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力:对标世界一流,推进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
2020-09-10吴婧茸
吴婧茸
苏州自贸片区建立一年来,通过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聚焦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加快推动了苏州工业园区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苏州自贸片区自成立起,就开始着眼配置全球创新资源,为苏州工业园区聚集创新要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产业能力
夏海力,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创新管理与评价研究所所长。在他看来,虽然蘇州自贸片区一年来的成绩显著,但与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相比,在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方面,苏州自贸片区还存在着一些“短板”。
例如存在产业高端领军人才、特别是创业类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高技能人才缺口大等问题。“苏州自贸片区应该结合《苏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任务清单(2020年)》,对标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国内外一流自贸区,围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特色产业进一步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聚焦优化创新生态系统。”
夏海力认为,苏州自贸片区可以系统研究和借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国内外一流自贸区的经验和做法。比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颁布了支持功能型平台创新载体、行业协会及产业联盟、支持创新资源集聚及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的系列政策。明确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四大产业,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及提升产业能力。临港新片区骄傲颁布了支持创新资源集聚及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并出台了非常详细的配套措施。“因此苏州自贸片区则可以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与优势,积极借鉴相关创新做法。”
“三链协同”,持续吸引高端聚集
夏海力建议,苏州自贸片区可以进一步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三链协同”。结合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的十四五规划,持续吸引高端人才、高端研发载体、高端企业在苏州自贸片区聚集。
在抢抓“新基建”和“新健康”发展机遇面前,苏州自贸片区可以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招引力度,鼓励有核心竞争力、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片区,大力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特色产业领域的头部公司和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人才带来技术、技术变成项目、项目实现产业”的开放式创新的良性循环,促进苏州自贸片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和互相渗透。
积极对接新加坡高端创新资源
夏海力强调说,设立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自贸片区可以进一步发挥中新合作平台优势,积极对接新加坡高端创新资源。
2019年10月,中新两国政府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在服务贸易领域启动了新一轮合作,未来双方将在金融服务高端制造业、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苏州自贸片区应该借助中新合作的平台优势,积极对接新加坡高端创新资源。
“比如苏州自贸片区应该扎实推进与新加坡科研局的对接合作,大力吸引新加坡高端人才团队、高端企业和项目落地园区。积极引导已经落户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学江苏技术转化中心等新加坡优质创新载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苏州自贸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开展制度创新,营造一流政商环境
最后,夏海力表示,希望苏州自贸片区可以进一步开展突破性制度创新,为吸引高端创新资源创造一流政商环境。
他说,苏州自贸片区建立一年来,已经有“打造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两个案例,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最佳实践案例”。
“苏州自贸片区应该继续对标国际、国内权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打造全球一流政务营商环境示范区,为吸引高端创新资源创造一流政商环境。此外,苏州自贸片区还应该进一步开展突破性制度创新,建立政府部门协调联动、自贸片区与企业、社会力量多方共同参与的制度设计、制度创新与推进体系,在系统集成的基础上推进不同改革领域的各项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