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到底从何而来
2020-09-10石舒
石舒
中国神话的“源”
若想要寻求中国神话的“源”,还是要从古籍入手。现存最早的神话集自然就是隶属于巫术性质的《山海经》。《山海经》的作者不可考,其内容主要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两百多年间,许多无名氏的作品合集。
根据其中记述的内容和部分特征来看,初步推断主要是楚地与巴地之人所作的,不乏文人与巫师参与其中。但追溯其史,还应当推导至夏禹、伯益的夏朝刚刚建立的那个年代,故也难怪有人将夏禹、伯益认作《山海经》的作者。
《山海经》从战国初年开始有意写集成书时,虽然相当程度上已经被后世文化所感染,但本质上仍旧是属于以神话为主流的,多学科的巫文化综合体范围内的。
早期的神话与其他文明古国一样,带有许多的宗教意识。此外还有历史的、地理的、医药的、民族志、民俗学等等诸范畴的东西,所以人们始终不敢将其简单的定论为神话集,而是一本古之巫書,皆因它就是古时人们的生活大百科。
《山海经》便是中国目前已知古籍记载的中国神话的一个最主要的源。其中记载的古代神话确实是比较原始、带有浓厚的万物有灵论特点的,因此十分值得人们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探讨。
但《山海经》的巫书性质太过浓重,而真正能够称之为神话之“源”又能够与《山海经》相比肩的,唯有汉代刘安与其门客共同编著的《淮南子》。中国四大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羿射九日、嫦娥奔月,都最先比较完整地出现在这部书中。
另外,《搜神记》《三五历纪》与先秦诸子所著《庄子》《墨子》《左传》《国语》等,也皆被视作是中国神话的“源”。
中国神话的“流”
“流”,也就是流向、走向,应用在神话中,指的就应当是神话的类别。虽然袁珂先生曾对此做过细致的区分、辨别,后来认可袁珂先生观点的学者们也在不断地丰富、补充这些“流”,但是大众仍旧难以区分。
在袁珂先生的观点中,中国神话的“流”可分为六个部分:历史人物的神话、仙话中的神话、中国化的佛经人物神话、民间流传的神话、后世产生的带有地方志色彩的神话、神话小说。
这几块大致可以包括中国神话的“流”,但这“源”与“流”相加和,离中国神话的全貌还为之甚远。
破碎的中国神话
事实上,现代的中国神话虽然被慢慢归结出了体系、逐渐形成系统,但是在大众视野里,中国神话还是无法给人以直观的概念。大部分人都将神话视作孩童的床边故事,而非一个独立的、值得研究的学科。或者说,中国神话被低估、低龄化。
这样的情况其实是一种历史遗留,我们的神话被过早地历史化了。出于各种政治需要,人们将神话加诸统治者的身上,使其“神”化,以达到某些政治目的。这样的行为将神话融入于历史中,曾经完整的神话体系因此而变得破碎不堪,人们无法分辨出历史与神话的具体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神话渐渐模糊,相关记载大多数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仅存的部分,无法提供究竟是历史还是神话的有力证明。
唯有不断地开拓视野,寻求“源”、拓宽“流”,我们才能真正自古及今,将我们丰富的神话内核从地下挖掘出来,一点一点抹去其上的灰尘,令它绽放出原有的璀璨光芒。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