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案构建

2020-09-10庄汝芬

当代体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技能体育

庄汝芬

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小学教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生命安全意识、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及逃生和避險的身心素质和技能,导致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小学生不能及时作出最正确、有效的判断与应对,从而使其生命受到一定的威胁。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问题、目标、原则、策略四方面,对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体育产生的本来目的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得到了广大学者的一致认同,但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案,非常不利于其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因此,构建高效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就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1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教学制度

与国外体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相比,我国明显缺乏健全、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无法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从而导致我国小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高效实施缺乏一定的保障,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1.2 缺乏科学的教学材料

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广大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体系和模式等方面,但也仅限于理论层面,对于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途径的探寻、教学内容的拓展等方面,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与不足,导致生命安全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材料,直接限制了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1.3 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

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思想和理念,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也从体质教育转变为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增添了难度和挑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明显不足以支撑其高效教学课堂的开展,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2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其教学目标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通过对目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体育教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梳理,并与学校领导达成了共识,普遍认为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损伤,有效规避体育运动中的风险,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全面实现新课改中“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

3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原则

3.1 创新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创新性原则,指的就是教师在现有的思维模式下,提出有别于常规思路的独到见解,并以此为导向,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并取得有益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课程目标进行创新,使其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和持续性等特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优良品质,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通过反思、批判与实践运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训练学生的逃生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第二,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对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进行培养,主要包括增设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全新课程体系等。

3.2 连续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连续性原则,主要是通过连续性的课程内容以及连贯性的课程设置,建立系统性的课程体系。首先教师需要将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性融入体育课程中,便于学生进行检索和应用,并设置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由易到难逐渐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其次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等,为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设置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最后教师需要全面考虑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顺序性,并按照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和安排,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开展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让学生能够在面临多项灾害和危险时,对所学的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进行融合运用,更有效的保证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

3.3 区域性原则

小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区域性原则,指的就是教师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以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满足小学生生命安全的基本需求。如东北寒冷地区容易发生冰雪危害,生命安全教育应该以防范雪灾为主要内容;临海地区容易受到台风、海啸的危害,应该以防台风、避海啸训练为主;山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危害,应该以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和训练。

4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4.1 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其自身的教学思想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明确“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技能,融入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使其更具实际意义。如此既能够满足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又能够在无形之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4.2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体育教学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还具有明显的生命性等特点,因此,生命安全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前提,也是小学体育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就目前的小学体育课程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没有明确的生命安全教育责任担当,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建立包括医疗管理、心理咨询、体育教育、安全保卫等多个部分的系统化防范联动机制,通过明确分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小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4.3 设置全新的内容和目标

体育课程作为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平台,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需要教师及时更新其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其更符合当下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被动的保护教育改成主动的安全教育机制,既能够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安全知识与技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强化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此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遵循创新性、连续性、区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保障小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本论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途径的研究)编号:FJJKXB20-578,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益海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技能体育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高职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探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