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9-10王钰
王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教学内容分别是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将教学重心放在读写结合的相关教学中,让小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读写结合的知识,这样不单是可以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与探究,以供借鉴和参考。
關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
前言:
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分析与总结,小学中段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努力的拓展阅读的知识面,促使学生能够对词汇以及经典语句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写作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有效的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提升中段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提前预习课文写读后感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能够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其中一项是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编写出读后感。语文教师要求小学编写读后感的教学目的是,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中年级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方向性的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此项教学内容开展在讲授课文之前,学生预习课文之后。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在独自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进而提升了小学生的感悟能力,同时也有益于小学生通过语文教师讲解后,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秋天的雨》这一课时,小学生自主预习后,语文教师布置给学生写读后感的任务,在审阅学生的读后感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关注秋天雨中不同景物的颜色,有的学生关注小动物们的各种行为;又如,在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时,小学生的读后感也是各有不同的,有的学生着重观察翠鸟的样貌特征,有的学生着重分析的是翠鸟捕鱼时的一系列动作,而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放在了老渔翁对孩子们说的话有着怎样深远的意义上。因而可知,同样的一篇文章,通过不同的人去读,都会得出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也印证了莎士比亚的那句至理名言“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教师采用预习后写读后感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的提升小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重视总结和归纳小标题
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小学生对文章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对文章进行归纳小标题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针对有效提升小学生读写水平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鼓励小学生试着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对每一自然段归纳小标题。
例如,在学习《孔子拜师》这一课时,其中有一语段着重讲述的是孔子在通往拜师的路程中所遭遇的艰辛与困苦,以及孔子在拜师时所表现出的卑谦的态度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这一段落正确的引导小学生为此段落归纳拟题,既可以表达孔子拜师的精髓所在,又可以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效能。又如,教师在讲授《观潮》时,课文的第一段对观潮最佳地点、江面的情况以及人们等待观看潮水的心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样教师也可以采用上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对这段文字进行提炼小标题,从而展现出人们等待观潮时的急切心情,并且也加强了小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批注练习
在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批注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在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效能的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对所读文章其含义的理解,从而更进一步的为小学生写作能力打下来良好的基础。首先,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对所读内容进行批注。
例如,教师在开展《颐和园》教学时,在讲解到颐和园中十七拱桥的段落时,语文教师就可以指导小学对十七拱桥上的小狮子做出总结归纳,并进行批注;又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在课文的第一段就对漓江的水进行详尽的描写,小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后,教师就可以向小学生布置关于课文第一段的拟题任务。中年级语文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促进小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其次,在小学生阅读时,语文教师应倡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找出文章中的欠缺和错误,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正确的指导小学生开展批注练习,在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还达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进行读写同步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中段的读写结合的教学中,读写同步则是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同时对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应将读写同步作为教学侧重点。第一,倡导小学生在阅读后开展仿写训练。
例如,教师在讲解《秋天的雨》这一课文时,语文教师应倡导小学生依照文章中所展现的写作技巧、描绘形式、写作手法的运用等,鼓励小学生仿写《夏天的雨》。小学生的写作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但是不能将所想的完全表达出来,通过让小学生进行仿写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从而激发了小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第二,指导小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展开续写训练。在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较多课文的结尾部分,都为小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致使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学契机,引导小学生对教材中故事开展续写训练。第三,引导小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内容开展改写训练,这是提高小学生创作水平和想象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加深体验感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完成词汇的累积量,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使小学生加深了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在进行读写教学的时,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写作方面入手,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通过上述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的提升小学中段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综合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小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切点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66-67.
[2] 冯丽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读写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