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与水乡,从未被遗忘的江南明珠
2020-09-10向煜
向煜
如果把江南看作地理上的概念,那么苏州的园林与水乡应该说是江南最典型的一个象征。可以说,江南人的情趣、审美境界,甚至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都可以在苏州园林与水乡中得以体现。
“人间天堂”“百园之城”,江南苏州,不仅历史悠久,柔美幽雅,透过园林亭榭、小桥流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这座城的文化积淀,对生活美学的独到追求。
园林里,品江南智慧
千百年来,交错纵横的水道使苏州繁荣不衰,经济的发达带来了文化的发展,精神充盈与物质丰富的苏州人建起了一座座典雅秀丽的园林。据记载,历史上苏州城里的私家园林最多时达到500多座,直到现在,苏城大街小巷中,还隐藏着上百余座园林,这些或经过修复、或还未修复的园林,散落在城市里,被精心地保护着、传承着,可以说,是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珍宝,也是这座城市带给当下的“礼物”。
很多人都说,苏州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苏州园林能够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呢?想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去苏州园林更多是士绅官贾的私人花园。
这些园子的主人大多学富五车,又将摆脱官场斗争,远离尘世俗务,归隐山林,修身养性寄情于造园中,再加上后世园主不断修葺完善,这才有了今天布局精巧的苏州园林。这背后,藏着的是苏州的文化底蕴,尤其是讲究的建筑布局,小到一块铺地、一片窗花、一个屋脊,都有其蕴意。它们不仅呈现造园艺术、建筑特色,更承载了造园者的精神寄托和理想情怀。
苏州园林就连取名,都是很讲究内涵的。比如,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拙政园,就是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浇水种菜这样以求早晚有饭菜吃,就是我们这些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但也有着另一层含义——从政是拙笨的人干的事。
拙政园西部有一亭上挂的匾额是“与谁同坐轩”。字面上很好理解,可以解释为游园者是否结伴而来同赏美景。其实这里是引用了苏东坡的一句诗:“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隐喻了造园者不愿与凡夫俗子同伍,清高孤傲的气质。
智慧同样体现在造园的叠山、理水、建筑、花木四大要素里,且这些要素还被广泛用于城市建设和景观营造里,一些传统符号和色彩也被频繁运用于各处城市景观中,构成一个和谐且具备浓郁特色的古韵苏州。
可以说,“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古典园林,满足了苏州人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又给了苏州人精致生活的现实标本,这样的智慧,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苏州人,为整座城市发展带来了积极意义。
深深庭院蕴藏江南风情与精致
苏州园林大多面积较小,但却能够做到一步一景,这要归结于造园者们在设计那些亭台楼阁时,方寸间处处讲究。很多园子通常都是走过一扇门宇,就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美景。这也让很多初次与苏州园林见面的人,会有路径错综复杂的感觉,在他们眼里,苏州园林仿若迷宫,又从细节处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
而这种曲径通幽的设计,更容易让人不知不觉融入到整座园林中,体会江南的风情万种。
来自意大利的Alessandro在苏州生活了很多年,游历过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后,他决定留在苏州。他说,自己对苏州园林情有独钟,在园林里他感受到了江南独特韵味,体会到了苏州人对生活的态度——那种閑适与淡然,但又井井有条,是他从未见过的。
“太多的地方,人们即使刻意去摆脱城市喧嚣与浮躁,都很难实现。可是在苏州,那百来座静谧的山水园林里,游人能随意休憩,甚至将自己当做是园林的主人。因为当你跨进大门,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拥有了一片不被打扰的天地。”Alessandro说在苏州园林里,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实际上,园林的灵魂已经根植于很多苏州人的心中。《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当年就居住在沧浪亭附近,作为典型苏州人,他在著作里常常直抒他的苏州园林情结,并由此衍生出精致苏式生活。比如,在“闲情记趣”里他就写过,“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这种娴雅与精致,想必,也只有整日与园林享受的苏州人才能道出如此精妙的文字。
有人还曾把“精致”两字拆开来解释——“精”体现了苏州文化、城市精神的内在,即往深处钻研;“致”则是外在,就是要做到极致。如今,回过头去看苏州人的追求,无论是事业上、生活态度上,亦或是整座城市的打造上,确实都体现着“精致”二字。而这些的过程,又如一座座经典园林的打造,不是某个造园者一蹴而就建成的,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美化而造就的,犹如整座苏州城。
小桥流水中,读懂江南情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代表着诗意栖居的审美向往,较小的范围之内,将居住功能与游赏功能密切结合在一起,实现“居”与“游”的统一。这样的统一,在江南水乡古镇,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何为“可居”与“可游”兼顾呢?就是在这里,既有生活的舒适与方便,同时也重视自然美景的保护与再造。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在风雅的景致中读书、散心,在闲适的时光中,感受河流从身边缓缓流过,小船从眼下慢慢划过的情调。
这样的情调,在诗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里,是这样被形容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在水乡古镇上走一走,我们可以细致且明确地感受到江南的风采与情调。在朴实中脱俗,在超凡中归真,那小桥、那流水、那枕河人家,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也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与当下。
很多人说起江南水乡,都会有这么一幅画面:下着小雨的石板路上,有一位玲珑的少女,撑着油纸伞,缓缓行走着,雾蒙蒙的空气,仿若笼在她身上的一层薄纱,若隐若现间,我们看见了少女的灵动,那婀娜多姿的步伐,我们又品读到了一份风情……这样有情调的画面,似乎只能发生的江南水乡,才毫无违和感——温婉的少女,柔美的江南,没有比这更动人的画面了。
其实,不管是诗词还是画面,江南水乡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慢”的态度。都市节奏越来越快,有时候甚至压得人喘不过气,但在水乡特有的情调中,你会感觉包括时间在内的一切都变得缓慢了,变得让人舒适,不像平常的我们,总是被时间压迫着,每一秒神经都紧绷着。难怪有人曾感叹,如果你觉得生活的太压抑,那就去找一个有小桥、有流水的地方,静静待着吧,让一切随遇而安,去收获难得的轻松与快乐。
在古镇,邂逅都市人的“小欢喜”
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苏州的水乡古镇多且各有千秋,有周庄的“唐风孑遗,宋水依依”,有同里的“水村渔笛,长山岚翠”,有甪直的“三步两桥,河水悠悠”,还有千灯、木渎以及保持着原汁原味风土民情的东西山古村落。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江南的柔情摇曳在水与桥之间,漫步于风情悠悠的水乡古镇,总会邂逅属于自己的“小欢喜”。
吴冠中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第一水乡,无怪乎坊间说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
在周庄,临河矗立着的是,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和明清院落,以及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那里有张厅、沈厅、顾宅、戴宅、梅宅、慎德堂、赵宅、凤凰楼、墙门楼……随便一处,静下心来都能与历史相逢,与“故人”探究时间的奥秘。更妙的是,在这水乡里,很多老宅修旧如旧,变成了私人空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做一场穿越时空的梦。
京杭大运河之畔的同里,是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之一,也是拥有上千年历史。她是古镇,也是园林,是景点,也是社区。在这里,你会看到古人的痕迹,因为同里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古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当然,你也会与今人相遇,因为古镇里还有很多当地居民生活于此,在他们身上你会发现更多苏州的风土人情。
“神州水乡第一镇”——这是费孝通对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故名。明代村落聚镇改名甪直,这个“甪”字,经常被人说难识,或许也因为难识,更让人难忘吧。甪直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佼佼者,漫步于任何地方,都能与古老文化不期而遇,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在古人留下的印迹里,我们可以发呆,可以畅想,可以尽情放松,让思绪从小巷与古宅中飘来,随小桥流水飘走,渐漸远去……
邂逅古镇,仿佛邂逅散落在城市里的珠子。可要在慢时光中,找到生活的小欢喜,记得除了迈开双腿,更要带上一颗淡然的心,去追寻都市里难得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