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大学武术对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的影响

2020-09-10黎文王桂桂

当代体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意志武术个体

黎文 王桂桂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做好武术教学,有助于学生身心、人格的健康、健全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性格、意志、态度、行为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武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介绍了大学武术对学生人格健全的情绪、品质、责任感、思维方面的作用,希望能够为大学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性格、意志、行为等方面保持一个良好正常的状态,而人格健全则是指个人情绪、人格等个性特征方面全面发展直至达到正常状态的过程。高校利用武术教学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理念,能够保持其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因此,应深入分析武术教学方法,增强武术教学的学生心理、人格培养效果。

1 大学武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 在保持学生性格完好方面

在心理健康视域下,性格完好層面主要体现在个体适应周围环境过程中,所具备的积极状态,如外在开朗的性格、内在平和的情感态度等,保持这种积极状态的核心要素,需要良好的自控能力以及正确对待外界影响的能力,而大学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可以通过舒缓的动作,逐步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其在性格上更加沉稳,逐步减轻外界环境对其产生的心理压力影响,帮助其学会自我放松身心,有效应对外界环境,保持完好的性格,实现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大学武术中的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太极拳的整体节奏较慢,动作比较轻柔,高低有度,能够舒缓学生浮躁、波动的心理状态,使其在练习过程中,对自身的精神和情感态度进行自我调节,逐步学会自我排解外界压力,促进其性格的良性发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1.2 在保持学生意志合理方面

意志是指个体自主设定目标,然后通过自我支配行动、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心理健康领域,意志上的合理,主张个体在经历“意志”这一心理过程时,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倾向的合理性,强调意志方向的健康与意志态度的健康,如目标合理不偏执等。在大学生活中,学生的意志合理主要体现在其能够确立合理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且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基于正常、合情合理的渠道或道路,来达成目标。就目前来看,大学教育中学生合理意志的培养,体现在对其意志力、坚持不懈意识的塑造,而武术本身就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极其重视对习武者意志力的磨炼,因此,大学武术教育的落实,有助于学生意志合理方面的心理健康培养,例如:在大学武术课程中,扎马步,以及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的练习,均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3 在保持学生态度积极方面

在心理健康的标准中,态度积极主要是指个体对待某个对象时,所持有的稳定、积极的心理倾向,其中包含主观评价倾向与行为倾向的积极合理。根据当前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描述,青少年的态度积极应体现在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会适度地自我反省,但不会过度苛责、夸耀自己,有适度的主动性,不被环境左右,有信心。而在武术教学中所包含的切磋之道,正好给予了学生正确反思自我、树立思想主动意识与信心、应对竞争环境的机会,可以在学生心理健康的态度积极方面,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学中的社团机制,组织武术社团,并举行切磋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积极态度,逐步树立其自信心与主动意识,同时引导其在比赛后进行自我反思,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1.4 在保持学生行为恰当方面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外显主要体现在恰当的行为,即理智、客观、现实,且具备独立性、不违背社会标准的行为,而行为的恰当性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行为,来对其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保持身心健康,以顺利适应之后的社会生活。在此过程中,武术本身就属于一种行为,而武术教学可以规范这种外在行为,并以此来影响习武者的内在,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师通过纠正学生耸肩、驼背等不美观行为,能够改善其对自身外在行为的认知,以增强其行为的理智性、客观性与现实性,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 大学武术对学生人格健全的影响

2.1 在保持学情绪健康方面

从本质上来说,人格健全是指个体个性特征的和谐、正常发展,情绪作为一项重要的个体个性特征,人格健全在该层面的表现主要为情绪稳定健康,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如果从此方面入手,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在遇到不顺心时不轻易发怒,进而更善于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武术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使其逐步接受、践行仁义礼智信的美德,养成节制、平和、宽容的心态,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掘武术动作、动作名称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向学生加以讲解,以强化武术教学的效用。

2.2 在保持学生人格品质健康方面

从内涵上来看,人格品质主要有两种,即善、恶,其中善的人格品质,是健全人格培养工作的主要开展方向。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塑造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引导其思想、思维向正常、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其形成善良的人格品质,以保证其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为此,在大学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武术的思想内涵,如禁暴、戢兵、功定、安民等武德,在武术理论讲解中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逐步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学会正确运用自己所持有的能力、资源,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2.3 在保持学生责任感方面

在健全人格的层面上,责任感是指能够对自我行为后果进行深思熟虑,且勇于承担自身行为所引发后果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决策状态,其形成的核心因素在于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在行为之前,对他人利益的考量,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情智水平,使其逐步认知到自身的责任,形成责任感,保证其具备健全的人格。为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大学武术教学,向学生传递武德思想,并为其树立见义勇为、社会责任意识,使其成为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增强人格健全培养工作的效用。

2.4 在保持学生思维开放性良好方面

从健全人格的角度上来看,思维开放性是指个体正常理解、包容事物或不同意见的能力,主要体现个体在生活中的宽广胸怀,以及内心的平静,这有助于个体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提高自身的成功几率,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大学应当注重培养其开放性思维,使其逐步学会正确对待事物,增强大学教育效用。在此过程中,大学可以借助武术教学中传达的思想内涵,结合当前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现代科学文明思想,开阔学生的眼界,保持其良好的思维开放性,使其领会到厚德载物的传统文化精髓,以便于其更好地理解、接受、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接触和学习新事物,促进其终身的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武术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心理、人格的健康成长。在高校教育中,借助武术教学,能够安抚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其在大学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确保其人格的发展处于正常的轨道中,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增强高校教育工作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意志武术个体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观点集萃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