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瓷话,写意人生

2020-09-10蒋安琪

现代苏州 2020年20期
关键词:釉里红吴门陶瓷

蒋安琪

流光溢彩里,温润与韵味沉淀其下;轻柔摩挲中,纹理与细节丝丝分明。陶瓷,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不仅饱含浓厚的文化底蕴,也颇具收藏价值。

当湿润的泥土与江南人灵巧的双手相遇,便凝结成一篇独具韵味的“江南瓷话”,让人忍不住想要娓娓道来。

笔触下的文人气质

江南地区是中国古代瓷器的发源地,也是青瓷的主要产区。在漫长的制瓷史上,江南一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过许多著名窑口,它们引领着元代以前中国瓷器界的审美,对全国制瓷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丽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她自幼酷爱画画,加上长期浸润在古城的文化氛围中,江南水乡的灵气和秀气熏陶着这位艺术天赋颇高的江南女子,使她后来成为一名吴门画派的女画家。

在苏州时,杨丽华长期从事绘画艺术教学工作。1984年,她开始对宜兴紫砂工艺和景德镇陶瓷美术进行探索研究,并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能否把吴门画派的笔墨神韵与陶瓷工艺相结合呢?于是,1996年退休后,在苏州艺坛已颇有名气的杨丽华带着一颗对陶艺的“求学”之心来到江西景德镇,开启另一段富有挑战的艺术之旅。

在瓷都的日子,杨丽华深深感受着瓷都人的质朴与情怀,她从最基础的陶瓷制作工艺学起,虚心向陶艺家们学习、向陶工们请教,渐渐掌握了陶艺创作的理念和技法,同时还发挥了她吴门画派水墨功夫的特长。

在不断总结经验,寻觅感悟中,杨丽华终于将笔底的青花五彩完美地呈现在陶瓷上,并且突破创新,把宋元以来为人称道的青花、釉里红加以升华,创造出了既有传统积淀又有时代气息的新风格。

水墨青花江南赋

陶瓷美术与中国书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绘画的形式描写而成,但它们在纸质与泥胎、平面与立体、墨色与釉色上又有很大不同。

乍看杨丽华的画作,未必能感到是出自女性之手。她的画属小写意,山水、花鸟、草虫、水藻无不涉猎,无不精善;意笔大气磅礴,落墨淋漓尽致,一洗女性柔弱纤秀之习,既有传统的功底,又兼具对象的形与神,充满朴厚、秀润的江南文人气质。而经过瓷都窑火的洗礼后,吴门书画的笔调、墨韵、色彩功夫被冶铸得更加鲜活靓丽。

泥上绘画都在朦胧中进行,因此创作者必须具备下笔无悔、一气呵成的艺术功力,对窑火彤焰中会出现的浓淡、厚薄、层次、过渡要了如指掌,这就是所谓“火焰艺术的真谛”。杨丽华充分运用元明文人水墨画“墨分五色”的技法,并融合民间陶瓷艺术拙中藏雅的笔墨技巧,更加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

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罩以透明釉后经高温(1340℃左右)还原焰烧制而成。烧制后的颜色大多呈灰黑、赭色,很少有纯正的红,线条也常见晕散,容易缺少浓淡不等的色阶,因此成品率极低。

“艺术源于生活,笔墨当随时代。”杨丽华说,艺术的创新不仅在于材质,更在于内容。传统的陶瓷艺术以装饰性图案为主,比如龙凤、缠枝莲。江南的生活环境,园林花卉、田园蔬果、太湖鱼虾给杨丽华带来了创作上的新灵感。她将清新灵秀的江南景物、生动平实的水乡风情融入陶瓷艺术中,并把元代以来一直作为装饰点缀,只充当配角作用的釉里红变成瓷上的主角。在杨丽华的笔下,盛放的鲜花,横行的螃蟹,甚至太湖山水都是红色的。

投身陶瓷藝术二十多年,杨丽华坚持秉承大胆严谨的创作风格,制作的陶瓷艺术品大大小小近两万件,其中成品不超过300件。

自然创作生生不息

“我热爱生活,更热爱自然,大自然给予我无尽的灵感,使我发现了自然生命之爱,我以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语言,来诉说我心灵的感受。希望每一个看我作品的人,能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回到自然中去”,对待艺术创作,杨丽华这样认为。

近年,杨丽华参加了全国陶瓷设计创新评比、西湖博览会等众多大型展览,作品均获奖并被收藏,也在苏州博物馆、苏州古典园林等处举办个人作品展。

在她看来,陶瓷美术作为另一种绘画创作载体,要靠自身的形象说话。要想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最重要的是学习传统基础,从传统中吸取经验,深入生活,从而进行新的创造。“如果不深入理解和领会优秀传统,不去继承发掘,或不掌握方向,随时向俗流转换,那么创作者对艺术的把握就会若即若离。因此,全身心投入艺术是理所当然的事。”如今,年事已高的杨丽华也开始慢慢把技艺和理念传承给自己的儿子蒋荃荪。

“想多留点好的作品下来。”杨丽华说,在有生之年,能品尝艺术生命的甘苦,做出与众不同、值得流传的东西,是真正的幸福。

猜你喜欢

釉里红吴门陶瓷
趣图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瓷器贵族
学诗3
瓷中贵族
明中期狭长画幅绘画构图探究
青花釉里红瓷器研究
我与青花釉里红陶瓷艺术的不解之缘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