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2020-09-10郭磊
郭磊
摘要:汽车专业中《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属于必修课,是对于汽车维修操作岗位能力增强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文章主要针对此项课程的主要特征,以“气缸压力检测”教学设计内容为例,探索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设计,浅析中职汽车专业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
Abstract: "Automobil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echnology" is a required course in automobile major, which is a basic course for 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automobile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position. Based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this paper tak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cylinder pressure test"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design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in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echnolog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方法;气缸压力检测;教学设计
Key words: automobile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echnology;teaching methods;cylinder pressure detection;the 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O1-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0)23-0228-02
0 引言
當前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水平得以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也随之进入高速发展行列中,因此对于该行业职工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不断提升。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也专门设立了汽车专业,以期为汽修专业输送大量技术型人才。
1 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课程现状
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汽修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领域,主要包含维护站点或网点等内容,其对于汽车售后而言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检测及维修汽车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当今时代,随着我国汽车使用不断深入,对于其检测、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在大幅提高,因此要求各中职院校可以强化此专业的教学力度,努力提高该专业的总体教学效果。
2 “气缸压力检测”教学分析及设计思路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中的气缸压力检测是汽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是针对培养维修专业人员能力的核心课程,在总体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结合该项课程的特征,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相关工作,主要目标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信息化教学,是依托当代教学理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支撑,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进而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主要引用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的“气缸压力的检测”,探索如何将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于该课程中。
2.1 教材分析
气缸压力检测课程的教材选自北京出版社,相关领域专家编制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此教材主要为“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其中,气缸压力检测的内容选自学习单元二。汽车的气缸压力的检测结果是判断发动机性能是否合格的指标,因此,熟悉掌握气缸压力检测方式也是汽修人员的基本技能。
2.2 学情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理论实践结合法、探究性教学法及案例分析法等方式。以《气缸压力检测》课程为例,运用案例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实践知识学习,然而却时常由于教学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致使教师们仅仅能够通过多媒体或者教材内容开展案例分析,因此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也无法直观地分析汽车故障的根源。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中职院校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倡导相关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也是中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教与学时的主体地位,且教师也将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及认知水平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促使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不断完善、创新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然而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资源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唯有建立在充分保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方可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也才可以获得更佳的人才培养效果及教学效果。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职院校二年级汽修专业的学生。其对于汽修的实操教学具有极大的热情,然而其对于纯粹的理论教学却没有耐心。在此课程开设前,中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就已完成《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构造》等课程的学习,因此其已基本具备汽车发动机构造的基本知识,也已全面掌握常用检测方式等技能。
2.3 明确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总体目标
按照相关院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该课程的教学标准,相关专业教师也拟定该项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如下:①知识目标,使汽修专业学生熟悉汽车气缸压力表的构成及具体使用方式;②能力目标,促使该专业学生可以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开展实训练习,促使其按照检测结果甄别发动机性能的好坏;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具体课程内容特征及教学目标,主要将了解气缸压力检测的方式确定为该课程的教学重难点。
3 “气缸压力检测”资源建设及教学设计
该课程主要围绕问题进行导向法教学,并在规定的情境内运用案例分析法,授课计划则运用任务驱动法,学生则主要选用小组讨论法或自主学习法。
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将“气缸压力检测”大数据教学平台作为教学核心,再加之教学软件展示、气缸内部构造系统性演示及视频直观实现师生互动。此外,该平台也便于学生完成作业,课堂实录等性能也可以相应地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也可以凭借其它辅助工具,使得汽车专业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4 “气缸压力检测”课程教学过程及任务实施
“气缸压力检测”课程改革的方案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实现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期充分激发学生汽车专业检修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满足维修岗位需求。为了实现此种教学模式,就要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及改革。其具体方式主要为以下几点:①整合院校当前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实训设备设施,并将相关课程的教学由教室内直接转移至实训室,使学生一边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接受实训教师的指导,以实现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目标;②编制更加简练地教学教材内容,以行业主要需求为导向,按照实际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对教学内容及教材进行优化调整,及时更新汽车检测与诊断方面的专业技术、设备设施,并对其开展重点讲解和操作使用,淘汰落后的检修技术及相关知识点;③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健全该课程的教学考核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均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作出针对性地总结。
授课前,相关课程教师凭借智慧课堂的分享性能,预先将气缸压力检测内容形成二维码,通过通讯平台发给学生预习。因此,学生课前仅需使用移动设备扫码,就可预先进入多媒体课堂,充分掌握课程内容。课程主要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实践检验、优化调整的路径,熟悉掌握汽车气缸知识。课程教学一共四个课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4.1 情境导入、知识回顾
由于授课前已使学生通过智慧课堂进行课程预习,因此专业学生也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为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专业教师可运用抽签软件进行学生提问,例如汽车气缸压力检测的重要条件是什么,以此进一步熟悉学生的课程预习情况。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气缸压力检测的教学视频,导入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即检测一台轿车的气缸压力性能。
4.2 学习新知、领取任务
汽车专业领取任务后,便正式进入学习新知流程。此时,相关教师便可以运用教学软件,使用计算机向专业学生发放教学任务页。而后,学生在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上,通过小课件或者FLASH动画生动展示,大致了解汽车气缸压力表主要由连接软管、表头、接头以及单项进气阀构成,也进一步了解气缸压力检测的方式。此种教学设计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益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3 制定计划、作出决策
为充分调动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该课程教师也专门设计了使学生分组共同制定实训计划的环节。具体为将气缸压力检测实训的各流程顺序打乱,使通過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借助计算机等设备完成正确排序。而后,教师请一位学生代表来到台前,在一体化平台上展示本小组的流程排序,再综合教师的点评、引导,进而得出正确的操作流程。
4.4 计划实施、评价反馈
各学习小组依据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各环节的实操练习,并用移动设备录制实训过程,最后将检测结果填制于工作页中,在此流程中专业教师要给予指导和示范。实操训练完成后,各学习小组将预先录制的视频发送至教师账号中,并指派一名代表进行视频播放,就检测结果作实操汇报。而后,教师公布气缸正确的测量范围值,学生则按照结果进行比对,如若得出各小组的测量值误差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确定汽车发动机气缸的功能性能正常。
进入评价反馈环节后,同样是运用教学软件,将评价表逐一发放至专业学生手中,通过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各小组评分,并通过相关设备进行汇总,有助于教师熟悉掌握本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成绩结果不难看出,几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均可以顺利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但是在一些细节仍要引起注意,例如填写字迹工整等。
4.5 拓展知识、课后测验
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探讨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使用移动设备在信息化平台上完成相关的试题练习,这样就能够及时地查询成绩,巩固气缸压力检测知识的学习效果。
5 教学效果及总结思考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是在完成该项课程学习后对学生的理论、实践知识掌握情况作出的综合评价,是对该专业学生在课程教学改革后的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情况、实操情况、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等作出的综合性评价。该课程的评价结果可以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未来努力方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课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6 结束语
在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促使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各项资源、课程视频及图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运用移动终端开展课程的课后测验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冬梅.中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探究[J].科技风,2020(9):49.
[2]石增荣.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2):784.
[3]李丽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策略探析[J].山东青年,2020(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