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编辑视角下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责任

2020-09-10张同学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师责任

摘 要:指导研究生论文是研究生导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从高校学报编辑的视角,分析了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论文中的作用和表现,指出了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论文中存在的导师推荐信流于形式、导师指导时间不足、指导能力差、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并就加强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导师;研究生论文;责任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170-02

高校学报是高校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是研究生最直接、最方便的学术平台,已成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的重要园地。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科研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将学术论文投向高校学报。“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看,论文写作能力是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生的素质要求之一。”[1]指导研究生论文是研究生导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导师在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发挥着审核把关作用。高校学报编辑在处理研究生稿件的过程中,通过对研究生稿件的指导、编辑修改,直接或间接地与研究生导师存在联系。本文从高校学报编辑的视角,分析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论文中的作用和表现,并就加强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提出建议。

一、指导研究生论文是导师的一项重要职责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导师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对研究生科研论文的指导,这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一般规定研究生毕业前要发表1篇以上科研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由于大部分研究生刚刚踏上学术之路,初写论文,对专业问题、写作格式、逻辑结构、参考文献规范等的把握不足,因此寫出来的论文比较粗糙。在论文打磨过程中,导师的指导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导师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一般都经过科研磨砺,写过不少学术论文,在论文的写作、专业问题的把握上都有一定的经验,对研究生论文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生科研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也是科研的深化过程,自始至终,应该说导师都参与其中;研究生所写论文大部分也挂有导师的名字,可以说导师对研究生论文负有直接责任。在最后研究生完成论文时,一般经过导师审阅把关,同意发表。并且,许多高校学报要求研究生投稿时开具导师推荐信。由此可见,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科研论文中确实付出了很多心血。

高校学报编辑对研究生作者承担着重要的指导任务。[2]在处理研究生稿件的过程中,学报编辑根据审稿专家对论文的评审意见,对研究生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在研究生完成修改后进行编辑处理或退稿。学报编辑在与研究生作者打交道的同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与研究生导师发生联系:从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推荐信能了解导师对论文内容的基本评价;从研究生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能看出导师的学术修养和指导水平;在论文返修过程中,有时跟导师直接沟通论文修改,甚至探讨一些专业问题。从研究生论文的写成投出到最后论文的编辑发表,研究生导师和学报编辑分别把着两个端口,都在为研究生论文的写作发表发挥作用。在学报编辑和导师的交集中,从学报编辑的视角可以窥见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论文中的作用和表现,发现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二、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推荐信流于形式

为了促进研究生认真撰写学术论文,同时增强导师学术把关责任,高校学报一般要求研究生投稿时开具导师推荐信,让导师对论文研究内容作一个基本评价,对论文是否达到发表水平提出意见。这样,学报编辑在初审稿件时结合导师推荐信,“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稿件内容,并增加对稿件内容的信任度,更有利于选聘专业对口的审稿专家,从而提高审稿效率和审稿的准确性”。[3]在开具导师推荐信上,高校学报对校内研究生和校外研究生的要求都一样,只不过对于一般地方高校非核心期刊来说,让校外研究生开具导师推荐信不好操作,在校外研究生感觉提供导师推荐信为难时,高校学报为了稳住来稿,避免研究生转投其他期刊,也会妥协,免去导师推荐信。

但是,导师出具的推荐信不少是流于形式,没有对论文内容作出准确描述和评价,也就是说,导师推荐信多是说研究生论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发表价值,而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导师对自己的学生爱护偏袒,且论文往往有署有导师自己的名字;二是导师对研究生的论文没有仔细审阅把关;三是写推荐信的导师是导师组中不直接指导该研究生的导师,这些导师也审阅了研究生论文,但碍于情面,不想得罪直接指导该研究生的导师,就违心地写一些推荐意见。因此,从导师推荐信看,不管是本校导师推荐本校研究生的论文,还是外校导师推荐外校研究生的论文,导师对研究生论文内容的评价意见常常价值不大,难以作为学报编辑初审的依据,学报编辑难以从中得到论文实际研究水平的初步的客观评价。这样,导师推荐信的意义就只剩下程序性作用。如果导师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一直跟进指导,并认真审阅把关,那么研究生论文的质量就会得到提升,导师写的推荐信也会更具价值,研究生论文的录用率就会提高,学报编辑后期处理也会省去不少麻烦。

(二)导师时间不足,对研究生论文指导不够

有的导师有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有的还担任行政职务,一般又带有多个研究生,他们忙于教学科研以及开会应酬,很少有时间顾及研究生的培养。这些情况造成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力不从心。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导师几乎没有指导;研究生写出论文后,导师即使写推荐信,也几乎没时间审阅论文,只是简单写几句论文达到发表水平的话,甚至连推荐信也让研究生草拟。因此,学报编辑看到的不少研究生投稿,几乎是草稿状态,语句不通顺、逻辑结构混乱。严格地说,研究生投稿是很严肃的事,应该是经过仔细斟酌修改,起码没有大的语句问题了才可以投稿。即使是研究生平时交给导师的作业,也应该达到这样的要求。不知道研究生将语句不通的作业交给导师,导师会作何感想,这样的作业要是存档,会落下怎样的笑话。

(三)导师能力差,对研究生论文指导不力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尽管被遴选为导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但是其自身素质比较差,自己写文章就比较困难,让他们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可以想象会是什么结果。一些被学报编辑返修的研究生论文,有的导师可能也参与修改,但是往往经过导师多次把关修改,最后还是连起码的语句通顺、格式规范都做不到,且不说专业上是否科学、准确。这固然与一些研究生自身论文写作水平有关,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导师的水平。对于外校这样的研究生论文,学报编辑可以无奈地作退稿处理;而对于校内这样的研究生论文,学报编辑常常本着对研究生负责的态度,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甚至帮助研究生把整篇文章每句话都修改一遍。由此可见,在研究生论文从写作到发表的整个过程中,有的导师由于能力不足,助益实在太少。

(四)导师责任意识淡薄,对研究生论文很少过问

有的导师责任意识淡薄,对研究生论文写作很少过问,更别说进行指导把关。对于研究生投稿,学报编辑初审后安排有关专家评审,对有修改发表价值的,会把修改意见反馈给研究生,让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但有的导师与研究很少见面、很少沟通,他们对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几乎不闻不问,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导师职责。因此,尽管学报编辑对有的研究生论文的修改意见反馈得很具体,但作者还是不能按时间要求修改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导师不负责任。有时涉及研究生论文中的专业问题,学报编辑会直接与导师沟通,而有的导师表现得很不耐烦,让研究生自己处理,使学报编辑处于尴尬境地。

三、加强导师对研究生论文指导的建议

由于研究生投稿越来越多,稿件一般又质量不高,学报编辑在处理研究生稿件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学报编辑事实上成了研究生的论文导师。很多研究生是在学报编辑的指导下把论文打磨修改到符合发表的要求,并从中学会了论文的写作。本来指导研究生论文是导师的责任,特别是在论文的专业方面,高校学报编辑主要是最后在语言文字规范、论文格式等方面进行把关;而实际情况是大量的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修改工作落到了学报编辑身上。由于高校学报一般编辑人员少,每个编辑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特别繁重,对于他们来说,处理大量的研究生论文,有点不堪其重。

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是高校学报培养研究生的职责使命,同时也是高校学报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导师对研究生论文指导得不到位,一方面,难以使研究生稿件在短时间内经学报编辑从专业到格式的处理臻于完美,另一方面,学报编辑付出过多精力去应付研究生稿件,加重了工作负担,难以抽出更多精力用于学报组稿等,这会给提升学报整体水平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提高研究生论文的质量,需要加强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这实际上是整体上采取措施,切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的问题。

(一)加强导师考核管理,建立导师奖惩机制

要加强导师队伍管理,严格导师考评,督促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尽职尽责。要将对导师在教学、科研、实践等各环节的评价结果与导师的奖惩挂钩,对于导师受聘期间对研究生指导绩效突出的,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公开发表的论文档次较高或获奖,作为导师晋职晋级的依据,对于不能认真履行导师培养职责的教师,通过停止招生、解聘等手段予以处理。

(二)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

师资队伍的指导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者必须首先是受教育者。可以建立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使导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开拓新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使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促使导師之“导”行之有效。

(三)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

导师资格是教师指导研究生能力的体现和认可,[4]而不应该是一种荣誉称号,也不应该是终身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担任导师,就要切实承担起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导师职责体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教学、科研、实践等各个环节。导师要加强自我修养,端正师德师风,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培养研究生的责任。

(四)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

在培养研究生的各个环节,在课堂和课题内外,建立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模式。导师要关心、关注研究生做人做事、成长成才,注意沟通方式和技巧,彰显个性化,尽量多做一对一的沟通。导师要多听学生的汇报、反馈,围绕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对研究生进行启发和指导。

四、结语

指导研究生论文是研究生导师的一项重要职责。研究生论文的质量与导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从高校学报编辑的视角看,在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中,存在导师推荐信流于形式、导师指导时间不足、指导能力差、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要提高研究生论文的质量,需要加强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切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宏伟.高校学报与硕士研究生教育[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89-91.

[2] 李丽,匡云,张凤莲.高校学报编辑对研究生作者的指导及其意义[J].编辑学报,2006,18(4):313-315.

[3] 朱大明.研究生论文投稿时应附导师推荐信[J].编辑学报,2008,20(1):56-57.

[4] 李增森.研究生导师制的问题审视与优化[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4):15-19.

作者简介:张同学(1966—),男,河南许昌人,硕士,《中原工学院学报》编辑,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编辑学。

猜你喜欢

导师责任
“十三五”回顾系列—首都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
导师权问题不要简单做“加减法”对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导师的猫
圈里事儿
谁的责任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责任(四)
责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