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点分析

2020-09-10王巍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绿化设计城市道路

王巍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道路工程建设提出较多要求,在规划建设时,既要加大路网密度,还应当完善绿化环境和谐度。随着城市道路环境问题的严峻化,在规划设计时不仅要保障功能性,维护交通秩序,还应当展现出城市风貌。所以城市道路建设不仅要提升畅通性,同时还应具备美观性。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划要点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城市道路属于特殊地段,因此环境也比较特殊。分析地上部分可知,道路车流量与人流量比较大,空气中夹杂的粉尘、氯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此外,城市内部充满大量电力系统与设施,也会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必须做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确保其自然生长。

1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

(1)美学原则。在配置植物时,应当合理搭配乔灌木,以此形成错落植物群落,呈现出规整优雅的视觉感受。在选择乔木时,应当确保树冠高大且规格统一,可作为纳凉遮阴植物。道路绿化设计对于整洁性与美观性要求高,不仅要加强绿化观赏价值,还需要引导驾驶员视线,以此实现绿化功能价值。

(2)生态原则。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必须遵循生态化原则,确保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在选择种植植物时,应当保证植物满足本土气候,同时兼顾花色时令与季节性,确保和周边构筑物及环境的协调性。在植物配置时,优先选择抗污染、净化环境空气的植物。同时考虑到植物气味和落花落果问题,以免对道路运行造成影响[1]。设计规划人员还应当充分考虑绿地寿命和绿地环境影响,避免对行人心理与行车安全造成危害,实现绿化、道路与人的和谐发展。

(3)和谐统一原则。在规划和设计道路绿化时,必须立足于长远目标,采用和谐统一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慢生树种和速生树种比例协调,确保绿化设计满足环境要求。设计人员还应当协调道路绿地功能,按照美学原则建设绿化景观,以此确保城市绿化体系的良性与健康状态。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1)行道树景观布局。行道树主要是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能够为行人遮阴避凉,隔离有害气体和噪音,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均比较高。在设计时,行道树下方必须具备之下高度,以此确保行人与车辆通行安全性。在选择树种时,确保树体型和道路宽度相互适应,树冠上方预留空间,车行道中央促使空气流通。行道树采用两侧对称种植方式,必须确保整齐排列。行道树配置应当向复层混交模式发展,以此提升环境效益。

(2)分车道植物景观布局。分车带绿化主要为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分隔绿带植物配置必须确保交通安全,适当添加街景,减少空气浮尘[2]。在人行横道和交叉口位置预留安全视野,因此不能选择乔灌木,只能种植低矮植物。

(3)城市干道植物配置。第一,针对景观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当注重休闲娱乐功能和观赏功能。基于人体需求,注重植物群落的系统性与自然性。因此景观型干道植物可选择高大乔木,在乔木下方种植灌木和花草,绿地内设置休闲步道,以此发挥出休闲观赏功能。第二,针对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道路和街道两侧高层建筑会导致空气形成狭长低谷,影响汽车尾气排放,对两侧行人与居民危害影响较大。因此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当优先选择抗污染、吸收噪音和降尘之物,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过渡布局,以此依形成层次感,发挥出防护作用。

(4)道路边坡绿化。边坡绿化的护坡功能显著,能够有效作用于道路稳定、水土保持。边坡绿化对于覆盖率要求高,选择常绿型植物。按照公路边坡绿化设计经验可知,在选择草种时,优先选择本地生植物和根系深草种,成活率高,且设计成本低。植物种植开始应用客土喷播技术和湿式喷播方式,能够明显提升种植效率,确保植物成活率,满足公路边坡土质贫瘠特点。

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注意事项

(1)整体规划和谐性。当前,部分城市道路绿化和城市面貌不相符。城市道路绿化属于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所以在前期规划设计时,设计部门与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做好沟通交流。若过度关注城市道路功能需求,将会加大二次施工难度与成本,还会导致城市绿化率低下,不满足道路协调性要求。

(2)道路绿化设计的生态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道路绿地属于重要组成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注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完善性与合理性,能够为人们创造自然环境。此外,城市道路绿化具备生态服务功能,可以丰富园林绿化景观,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调节生态环境。所以道路绿化能够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公众身心健康,以此提升生活质量。

(3)基于生态学原理,维护植物多样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必须注重物种多样性,以此实现景观多样性,凸显出城市绿化水平。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简单,植物配置单一,部分绿化设计采用等间距地与对称地种植树种部分绿化设计采用大色块,一次成型与展示性绿化形式。然而在现代设计实践中,应当按照城市各地段条件差异划分不同设计要素。之后按照不同档次对同一要素进行单要素分区图绘制,将单要素图制叠加到最终图纸上。针对档次高、等级高、分区重叠多的地段,绿化规划设计极易发生破坏影响,所以应当将区段重合情况与滑坡调查结果比较,将其划分为危险区。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现定性判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定量评价,考虑岩石风化,环境,气候,地表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将上述影响因素划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气候、水文地质、降雨、地表水、岩石风化与地震等。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岩土类型、结构与性质。无论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所以必须注重该类问题。

(4)注重景观特色,凸显植物造景功能。在城市景观中,道路植物景观属于重要组成,能够反映出城市经济水平与文化水平。然而多数城市道路绿化仅选择高大乔木,很少采用灌木花草植物。过度关注道路上方遮阴效果,不注重调整林荫下方空间,从而导致景观设计总体单调,无法形成丰富多彩的道路空间。在选择植物上注意空间层次的变化、植物的生长习性等,使道理绿化既具有防护隔离作用,同时一年四季不同的时间节点可有不同的风景。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尽量使用同一种设计风格,注重景观特色,以此形成变化多样及道路整体全貌达到协调统一的景观效果。

(5)基于人本思想,维护交通安全、植物合理配置,能够协调车流与人流集散,确保交通秩序与畅通性。基于人体生理角度分析,司机在长时间驾驶中,乏味枯燥的硬质景观,极易导致视觉疲劳,为了改变此种现状,可通过植物材料形态、色彩、配置变化及季相变化,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问题。针对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范围内、弯道转角位置的植物配置来说,应种植低矮植物,以免对驾驶员视线造成影响。弯道外侧沿边缘连续种植树木,能够提示道路路线变化,引导行车路线。在配置隔离带时,应当严格遵循安全性标准。距离机动车道路面高1.5 m范围内,可以种植绿篱和灌木球等常绿树,株距不应超过冠幅度的5倍,以免阻挡夜间相向行驶车辆前照灯炫光。

(6)道路设计建设与管理持续性。完成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后,必须注重后期维护与管理,包括浇灌水、补种和病虫害防治。不同植物采用不同的维护管理方式,由于植物生态习性不同,因此对肥料和水分需求量不同,当养护不到位时,不仅会对绿化效果造成影响,还会威胁驾驶员安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道路绿化会影响城市精神内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道路绿化设计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以此确保城市景观的长久发展,提升城市景观面貌与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程堂明.城市道路路侧绿带景观设计探讨——以滁州大道绿化工程设计为例[J].住宅与房地產,2020,26(21):49-50.

[2]朱伟.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花卉的应用与配置[J].花卉,2018,34(24):144.

猜你喜欢

绿化设计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试述城市道路养护中道路病害的处置
居住小区功能空间中的绿化设计研究
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理念及实践探讨
新建铝工业厂区绿化设计浅析
浅谈城市道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