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常态化”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

2020-09-10王壮

当代体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常态线下体育课

王壮

2020年初的一场病毒灾难给全世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在疫情期间,各高校也在积极准备复学复课,而复课后的体育教学该如何开展成了高校体育教师甚至是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走访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疫情期间各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希望能对丰富后疫情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起到积极作用。

1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方式

大学体育是目前高校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知识,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传统意义上体育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熟悉运动技能的目标基础上,通过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体育课的教学主要是在线下进行,在体育场或者户外的运动为主,通过学生肢体参与从而达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 疫情期间高校复课后体育教学情况分析

疫情发生后,教育部做了停课不停学的总方针,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不至于在这次病毒浩劫中停滞,很多科目的教学也在慢慢步入正轨,不过作为体育科目却面临不小的挑战,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当没有老师监督的时候体育课的教学会大打折扣,当然疫情背景下给体育教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体育教师探索出了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又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可行性教学方案。而这也促使体育教师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在疫情期间,包括复课后,各高校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慢慢摸索实践,效果显著。

3 “疫情常态化”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对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疏导心理焦虑,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卫生习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1 体育教学应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

目前我国已进入疫情常态化阶段,结合国际防疫的现状来看,疫情随时可能再次反弹,作为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来说,必须做好疫情常态化下更好的上好体育课的方案。在目前阶段下,高校的体育教学还是应以线下教学为主,辅以线上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好各种线上教学的软件,由于体育课的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运动技能的传授、教学的组织纠错等还必须依赖线下教学来完成,但是目前线上教学的软件可以为体育课的教学带来更多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上课时的签到,疫情之前是通过挨个点名的方式完成,现在很多软件可以线上进行签到,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教学手段杜绝学生迟到甚至顶替点名的不良习惯的养成;另外,在上课前可以将要教授的运动技能的视频上传至线上软件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使学生对运动技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便于在课堂上更加快速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运动记忆,而以前的传统线下教学则存在学生无法预习的不足;在体育课线下教学结束后,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后上传至软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的了解学生对上课中的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以此调整授课进度和内容。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线下教学更加有效的实施,并最终形成线下教学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良性互动的体育教学模式。

3.2 体育教学应该更注重趣味性

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公体课与专项运动队不同,公体课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培养其运动的兴趣显得格外重要,有趣才能投入,投入才能有收获,有收获才能进一步感受乐趣,爱上运动,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在体育课的常态教学中可以将中华传统游戏引入到体育课,让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练中玩,玩中学,让笑声回归体育课堂,此外还应该提高体育竞赛的比重,在课堂上增加全员参与的竞技性活动,体育的竞技性属性也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笑声中全员参与、学会合作、享受体育、爱上运动。

3.3 体育教学应有一定的难度、强度和对抗度

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质较差的情况,体育课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提高运动强度,从而使学生达到需要的锻炼效果,从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质目前趋于逐年下降的状态,科学合理的安排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运动强度、运动难度显得格外重要,不能再按照传统的让学生出点汗的标准来上体育课了,必要的运动难度和强度甚至对抗性可以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并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和不怕吃苦的優良品格。

3.4 体育教学应更注重个性化

未来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应更注重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有选择,才能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运动技能有严格的共性特征,需要正确的动作要领和发力顺序,但是学生作为特点不一的个体,需要将共性的运动融入到个性的个体中,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示范动作、一场教学比赛、一件应急事件的处理无不体现着教师的个性特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以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常态线下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重回线下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体育课上的“意外”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讨厌的理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ONE⁃MAN UNIVERSITY
线下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