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创新探究

2020-09-10郝涛李彦斌

当代体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设置岗位院校

郝涛 李彦斌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主要模式,其后基于就业要求对体育课程职业性设置思路及形式进行了明确,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创新策略及措施。

1 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主要模式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完善时并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和制度规范,课程模式多种多样、项目类型差别较大,专业特征与就业岗位缺乏一定的匹配程度,高职体育课程服务于职业发展的目标并不明显。据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通常为一年半到两年,一年左右的院校大约为25%左右,一年半则为30%,两年则占据40%左右,而两年半课程的院校极少,三年的几乎没有,整体课时大约为110到140左右。教学开展模式通常为基础课+选修课,但在我国教育部门所出台的一系列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高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同时,针对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任务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多数院校的一年级课程通常为田径类,可以根据院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工作,而二年级则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修课程的开展,课程种类丰富多样,但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尤其是一些具有职业特色的项目开展尚不健全,整体上呈现出囊括式的课程设计模式,针对职业院校的专业特征缺乏实用性和有效性,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滞后,同时也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户外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2 基于就业要求的体育课程职业性设置思路及形式

2.1立足于职业特征,凸显教学的职业性、使用性

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对于体育课程的设计必须充分立足于教学目标任务以及学生的专业特征、就业需求,结合院校发展的特征优势充分凸显出教学的职业化。具体而言,立足于就业要求,分析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体能,在专业培养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就业发展需求的运动项目训练内容及方式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工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体能的要求也具有差异化,课程的设置和完善必须凸显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岗位内容、专业技能为基础导向,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身体水平。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的高等学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对学生对于后期的就业要求也大不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学生的快速稳定就业发展,必须以其未来从事工作的体能需求作为主线,有针对性的对体育教学内容项目进行分类梳理,搭建起就业导向的职业体能运动保健课程、身体技能课程、兴趣选修课程及综合素养课程等等,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职业疾病进行预防,以更为健康高效的生活方式进行就业创业,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及专业特征。

2.2立足于就业要求,明确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时还应当凸显出其实践性及职业倾向性。具体而言,学生在就业工作之后,身体活动的部位及运动大多是局部的、重复的,如果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身体疾病,例如肌肉变形、萎缩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岗位内容、职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活动,而在对课程进行设计和完善时则要凸显出岗位的针对性,立足于其未来的实践操作技能技巧,加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培养。基于此,高职院校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立足于学生未来职业对于其身体技能可能造成的损害或是不良影响,结合就业需求逐渐实现学生就业发展与职业技术的同步创新,引导学生掌握能够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体育项目活动类型,从而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创新策略及措施

3.1分析就业岗位的体能要求设置体育课程机制

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完善时,高职院校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专业年级的限制,充分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过程以及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搭建起健全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个人体育的潜能、发展优势以及未来职业的专项技能。而针对选修课选的设置则应当根据学生的体能素养、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类型、活动时间及指导教师。就业内容、岗位技能则必须分析学生对体能的基础要求以及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设置差异化的课程项目。

3.2基于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适用性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

3.2.1基于职业岗位特点明确学科专业体能素养

第一,对于办公型的就业岗位而言,这类岗位的员工长时间坐办公室,低头含胸,从事大量的脑力活动,并且长时间注视电脑,造成颈前区供血不足,很可能会造成大脑的疲惫。例如文秘专业、管理专业、会计专业、计算机专业等等。基于这类专业的就业导向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进行设置则应当尽可能加强学生的局部鍛炼,有意识的帮助其预防职业疾病,例如肩颈炎、腰椎疾病等等;第二,对于站立型的就业岗位而言,其工作的整体环境较为特别,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体力,需要长时间的站立或是躬身,例如机械专业、机床制造、机电加工、电气自动化专业等等。对于这类学生,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时应当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系统性发展,锻炼其下肢力量,可以开展攀岩、长跑等等项目活动;第三,对于运动型就业岗位而言,我们通常将其看作是混合型工种,没有固定的劳动姿势形态,也没有明确的心理压力。例如软件开发、市场营销、对外商务等等,体育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及心理素养,实现身心一体化发展,更好的应对工作需求。

3.2.2基于职业岗位要求明确身心体能要求

体育课程的设计必须充分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基于就业导向及岗位能力的基础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其身体素养及心理素质。高职院校校必须立足于职业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机制,总结不同岗位对于学生体能的具体要求,以此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2.3基于就业目标任务及岗位职责优化完善设体育课程内容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在于为社会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一线基层技术性人才,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时必须充分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就业岗位深入了解学生应当具备的体能素养,从而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任务。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掌握适应未来工作的锻炼模式及锻炼方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注重课程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多样性,学以致用,推动学生的创新发展。

3.3加大对体育校本课程教材的研发力度

一方面,立足于学生的专业特征及学科重心,基于体育专业知识的本质及内在逻辑要求科学合理的组织课程机制及体系;另一方面,基于就业导向及岗位职责通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岗位工作能力。对于基础教材而言,应当结合学生的体能素养、职业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应性训练,通常以田径为主、以游戏活动为辅。而对于专项教材内容而言,则应当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体能要求,对原有的课程教材进行改革创新,有针对性的设置差异化项目活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应当分析就业岗位的体能要求设置体育课程机制,基于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适用性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加大对体育校本课程教材的研发力度。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设置岗位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