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尿毒症期血透前后的饮食护理原则
2020-09-10张艳赵晓燕
张艳 赵晓燕
【摘要】慢性肾衰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害,其终末期将发展为尿毒症。饮食护理对于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尿毒症的病理出发,分析病症,指出对应症状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和护理原则。由于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本文还将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出血液透析前后饮食护理的区别。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饮食护理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的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常伴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骨骼、血液系统、神经肌肉系统等并发症。患者可出现明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胸闷、活动耐量下降、脑水肿、糖代谢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crf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害。
对尿毒症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由于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治疗方式,而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饮食要求不同,因此做好血透前后饮食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1 尿毒症期的症状和注意事项
crf尿毒症患者肾脏发生病变,排泄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1.1 尿毒症患者代谢的酸性产物如磷酸、硫酸等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可发生尿毒症性酸中毒。水钠代谢紊乱,肾脏对钠负荷过多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因此患者在平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水的摄入(除饮水外还包括汤、稀饭、水果等含水量高的食物),诊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多补液,以防发生心衰肺水肿;
1.2 尿毒症患者的肾脏排钾能力逐渐下降,钾代谢紊乱,此时易于出现高钾血症,当钾摄入过多、酸中毒、感染、创伤、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发生时,更易出现高钾血症。而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由于临床较多见的是高钾血症,因此尿毒症患者应严格限制含钾高食物的摄入,并定期查血钾;
1.3 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而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磷因为血磷浓度由肠道对磷的吸收及肾的排泄来调节,所有患者肾功能不全易导致低钙血症。因此,对事物中磷的摄入也需谨慎考虑;
1.4 尿毒症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一般表现为蛋白质代谢产物蓄积(氮质血症),包括尿素、胍类化合物、肌酐、胺类、吲哚、酚类及中分子物质等。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厌食、呕吐、注意力不集中、体温降低、出血倾向等,甚至引发肺水肿、腹水和脑水肿;
1.5 此外,尿毒症患者还会出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骨骼、血液系统、神经肌肉系统等并发症。
2 尿毒症患者饮食护理
全面做好尿毒症患者的各项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尤其饮食护理需依据饮食原则展开:
2.1 注意水的摄入。大多数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少尿或无尿,对于有浮肿或心脏负担增加的病人,应限制进液量因而需严格控制水的摄入,维持水平衡。这是预防并发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环节。患者的摄水量,应根据体重及透析情况而定;
2.2 注意盐的摄入。对于出现浮肿和高血压的患者,应采用低盐饮食(3~6 g/d)。若有严重的浮肿和高血压时,则采用无盐或少钠膳食。由于缺盐可能会降低患者的食欲,可提供多样化食物,增加食欲;
2.3 注意蛋白的摄入。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减少氮质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堆积,保护残余肾单位,延缓病情进展。应给予优质高蛋白(如蛋清、牛奶、瘦肉、鱼等动物蛋白),这样的优质蛋白在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上比植物蛋白高,并且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利用率高,产生代谢废物(如尿素)少;
2.4 注意磷、钾、钙等的摄入。尿毒症患者应食用低磷、低钾食物,并注意补充钙;
2.5 注意维生素的摄入。患者由于进食减少,容易出现水溶性维生素缺乏,应予以适当补充。但由于大剂量维生素c可能增加血液中草酸盐浓度,加重肾功能损害,因此对于维生素c的补充以适量为宜;
2.6 注意热量的摄入。当热量不足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自身蛋白质就会作为热量来源被消耗,加重病情,因而需要补充足够的热量,以维持患者每天的生活需要。
3 血液透析前后饮食护理的区别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以净化血液,并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如能长期坚持合理的透析,不少患者能存活10~20年以上。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在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极易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导致水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同时,血透前后患者的饮食护理,在遵循上章中饮食原则的基础上又有不同之处:
3.1 血液透析前,患者应当减少饮食。在对患者做心脏功能、肾功能、血液指标等常规检查时,需特别注意患者的血钙浓度。由于透析患者活性维生素d缺乏以及机体对活性维生素d作用抵抗,且饮食中限制磷的摄入,往往造成血钙浓度偏低,低钙血症可致手指麻木、易激惹、腱反射亢进、抽搐等。应在严密监测血清钙磷水平条件下,给患者补充足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可选择钙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 同时还应供给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叶酸的食物。
3.2 血液透析后,应根据饮食原则给患者补充营养,如适当的维生素、热量及其他维持日常生活的食物。患者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同时有促进蛋白异化作用,造成负氮平衡,应给予优质高蛋白。每天的蛋白摄入量以1.2~1.4g/kg体重较合适。
为做好饮食护理,应当配合心理护理。避免由于不良情绪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使患者食欲降低,阻碍食物消化和吸收,而影响血液透析后的营养补给。
4 护理成效与分析
尿毒症患者的饮食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在患者的饮食护理中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第七人民医院肾内科共收治尿毒症患者298人,平均透析频率为每周2至3次。通过治疗及护理,其中约80%的患者可以维持日常生活自理,减轻了家庭的护理负担和社会负担,提高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仝琳琳,罗晓燕,吴丽娟.饮食护理对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35).
[2]郝秀华.饮食护理在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2(05).
[3]刘惠军,国凤霞,马宁,刘变玲,王世东.中医辨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