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实你并不认识孔子

2020-09-10廖峰

阅读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鲁国孔子

廖峰

如果要评选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的人物,首推必是孔子。他的思想学说构筑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筋骨。历代统治者将他捧上神坛,以维护统治,教化世人;无数读书人奉他为师为长,践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如果要评选一个近代人口中最有争议之人,也必少不了孔子。当外国长枪大炮敲开中国的大门,他转身成了腐旧落后的化身,他被称作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他的学说也成了开历史倒车、只为愚民的东西,“打倒孔家店”“孔老二的罪恶一生”之类口号层出不穷。

是圣人?是罪人?与其凭印象感知,不如重新认识。今天,我们就拨开所有的光环与非议,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认识一个作为“凡人”“痴人”的孔子。

吾少也贱

孔子,姓子,孔氏,名丘,是他父亲叔梁纥的老来子。母亲颜徵在虽是续妻,却因为与叔梁纥年龄差距过大,不合当时的礼制,被冠以“野合”之名。

三岁那年,父亲叔梁纥去世,孤儿寡母被迫离开孔家,相依为命。一个没落的他国贵族,一个失怙的孤单少年,那时的他,尝尽世间孤苦。所以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懂会计出纳,因他看管过仓库;他知生养蕃息,因他喂养过牛羊;没有玩伴,没有玩具,家中存有的祭祀之器就成了少有的陪伴。

孔子十七岁时,母亲也去世了,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他想让父母合葬,却连父亲的墓地都找不到,才勉强暂时将母亲葬了,在家祭祀,并按着人子能及的最隆重的规格,守孝三年。

值得一提的是,守孝期间,有件事情对他影响至深。当时在鲁国掌权的季氏,邀请“士”赴宴,以收揽人心。而孔子的身份也是“士”,于是也去了,却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大辱,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挡在门外。无权无势的他能怎么办呢?只能默默把这心中的苦水咽下。

我非生而知之者

孔子十五岁志于学,他深知想要改变命运,只有通过才学出仕一途。于是除谋生之外,他发愤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诗歌、尚书、周易、历史……能学的,他都不落下,终于在二十多岁时因博学知礼名扬鲁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名声大振,他也从未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而读书越多,他也越发明白自己要什么。他想要传道,让礼崩乐坏的春秋,重新出现仁、义、礼、道。

郯子来鲁国,他向他请教古代官制;齐景公与晏婴访鲁,他与他们探讨秦穆公称霸之事。为学礼,他找到老聃;为学乐,他找到苌弘;为学琴,他找到师襄;只要一个人有一点优于他,他皆以师礼待之,至死不变。

而为了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有上进之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他的仁和礼,他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有教无类的他,即使你只拿了十条肉干作为学费来拜师,他都会倾心教导。

知者乐,仁者寿

面对困苦,孔子向来平和。

在郑国,他和弟子们走散了,独自在城门口等着弟子们找过来。郑国人看他这么一个落魄的老头傻子似地在那站着,就指着说:你看那人,好像一条狗啊(“累累然若丧家之狗”)!孔子听人这样说自己,点点头:“就是就是。”

面对批评,他又不失风趣。

他在卫国时,私下见了卫国夫人南子。回去后,徒弟们就问他:“为什么见她?”孔子苦口婆心地说:“我本来不想见她,她非要见我,我能不回礼么?”子路还是不相信、不高兴,孔子就立马发誓:“我要是有半句谎话,天打雷劈!”

有一次,孔子听到有人说:“孔子是学问广博,可惜没什么专长。”他觉得这观点挺新颖,转身便跟学生们讲:“那么我要专攻点什么呢?驾车?射箭?我想,还是驾车好了。”

孔子还是个性情中人,很是爱哭,也最见不得别人哭。

他和学生外出,听到远处女人悲痛的哭声,感觉声音里有许多故事,就让学生前去探访。知道别人即使家人被猛虎咬死,也不愿离开这个没有苛捐杂税的地方,很是伤心,然后有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一次,他听到了皋鱼的哭声,忙赶过去问候,得知皋鱼在周游列国后父母俱已不再,正在伤心悔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更是悲从中来,并告诫徒弟们。于是有十三人赶回了家中。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奔波十四年后,孔子老得无法继续长途旅行了,于是回到了鲁国。天下无道,他退而著书,删编《诗》《书》,改定《春秋》,并且教诲弟子三千。但他的理想却终未能实现。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时年73岁。去世前,他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我再没什么想要说的话了(予欲无言)。子贡在旁,怯生生地问道:先生不讲话了,我们要传述什么啊(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答:老天说了什么吗?四季不还是照样运行,万物不还是照样生长(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一个乐观的智者,一个和善的长者,一个四处奔波的理想家,一个有教无类、学无止境的人师,从个人品格到学识修养,孔子都无愧于“至圣先师”的称号。

有人说: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孔子明知道礼乐早已崩坏,明知道他追求的正义与仁爱有生之年都可能看不到施行,可他还是一直在走走停停,寻找一丝的可能。好在他的精神终未能磨灭,不管后来他是被捧上神坛,还是被贬得一文不值,总有些人延着他的脚步,舍身求法,为民请命,总有些人凭着这股浩然之气,不忧不惧,从黑暗走向光明。

责编:何建娇

猜你喜欢

鲁国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柳季与岑鼎
管仲的阴谋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在哪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出尔反尔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