周知,道德品质和修养的塑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学生们从小就树立道德认知,认识到道德品质和修养的重要性,如此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灌输知识的方式,将基础知识和技能堆积在学生面前,忽视道德品质和修养内容,导致学生对枯燥的内容,产生排斥。就算部分教师挖掘了道德品质和修养内容,运用这些内容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静态的,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是一门动态的学科,课堂是具有动态性的,体育活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而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样的活动,或行为,将道德品质和修养渗透给学生们,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自主地设立道德认知,为将认知转化为行为,提升道德品质和修养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体育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中国历届奥运史、体育成绩等。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教育等,使学生获得健康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体育学科具有德育功能,具有德育优势,是值得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
2 小学体育德育策略
立足小学体育学科的德育优势,我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应用如下策略实施德育教育:
2.1 挖掘德育资源
德育资源是体育学科有效渗透德育的保障。体育学科不乏德育资源,如上文提到的奥运历史、体育比赛成绩,还如中国民间传统体育,体育运动项目等,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资源。因此,在实施小学体育教学活動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体育项目和体育内容中,挖掘德育因素,为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打好基础。
以民间传统体育为例,将民间传统体育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民间传统体育是劳动人民对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具有文化性的。所以,我在实施体育教学的时候,会深入生活,挖掘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围绕这些资源,组织多样活动,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塑造道德认知,发展道德品行。比如,武术是民间传统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大部分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在组织体育教学的时候,将武术内容引入课堂,按照不同的武术流派,向学生们详细地讲述这个武术流派的发展过程,杰出代表,使学生们在获取武术认知的过程中,受到武术代表身上美好品质的熏陶,如爱国精神、顽强拼搏精神等。
2.2 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强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育教学是一项轻松的活动,如果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机械地向学生们讲述德育内容,很容易引发学生们的排斥,导致德育效果不佳。德育资源是蕴含在体育项目中,所以,在挖掘了德育资源之后,教师不妨立足其特点,以项目活动为依托,驱动学生参与,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地感知德育因素,受到德育熏陶,实现健康发展。
以篮球为例,这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以集体为主的训练项目。在组织篮球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渗透其中,我精心地组织了篮球比赛。具体地,在实施篮球比赛的过程中,我首先将学生们按照性别划分为两个小组,接着再将这两个小组各自划分为两个对抗小组。比如,针对两个男生小组,我设定了明确的篮球比赛规则,如不得无故绊人,不得拥挤他人等,在比赛过程中,一旦学生做出违反规则的行为,则进行扣分,或直接将这个学生淘汰出局,借此引发学生对比赛规则的重视。在比赛过程中,为了取得胜利,学生们会集体讨论战术,合作设计比赛方案。如此组织比赛活动,不仅使学生们通过切身的体验,对所掌握的篮球知识和技能进行了灵活的应用,还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发展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等,便于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
2.3 引导道德行为
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组织者,是体育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受到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做出诸多的不良行为,如迟到、早退、聊天等,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同时,如此行为,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样地,受到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将自己的老师作为模仿对象,不经意间,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在实施小学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要将自己的作为德育因素,挖掘自身的良好道德表现,塑造道德行为,引导学生模仿、实践,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实现健康发展。
比如,针对学生们迟到的行为,我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会立足常规教学,设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规则之外,还会从自身的行为入手,做出道德榜样。具体地,我会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提前三分钟达到操场,将新知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体育器材准备好,等待学生们。学生们在陆陆续续达到操场的时候,会直接看到我的身影,由此在心里产生警醒:老师提前到了操场,我们也要提前达到。进而自主地早早达到操场,准备上课。对于那些总是迟到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轮流地担任本班的体育纪律委员,遵循要求,提前达到操场,同时,对其他学生的上课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在展现个体责任的过程中,减少迟到行为,同时塑造规则意识。如此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自主践行良好行为,还可以建构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立足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根据体育学科的与优势,深入地挖掘德育资源,组织训练活动渗透德育资源,并以自身的言行引导践行道德行为,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熏陶,在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塑造道德品质和修养,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实现有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