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特殊人群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2020-09-10王玮

当代体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特殊人群体育教师课程体系

王玮

随着高校内特殊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特殊教育的发展日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完善特殊人群体育课程体系,有利于促进特殊教育的全面性发展。目前高校内的特殊人群体育教育受制于高校自身的条件限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当前社会形势下,高校内特殊人群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对构建特殊人群体育课程体系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1 引言

伴随着特殊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进入高校的总人数不断增多,高校内特殊人群的占比也不断增加,办好特殊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国家教育水平发展和提升的重点建设对象。做好高校特殊人群的体育教育,是展现全面的人文关怀,帮助特殊人群完善人格建设,推动特殊人群进入社会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由于普通高校办学水平、办学理念、師资力量、课程布局并没有跟上特殊人群的学习需要,特殊人群受到高等教育的方面也仅仅是文化教育方面,这距离像普通学生那样全面接受高校教育,达到体育健身,实施终身的教育目标还偏差很远。

推动发展特殊人群的全面教育课程体系,落实特殊人群受教育的具体目标和教育实施,有利于特殊人群接受教育权力的实现,提升其受教育的水平,也是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研究特殊人群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是对全面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也是促进特殊人群更好、更快地与社会认同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关注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机会,能够深入体现人文关怀,展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加快全面小康的进程。

2 独立学院特殊人群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2.1 高效体育课程设置理念有悖于特殊学生的学习实施

首先,特殊人群对于体育教育的需求和正常学生的不同,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理念并没有完全区别对待,绝大多数对二者都采用专项体育教学理念。而高校体育课程的专项教学理念,实际上会成为特殊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的壁垒。看似简单的体育动作由身体健全的学生来做自然可以,但是对于特殊人群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动作甚至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在此种情况下,对二者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反而是对特殊人群的不公平,是将特殊人群拒之于体育教育的门外。

而且当前我国高校内体育教学的考核也以专项技术的考核为主,这对于特殊学生来说更是无法完成的,也是毫无意义的。高校的体育课程安排并没有照顾到特殊学生的身心需求,使得体育教育日渐成为特殊学生的难题和禁区。而体育考核的种种不合理设置和看似公平实则不公平的难度差异,更是为特殊学生上了一道枷锁。

2.2 特殊场地器材的不完备

特殊人群和普通学生的体育教育具有极大的差异,这在体育课程的场地和器材需求上尤其明显。普通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对于器材的辅助作用和依赖程度并不深,很多动作由自身完全可以做到独立完成。但是特殊学生更多地需要器材的辅助,对器材有着极深的依赖,需要借助辅助的器具进行支撑、链接、帮扶、加难等作用来达到运动目的。而由于此前特殊学生的体育教育并没有长久的历史发展,绝大多数高校缺少必要的器材提供,特殊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时有心无力。

此外,特殊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的特殊性,性格和心理相较于普通学生更需要隐私的保护,需要密闭的训练场地的提供。而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特殊学生会在克服自身身体缺陷的同时和地面进行更多地接触,因此,需要更加柔软的训练场地。而高校并非缺少此种体育教育场所,只是缺乏对特殊人群需求的认知。

2.3 教师队伍配备缺乏

当前高校内的体育教师队伍组成大都是由有着丰富的对正常学生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其所学专业、所收到的体育教育皆和正常的体育教育体系相关,对特殊人群体育教育经验近乎于空白。而面对教师缺口的同时,特殊学生的人群却在不断扩大,高校内只能将完全没有实施过特殊教学的体育教师安排进特殊体育教学体系中。因此,面对特殊学生来参与体育课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课程如何进行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完全是一头雾水,更别说如何进行考试评估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成为摆在没有实施过特殊学生教学经验的老师面前的难题。师资队伍的缺乏是当前特殊学生体育课程体系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3 构建特殊人群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议

3.1 丰富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引导特殊学生的人格建设

当前来看,特殊人群体育教育的最大障碍是专项体育教学思维,专项体育教学不仅不适合特殊人群的体育教学体系,且在进行体育考核时,专项技能考核也是特殊人群难以逾越的困难。因此,高校需要在现有体育教学体系基础上,丰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推动体育促进全面体质健康、提高生活水平的宗旨实现,防止体育学科成为特殊人群的学习禁地。丰富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全面性应该以人为本,实现全面性教学,突出体育的科学性和普适性。

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应该引导特殊人群的人格建设,实现体育教学促进特殊人群融入社会的教学目标。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特殊学生往往处于弱势群体,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学生有所差别,这种差异性很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变化,造成对社会的抵触甚至于反感心理。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构造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其在体育中提高自己,完善人格和心理的建立,帮助特殊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也应该是特殊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教学目标。

3.2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高校内的特殊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条件贫瘠也是造成特殊体育教学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是发展特殊体育教学的基础。首先,高校应该在体育场地建设上尽可能地考虑到特殊学生的需要,便于特殊学生的运动设计,除了体育场馆的楼梯建设、盲道设置和辅助工具添加等基础设施外,还应在体育教学的必备器材方面做到安全、周到、为特殊学生提供最少的限制和障碍。基于此条件,高校没有设置特殊体育教学场所和设施的经验,可以向相关的特殊体育训练机构寻求帮助。

3.3 加强师资队伍人才建设

在对特殊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目前专业的特殊体育教师极其匮乏。在专业上,体育院校开设特殊体育专业本就稀少,涉及特殊体育教学内容相关更是少之又少,而对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尚且没有权威标准,历史发展时间尚短。因此,教师队伍中特殊体育教师人才稀少。针对此方面,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改善:

第一,体育相关高校专业设置可以将特殊体育教学作为专业重点培养方向,尤其是对特殊人群的未来就业方向考虑,既可以解决目前高校内人才稀缺问题,也可以为特殊人才的就业问题提供解决方向。国家可针对体育教学出台相关标准,对特殊体育教学任教资格进行考核,加大任职专业度,提高特殊体育教学未来人才和专业含量。

第二,对现有特殊体育教学教师待遇进行政策倾斜,在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解决特殊教师的后顾之忧。特殊体育教师的人才稀少的同时,其工作量也在日渐增大,工作压力不容忽视。高校应对教师的生活需求和教学需求进行考虑,帮助其克服教学难题。

第三,针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将具有潜力的教师定期与特殊体育训练机构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特殊体育教学经验。加大现有教师队伍的经验丰富程度和师资力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人群体育教育体系的发展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高校的特殊人群体育教育体系存在大量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尚未建立完整、系统的特殊教育体系和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对特殊人群的体育教育需求进行规范。我国高校的特殊体育教育体系需要更成熟、规范的理论指导和人文保障,推动特殊人群的教育需求满足,实现全面小康的进步。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猜你喜欢

特殊人群体育教师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针对特殊人群产品设计中的感性与理性思考
设计多元化与通用设计的研究
浅谈特殊人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