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网瘾之戒”的叙事策略研究
2020-09-10郭思佳
摘 要:《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1996年开播的一档深度新闻专题节目,该节目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节目以调查记者走访调查的形式,层层挖掘,为受众探寻事件真相。“网瘾之戒”专题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节目以多重叙事者讲述新闻事件、采用多元敘事视角探索新闻真相、创造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了广泛受众。《新闻调查》是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标志,在短短的45分钟节目时长中,“网瘾之戒”这一期节目调查得十分客观又引人入胜,让我们对其叙事策略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新闻调查》;“网瘾之戒”;叙事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95-02
一、多重叙事者讲述新闻事件
(一)异故事叙事者:叙事者的代言人——主持人、调查记者
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1]事实就是新闻的本源,新闻通过叙事告知观众真相。新闻叙事学是以新闻叙事文本为对象,以新闻学、叙述学、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等为学科基础的,具有新闻叙事方法的一门边缘性学科。[2]叙事分析是一种传播研究方法,指用叙事理论对叙事作品进行分析。[3]《新闻调查》之“网瘾之戒”这一期节目的主持人和调查记者都是柴静。调查记者是调查性新闻报道中出境的记者。节目伊始,柴静对山东一家网戒中心治疗网瘾的模式连续发问,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在这一期节目中,她带领观众进入治疗现场,替观众挖掘真相。
(二)同故事叙事者
1.医生。“网瘾之戒”围绕杨永信医生的治疗模式展开。在杨永信的叙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杨永信对自己的治疗模式是非常自信的。为了了解电休克仪治疗的具体情况,调查记者走访了北京安定医院无抽搐治疗中心的姜伟主任和门诊部办公室的马征主任,了解到这种电休克仪已经停用了。记者还采访了医疗法学专家卓小勤,专家告知我们不管目的是如何正确,都不能做违反人道的事。对不同医生的采访有利于加强电视观众对这种治疗方式的了解。
2.网瘾少年。记者采访了在网戒中心接受治疗的极具代表性的网瘾少年。腾飞是十分抵触这种治疗方式的,称这种电休克治疗方式是很痛苦的;小坤表示他见过最高的电击用量是40毫安,而且所有的惩罚都建立在电击之上;被打造成功的“精品”王睿认为这种治疗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是为了自己的将来。网瘾少年们以自己的视角进行叙事,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的想法。
3.网瘾少年家长。网瘾少年家长的露面基本都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面对记者的疑问,一个家长说:“杨叔,国务院津贴那是随便给的吗?这么高的荣誉,不是随便给的。我不相信他我再相信谁?我相信地摊上的?”家长认为功效最大的是心理大课堂,并非电击治疗。通过家长的叙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家长对杨永信的治疗模式是比较认可的。
二、多元的叙事视角探索新闻真相
(一)独特的视角与聚焦
在新闻叙事学中,“视角”注重的是谁在看,“聚焦”注重的是什么正在被看。在“网瘾之戒”这一期节目中,“谁在看”中的“谁”是多样化的。有网瘾治疗中心的杨永信医生、北京安定医院无抽搐治疗中心的姜伟主任和门诊部办公室的马征主任、医疗法学专家卓小勤、网瘾少年、网瘾少年家长等,其叙事视角是独特的。热奈特提出的叙述聚焦类型分为三大类: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4]在新闻选题的“聚焦”上,《新闻调查》所展现的“新闻”有时并不体现传统意义的时效性,但一定会带有时代感,比如“网瘾之戒”这一期的节目选题就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凭借独到的选题理念,《新闻调查》使节目具有厚重感,树立了自己的新闻品牌。
(二)内外结合
这一期节目中,叙事者的观察位置不仅处于故事之内,还处于故事之外。内叙事视角是指新闻人物作为叙事者,参与故事,讲述自己看到的一切,同时表现自己的内心,但绝不涉及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4]网瘾少年、治疗网瘾少年的医生杨永信、网瘾少年的家长这三方都有充分表述自己观点的画面,让他们以自己的内视角来看待此事件。外叙事视角又称纯客观视角,叙事者从外部来观察事物,以旁观者身份来进行叙事。例如,山东电视台记者韩璐以外人的视角去体验电休克治疗,这是媒体记录电休克治疗仪最直观的画面。运用内外结合的叙事视角,与此事件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的人来叙述意见,有助于调查记者对“网瘾之戒”事件进行整体的客观评价,能够有效增强节目的有效性,体现新闻报道的平衡性。
三、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艺术魅力
(一)悬念设置:社会热点和矛盾冲突
《新闻调查》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讲小故事来实现大叙事,讲好故事对节目制作人来说确实是挑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其有趣性、匿名性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可是,青少年使用不当很容易形成网瘾,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新闻调查节目组审时度势,“网瘾之戒”这一期节目抓住了社会热点,通过孩子在网戒中心的治疗来进行报道。节目善于借助矛盾层层推进叙事,设置了悬念。例如,杨永信医生治疗网瘾的方式是否是科学有效的?这种治疗方式能让孩子真正戒除网瘾,还是孩子们因为害怕进治疗室而“顺从和屈服”?在杨永信、孩子、家长和专家观点的矛盾冲突中,该栏目实现了新闻叙事悬念的高潮迭起。片中的场景有时候会相互证实或者证伪,悬念的设置是一种巧妙的叙事技巧。[5]
(二)剖析真相:探索式新闻报道
《新闻调查》节目的宗旨是探寻事件真相,探索式报道是《新闻调查》的一大特色。“网瘾之戒”中,记者柴静作为事件的调查者,带领观众去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
节目围绕网戒中心的治疗模式展开,用探索式新闻报道,以孩子网瘾根源为探索价值来展开报道。首先,节目采访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电话采访、网络采访、面对面采访。其次,出境报道中的悬念设置是充满艺术的。例如:杨永信医生与网瘾者腾飞叙述的观点对立、求证的过程。对网瘾的社会反思也为下文设置了悬念。最后,出镜报道的画面设计是生动的。电视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感受记者的神态、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形成一种立体的信息传播。
(三)细节刻画:展现人文关怀
细节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在面对面采访中,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摄影师大多都是只拍摄孩子的背面以及侧面,例如对阿朵、小坤的拍摄。在节目后部分,杨永信让一位女孩向父亲表达愧疚与歉意,节目组给女孩的脸打上了马赛克,充分保护了女孩的隐私,可见节目组在拍摄和剪辑过程中都充分照顾了被拍摄者的情感因素。在整个节目中,调查记者柴静将关注点放在人身上,关注不同叙事者的观点,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循循善诱,使整个采访过程充满温馨,而不是仅仅关心事件的发展。编导对关键细节的挖掘能让观众的想象力变得更加活跃,能更深层次思考节目的意义,使节目整个叙事变得更为完整。这些细节都充分展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四、结语
《新闻调查》节目以其多元的叙事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艺术。在“网瘾之戒”这一期节目中,作为异故事叙事者的调查记者和同故事叙事者的医生、网瘾少年、网瘾少年家长来讲述新闻事件,让观众在多重讲述者的叙事中更加接近事实真相。独特的视角与聚焦、内外结合的叙事视角是探索新闻真相的好方式;运用社会热点和矛盾冲突来进行悬念的设置、探索式新闻报道剖析真相、细节刻画来展现人文关怀都体现了《新闻调查》的叙事风格。《新闻调查》巧妙的叙事方式为栏目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其叙事策略值得其他电视调查性新闻节目借鉴。
参考文献:
[1] 穆青.新闻散论[M].新华出版社,1996:76.
[2] 何纯.新闻叙事学[M].岳麓书社,2006:7.
[3] 胡宏云.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
[4] 方毅华.新闻叙事导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72,87.
[5] 王云娜.浅析《新闻调查》的符号学原理及叙事系统——以“网瘾之戒”为例[J].新闻大学,2011(04):40-47.
作者简介:郭思佳(199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