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创新采访

2020-09-10温胜强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融媒体时代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發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融媒体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记者想要在融媒体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站稳脚跟,获得本质上的进步与提升,就必须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媒体行业。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创新采访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从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访存在的常见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希望能够为今后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创新采访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80-02

融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开辟了更为广泛的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但与此同时也降低了信息传递的门槛。无论是在线下从事何种工作的人,都具备在微博、微信以及其他信息平台上发布信息的资格。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多种多样的信息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求挑选信息内容。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采访方式所造就的电视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只有少数人仍然依赖电视获取信息,而网络则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毫无优势可言,相对于网络新闻,电视新闻的可信度更高,报道的内容更为深刻全面,能够从多个角度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1]为确保电视新闻的长远稳定发展,我们除了要立足于现有的基础发挥优势,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受众变化的信息获取需求,积极寻求具备创新性的采访模式,不断增加采访节目所具备的内涵。本文对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创新采访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访存在的常见性问题

融媒体这一理念的出现是技术发展与人们需求变动的必然趋势,理念立足于长远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在发挥两类媒体原有的优势作用的同时,以融合的方式拓展优势范围。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解决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的竞争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将两大媒体融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现有资源的有机整合,全面提升了媒体所具备的功能、手段、价值。在融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采访的形式更为多样,覆盖面也更为广阔,但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具体来说,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常见性问题:

(一)采访涉及的内容单一、空洞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关注社会新闻和时政新闻,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娱乐行业和媒体行业的发展。人们热衷于在空闲时间观看真人秀节目、了解娱乐八卦、分析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了解热点新闻和时政新闻……人们期待从电视节目中获得更多快乐,也时常会以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作为模仿对象,更希望能够通过观看节目来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获得自我提升。在这样的形势下,为迎合受众的观看需求,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网络平台,都逐步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采访类新闻节目。除了较为常见的对话访谈节目之外,还包括名人的私人生活、影视作品的幕后故事、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等。一时间,采访类节目的数量激增,但质量却没有得到保障。许多采访类节目甚至是为了采访而采访,记者拿着给定的题目范围和固有的题目进行采访。记者所提出的问题不具备针对性也不具备代表性,有时甚至与采访的主题存在偏差。而被采访者在面对不同的采访问题时,也时常以一套说辞来应付,甚至会选择回避问题,避重就轻,给出不实答案。另外,记者缺乏深入探究的精神,导致许多采访节目虽时长较长,但中心内容却并不突出,涉及的问题较为空洞单一,节目整体缺乏核心观念,即便能够赢得观众初次关注的目光,也会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失去受众的支持。

(二)采访方式落后、平淡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观看的采访类节目都属于较为常规的问答式采访,即便是更具创新性和时效性的网络平台也难以脱离这一束缚。记者提出问题,被采访人按照问题回答,一问一答,成为了贯穿节目整体的固有模式。许多记者缺乏深入挖掘的精神,难以按被采访者给定的答案做出变通,导致节目的采访往往不够深入,对受众的吸引力自然难以得到提升。许多采访类节目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受众群体,此类采访类节目的受众群体呈现出了缓慢流失的状态。人们习惯于观看某类节目,最初可能是源于喜爱,渐渐地会转换成一种观看习惯,当人们需要进行休闲娱乐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某一节目。但如果长此以往,节目始终沿固有的模式循环往复,观众的期待感就会明显下降,逐渐选择不再观看。[2]一些新兴的采访类节目中,所邀请的被采访对象除了明星、行业领先人物,就是成功人士、道德模范,采访者一味地吹捧,而被采访者则需要被迫接受“华丽”的赞美。即便是在对被采访者的人生低谷进行采访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渲染被采访者的坚定信念、执着精神。我们需要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具备积极引导作用的励志节目,但千方百计寻求各种途径,强行将节目的核心内容引到励志故事上,必然会存在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现象,而受众往往更需要了解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这就导致了节目想呈现的效果与受众的兴趣存在差异的问题。对一些事件类的新闻采访节目而言,许多记者容易受到自身主观思维的影响,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件的认定态度进行采访,使得采访内容缺乏公正性,最终节目呈现的指向性过于明显。较为落后、平淡的采访方式限制了节目的呈现效果,虽然节目采访的内容不会出错,但缺乏创新,最终呈现出的采访节目比较平淡,难以牢牢吸引观众的目光,节目的收视水平自然难以得到提升。

(三)记者的访问能力较差

观众选择观看哪一类节目,最初往往是源于兴趣,许多记者都意识到了兴趣因素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许多采访类节目都会在实际开展采访工作之前了解什么是当前阶段受众普遍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举例来说,当某一部热门影视剧开播,无论是其中的人物还是剧情,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从影视剧的宣传阶段到影视剧播出后的一段时间,会出现多种多样的与该影视剧相关的采访类节目,包括幕后采访、演员访问等。当某一热点新闻事件被爆出时,人们会积极了解事件发生与发展的始终,并持续关注事件的变动情况。记者在采访之前,除了需要明确与本次采访节目相关的主题和话题之外,还需要提前告知被采访者可能会提出哪种问题,给予被采访者足够的心理准备时间,以便其在镜头面前给出更好的回答。几乎所有被采访者都希望自身在受众面前树立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容易被人们接受的,许多记者在采访时也会朝这一方向努力。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受众所看到的采访类节目都存在倾向性过于明显的情况,然而节目的倾向未必等同于观众的倾向,观众更希望了解事件本身的情况,过分渲染的新闻采访反而适得其反,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还有部分被采访者为美化自身形象,给出不够真实或有所隐藏的答案。许多记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和采访能力,虽然能够提出相关问题,但却对被采访者给出的回答缺乏明确精准的判断,只能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不断询问,使采访类节目成为了问题与答案堆砌起来的“问答节目”。

二、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记者创新采访的有效方式

(一)提升采訪能力,提高采访内容的质量

采访类节目想要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就必须在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受的同时,不断增加采访深度,使受众能够从观看采访类节目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了解信息。为此,我们提倡在创新采访时不断提高采访内容的质量,增加采访内容的深度。这就要求相应的采访记者除了要具备较为突出的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访问、观察、判断、思考、转换等多方面的能力。[3]除此之外,为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记者还需要积累足够的采访经验以及情景控制能力。采访记者在提出问题时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找准重点,真正代表观众了解多数人想要知道的答案。同时,记者还需要认识到获取想要得到的回答,不应当只通过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还需要依据被采访者给出的答案适当地追问,或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发挥自身在采访活动中具有的引导作用,使所获得的回答内容更贴合实际、更具实际价值。我们鼓励记者在后续参与工作的过程中从更有经验的前辈身上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积极主动地与行业中的优秀工作者沟通与交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多方面的信息,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水平以及专业文化水平,争取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具备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从而更好地在电视新闻领域发光发热。

(二)寻求新的采访形式,提高采访节目的吸引力

有关调查显示,无论是在电视媒体上还是在网络平台上,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都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真人秀节目的模式能够满足很大一部分观众的观看需求。在融媒体时代的影响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电视新闻采访节目想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可以积极引入其他类型节目具备的优势特征,而真人秀节目就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我们需要在现有的采访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寻求新的采访形式,将采访类节目以更为多样化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给予受众全新的体验。举例来说,电视新闻记者在开展采访活动时,可以选择离开演播室以及事件发生地点,在特定的场景下采访,使观众能够对事件以及被采访者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采访时,记者需要充分考虑被采访者的个性化特征,以更为贴近被采访者性格的采访方式,将被采访者带到采访情境中,使被采访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完成采访。在采访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充分借助融媒体平台所具备的优势作用,对节目正片之外的一些具有实际价值的幕后花絮或拓展性内容进行剪辑,并通过相应的新媒体平台将其传达给受众。相对于广播电视媒体而言,新媒体具备更为突出的时效性,且具备许多媒体不具备的互动性,能够更好地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使节目内容以更为立体全面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寻求新颖的采访角度,引入多样化的采访创意

对电视新闻媒体而言,采访类新闻节目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节目类型,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和固定的采访模式。记者所提出的问题多半与被采访者的个人情况息息相关,或是围绕中心事件内容开展采访。[4]许多被采访者对此类枯燥乏味的采访问题缺乏兴趣,且少部分被采访者曾多次回答来自不同电视新闻媒体提出的同类别问题,一遍一遍的重复询问只会加深被采访者的抵触心理,难以挖掘出更多具备实际价值的内容。立足于观众的角度,观众与被采访者一样,多次听到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回答,增加了其视听疲劳,不断重复使得节目丧失了原本的趣味性。为切实改善上述问题,要求记者在实际开展采访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开拓出新颖的采访角度。举例来说,在面对某一事件新闻时,记者可以将“你对这一新闻事件有何看法”更改为“你认为人们会怎样看待这一新闻事件”,如此询问,能够在原有问法的基础上增加观众的代入感,将观众带到问题情境中。而在特定的场景下,则可以引入更为丰富多样的采访形式。举例来说,在采访节庆新闻时,记者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提出问题,增加节目设定的悬念感,使观众在观看时能够产生更多的期待感和好奇感。

三、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悄然到来的大背景下,各式各样的电视新闻采访节目逐步涌现出来,这在无形中加剧了行业内部存在的竞争。电视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创新采访形式,才能够制作出更高水平的电视节目,更好地应对行业的竞争,满足观众的实际需求,在变动的市场条件下站稳脚跟,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积极创新多种多样的采访形式,为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探索新的方向,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洪汉.谈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提升创新采访[J].记者摇篮,2019(03):76-77.

[2] 王冉.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创新采访[J].新闻研究导刊,2018(4):194-195.

[3] 邓斌.试论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创新采访[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7):149.

[4] 何薇.媒介融合时代电视记者采访创新模式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5):105-106.

作者简介:温胜强(1982—),男,四川宜宾人,本科,研究方向: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创新采访。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记者融媒体时代
如何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背后的“孤胆英雄”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融媒体时代电台文字编辑发展战略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之路
浅析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