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江苏州湾文化中心 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生活体验

2020-09-10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张晋南社湖畔

吴婧茸

两千五百年的姑苏记忆,闻丝竹过耳,望黛瓦砖墙,苏州城南的吴江更以文化著称,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文化经久不衰,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一代一代吴江人依旧辛勤探索不断创新,今天,吴江正以一个新的文化标地的姿态冉冉升起,绚丽多彩。

长三角融合发展文艺地标

在年底即将启用的苏州湾文化中心,在今年“中国剧院建筑面积排行榜”中,排行第三,这个在临水而建的文化新坐标远看就像缠绕在东太湖畔的飘逸双飘带,正如苏州丝绸和昆曲水袖,灵动而温柔。

正如荷马所说,人类的历史代代相传,像树叶一样,不断更新。在苏州湾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苏州湾文化中心承载着复兴文化和傳承文化的宏大愿景,从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挖掘、蔓延,继而延续江南文脉。

如今的吴江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吴江区域新崛起的文化坐标,苏州湾文化中心地处江浙沪交会的长三角中心腹地,同时吴江是苏州城区的最大板块,它也是直接接轨上海的重要区域。苏州湾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晋认为,苏州湾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绝不容小觑,或将成为吴江、苏州乃至长三角对接世界的文化窗口。

将艺术融入生活

张晋告诉记者,随着苏州湾申报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持续推进,吴江东太湖区域很有可能将诞生出除了金鸡湖以外苏州第二个5A级别的CBD。“作为未来CBD区域新兴文化地标,苏州湾文化中心就必须精雕细琢。”

不同于传统的文化公建项目,苏州湾文化中心实现了湖畔演出、湖畔艺术、湖畔会展、湖畔艺商四大艺术区域,将商业落位艺术化,突破商业与艺术的界限,将艺术融入生活,让老百姓全方位、零距离与艺术文化接触、体验。“相信未来苏州湾文化中心一定会带来丰盛的艺文业态,吸引万千人潮,为广大市民创造前所未有的艺术生活体验。”

传承与创新在这里融合

人们眼中的吴江,是慢的,是闲适的,是悠然的。是吴江绸与锦缎织出的岁月,是属于江南小桥流水烘托的时光。吴江的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芦墟山歌高亢嘹亮、真挚朴实,别具情趣;同里宣卷,穿越时光的表演,曲调丰富,内容缤纷;七都木偶昆曲距今三百年历史,一腔唱妙喜、怒、哀、乐百样声,魅力非凡;平望灯谜,在清末民初已相当普及,全镇盛行不衰延续至今……

吴江还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种桑养蚕,以丝绸为纽带,与全世界连接。先蚕遗泽,衣被苍生。盛泽白龙桥上有一对联“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正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欣欣向荣的生产场景。

同时,人文荟萃,文化名人辈出亦是吴江的标签。“文有南社,武有黄埔”的南社三位发起人中,陈去病、柳亚子都是吴江人。“南社文化”是吴江人文的闪亮名片,是吴江宝贵的人文资源,海内外影响跨越了时空。

正是这千百年来,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珍贵人文精神,让千年姑苏文脉在苏州湾文化中心里传承复新,在这里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张晋说,“文化是大家的,属于每一个人的,为了让每一代人都能接收到文化的信号,我们倡导将艺文融入生活情境,以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彰显当代中国文化自信。苏州湾文化中心的出现,希望能够将吴江本土文化的代表(芦墟山歌、昆曲 提线木偶、鲈乡琴社、蚕桑丝绸文化等)、长三角文化(吴越文化中的丝绸文化、海派文化中的沪剧昆曲越剧、楚汉文化、徽派文化、淮扬文化等)的交融、红色文化(南社文化柳亚子、陈去病、张应春等)的传承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助力苏州发展成为国际艺术文化之都,让吴江东太湖这片湖湾成为苏州新兴的文化地标和重要的交流窗口,向世界展示一场文化艺术的复兴,必将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张晋南社湖畔
《南社先贤交往录》
茶山镇南社古村一隅
居湖畔:将自然之美发挥到极致
张晋蔡少芬:风雨过后,陪你看风景
张晋蔡少芬:风雨过后,陪你看风景
破解湖畔“密”语
慷慨论交廿七年——论南社领袖陈去病与苏曼殊的交往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湖畔
湖畔品龙井 人在天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