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教学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分析

2020-09-10孙泽来

当代体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体育

孙泽来

教师在相关体育课程教学训练时,通常会有部分对抗性较强的活动项目,故而学生及教师在体育训练中时常会发生运动损伤。因此为有效减少运动损伤对于学生体质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教师应在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训练时,就要防患于未然,教授基本的预防措施,进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1 运动损伤的概述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损伤称之为运动损伤。而学生是一个活动量较大的群体,平时积极参与各类体育项目。然而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掌握程度较低、身体或心理发育有待成熟等因素的制约,时常成为运动损伤的受害者。运动损伤与日常生活的损伤及普通的工伤有所差异,其发生与训练安排、运动项目、运动者的自身条件、运动环境及技术动作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2 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作用

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主要目标为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建设,促进德、智、体全方位发展,以更佳的状态投入祖国建设中。如若在日常体育运动时不注重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也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极有可能引发各类事故上海,轻者会直接影响学习,严重时则可能导致学生残疾或者危及生命,给学生个人带来重大的损失,严重地制约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并造成学生的不良心理影响。故而,教师应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讲授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措施,对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教师的体育日常教学及相关运动项目训练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体育教学中产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3.1缺乏对于运动损伤的认知

体育教学活动中之所以发生运动损伤,大多时候均是因为教师及学生缺乏对于运动损伤的认知程度。在体育课教学中,大多数人员均会错误地以为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较低,或者仅仅在体育授课时加强防范就可以。这种错误的理念致使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对学生疏于安全预防教育。虽然也有一些教师在体育课程中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但是大部分安全教育皆流于形式,并未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相关工作。在错误的理念指引导下,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也尚未采取相关运动损伤的防护措施,在学生发生以外状况后也并未进行相关的原因分析,加强运动注意事项防范,在此情况下,就会产生更多的运动损伤事件。

3.2缺乏运动前各项准备

在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以降低运动过程中的损伤发生率。那么在开展体育运动前应进行必要的热身训练,可以加强体内各系统的活动,提高兴奋度、刺激中枢神经,克服自身体内的懒惰,促使运动者可以从安静的状态快速地转变至运动状态。此项运动准备工作可以使运动者在最初时便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此外,运动人员在开展相关热身活动时,身体就会迅速处于发热状态,不仅可以增强人体呼吸系统,降低人体肌肉的粘稠程度,也可以扩展关节活动范围。故而,在最初运动时便应做好相关的准备活动,可以快速地调整全身,使其投入于相管的运动活动中。

3.3客观因素

一是温度、天气的影响。在恶劣天气下开展相关体育运动,极易发生运动损伤。比如在雷雨天气,由于地面湿滑、视野较差,从事短跑等运动项目时就会造成运动者跌倒受伤。再如,在烈日下开展长时间的体育运动,就会由于缺水造成运动者中暑或虚脱。二是器械、场地均与要求不符。比如,跑道过硬、不平或者存在杂物堆放等现象,就极易使运动者腿、膝部及足受到相关损伤。如若器械存在裂缝,金属部分年久失修或生锈,设施安装不当,重量、大小与运用者不适,均会加大运动者受伤机率。

3.4学生运动强度或运动量过大,技术上存在偏差

在体育教学时,如若学生的运动时间过长,运动内容偏多,尤其是身体局部练习次数较多,已经远远超过学生可以承受的负荷,最易产生伤害事故,此外技术动作的偏差也极易造成运动损伤。比如,排球运动的传球,手型的不正确就会造成手指扭伤,举重项目时上体后仰度较大、羽毛球项目击球动作不规范均会引起腰部扭伤。

4 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4.1强化思想教育

在诸多的体育教学中可以看出,欲想在相关教学时降低运动损伤等问题发生,就要解决相关的思想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就应强化体育运动目标性教育,在体育教学时向学生说明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运动项目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的最终目标,该学科教师也要充分感知自身的责任感,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更加认真的对待工作。另外,也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中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则,才可以在活动时最大程度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此外,在相关教学活动中也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将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教学的首要重任务。故而,在相关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持续强化组织性教育及安全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团队中应主动关心他人,主动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体育的核心素质,培育学生良好品德。

4.2做好体育运动前准备工作

在体育运动前必须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体育中的强度及准备时间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置。然而有些时候也会由于当日天气情况及学生的出勤情况等影响作出相关调整。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做体育运动的准备活动时,必须要有一定目的性及充足的准备。通常而言,在做完总体的准备活动后也要做项目相关的专项准备运动。此类专项的准备运动主要针对体育课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身体某一部位可能会发生损伤而进行的专门热身运动。实际体育活动及热身活动间的时间间隔也会直接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按照相关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正式活动与准备活动间的时间间隔大致为一至四分钟;热身活动与准备活动的活动量大致为十至十五分钟。实际的身体运动状态即为以身体微出汗为准。如果在冬季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延展至更長,由于此季节的人体与夏季相较而言,更难被唤醒,故而需更长的时间投入相关的准备活动,以此方能确保在正式运动中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体育运动中。

4.3更好地利用设备监督

在开展相关体育运动时,身体的活动与医学具有十分紧切的联系。如若学生在运动练习时并未按照相关的原则开展锻炼,那么就极易发生相关的运动损伤。故而,在开展相关的体育运动时,必须要重视医务监督工作,方能更好的确保体育教学的有序进行。医务监督工作更多的要以学生的自身监督为主体,自己对自己负责。在开展体育课程学习时,学生必须要及时的将自己在参加体育项目运动后的不适感觉告知体育教师,以及相关的医护人员,并等待上述人员的正确解答,此种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发生运动损伤。此种方式也可以使学生在日后的体育课程中快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找到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器材,以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体育潜能。不仅如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也要及时对场地内的运动器材开展定期的检查,及时上报存在损坏的器材,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其开展维修,防止由于器材设备等问题影响学生的日常体育课程正常进行。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课程教学时要充分做好预防运动损伤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动力及持之以恒的耐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投入体育课程学习中,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与激情。

(作者单位:浙江公路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运动体育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