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0-09-10马丽杰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马丽杰

摘要: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课堂是其最主要的阵地。教师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更具个性,更充分发挥课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名著方式,即教师可以提供多篇在一定程度上有联系的文本,让学生去整体学习阅读,进行整体性的学习。学生一篇一篇的分散阅读文章,学习不仅枯燥,效率也不高。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

时代日益发展,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未来的创新者和引领者,作为一个中学生,学生的名著导读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语文学习的阵地就是课堂。课堂上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更具个性,更充分发挥课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合理安排阅读材料,提炼名著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在进行名著导读时,教师可以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阅读材料。也就是,教师要明确题材类型、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等在不同筛选条件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材料。为了更好的贯彻群文阅读这个初中语文的阅读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把不同类型的名著进行分类和归纳。这样做,可以把名著文章结合在一起,一起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教师的预期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统编版教材中,八年级下册,鲁迅先生写的精读课文《社戏》时,教师要知道,这是一篇有关我国民族风俗风情的文章,即这一章节都是有关传播民间文化类的文章。既然如此,教师就可以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整个单元的文章放在一起讲授。比如,可以把《春酒》和《安塞腰鼓》与《社戏》放在一起讲,进行整体教学。在经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过后,学生要能体会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特色,看到一幅又一幅美好的民俗风情画卷。最后,要让学生总结各个文章描写风土人情的不同之处:都有哪些特征,都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风俗习惯能沉淀积累下哪些特有的思想;除了总结出各个民俗的不同之处,还要总结出有哪些共同之处相似之处。这种群文阅读,最后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本章节学习效率,让教学事半功倍,还能让学生把握好各个文章所学内容的各种联系,更能加深其印象。

二、了解文体常识,获取文学体验,提高阅读兴趣

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明白各种名著的文体。让学生获取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等各种文体知识。了解各种文体的常识,有助于学生对名著文本的理解,加深他们对名著的认识,有利于形成学生对这一类文本的迁移阅读能力。有利于教师以后的的教学更加容易。比如,教师可以把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进行组合教学。因为这三篇文章的文体类型,均属于山水类写景散文,而且他们都有骈文体的特征。经过这三篇文章的集中讲授,学生可以充分把握骈文的特征,体现出事半功倍的特征。

教师在讲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可以联合《水调歌头》《定风波》等苏轼的其他作品,进行跨单元,跨册,跨体裁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夜晚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水调歌头》一文,是作者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这篇文章既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定风波》一文,表达了作者超凡脱俗、旷达不羁,且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词作当中,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野外的路途之中偶遇风雨,却仍旧乘着风雨赶路的画面,来展现出自己倔强、潇洒的处事风格和旷达胸怀。这三篇文章人生境遇不尽相同,但苏轼总能表现出怡然自得,乐观豁达的感情。这样综合讲授,能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对苏轼有个更全面更充分的了解,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更加感兴趣。

三、适量引入课外作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提高阅读广度

语文经过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积累与沉淀,有了很深的文化底蕴,变成了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习的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错综复杂。除此之外,学习语文,更要明白语文学习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所以不能一味地盯着一篇文章,死扣到底。语文教学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所以,在学习语文时,要融会贯通,开放性学习。教师在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消化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适量的融入一些相关的课外的内容,让学生学习,丰富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核心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在教学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时,在讲授完课内知识,学生消化理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其他小作品。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更能深入体会这位爱国文人的爱国思想,从而继承发扬他的精神境界。再者,学习《愚公移山》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在给学生推荐《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仓颉造字》等有关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的课外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总结这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思想境界。对于这些课外拓展类的阅读,要有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可以把课外阅读与课外练习结合起来。不僅能提升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结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带领学生在名著导读时,采用群文阅读的学习方法,来强化阅读效果,从而达成教学目的。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引领者、引路人,要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保证学生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吴旺明.关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0,(1).75-76.

[2]方智琴.初中语文如何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J].青年时代.2019,(21).230-231.

[3]吴卿.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初中学生阅读能力[J].青春岁月.2019,(10).174.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