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跑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园区速度”
2020-09-10向煜
向煜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2+3+1”产业中的“1”,现代服务业是园区近几年强势崛起的又一产业“新引擎”。同时,随着全球技术进步、数字化变革和企业投资合作全球化,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动力。
回顧园区这几年发展,依托中新合作和产业开放的优势,其在发力现代服务业,和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领域,都走出了“先试先行”的步伐,为提升园区“服务全球”品牌注入着无限活力。
突破100亿元园区服贸业发展持续“加速跑”
自古,苏州城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正如唐代诗人杜荀鹤描述的“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一样,这里贸易繁荣、百姓生活富庶。
到了现代,苏州发展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了经济强市、开放大市,对外贸易持续攀高,拥有这些重要优势的苏州,成为了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服务贸易额占到全省的近50%。
作为苏州发展服务贸易产业的集聚区和主阵地,苏州工业园区2010年就获批了全国第一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十年来,园区服务贸易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服务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00亿美元,占苏州市服务贸易总额的35%,其中,以知识产权、研发技术、计算机和信息、专业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占比超过60%。
今年前三季度,园区除个人旅游以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3.1%,技术研发服务贸易增幅明显,国际物流与专业服务增长良好,数字化服务占服务贸易的比重持续提高,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及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以制造业为依托的离岸贸易有序发展,1月至9月,新增30家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规模同比增长一倍。
在全球疫情仍然严峻的形势下,依然能够跑出服务贸易发展“加速度”,靠的是园区不断自我加压、不断求新、创新的精神。比如率先发力服务贸易数字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在苏州自贸片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研讨会暨第十期自贸会客厅活动中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数字经济强势崛起,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新动力。事实上,记者从园区了解到的消息,数字贸易已经成为了园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
据悉,当前园区正加快布局支撑数字贸易发展的信息网络、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智慧应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例如,5G组网建设和商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同时,不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在制造业的应用。此外,园区还将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服务,聚焦数字创意、数字影视、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数字传媒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和支持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内容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园区还将不断推动苏沪数字贸易合作,特别是推动苏州工业园区与上海虹桥商务区数字贸易港合作,增进两地企业交流,借鉴上海发展数字贸易经验,加快园区数字贸易发展。
中新携手培育新增长点
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服务贸易伙伴。
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长期以来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2013年10月,中国商务部和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签署《关于深化中新两国在苏州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意向书》,2018年11月,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进一步签署了《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也正是在那个月,作为首届进博会的配套活动,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首次亮相。
今年11月10日,第三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如期举办,并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提档升级,引入更多元的话题,以期可以碰撞出新发展格局下服务贸易创新与合作的新火花。本届论坛以“服务贸易创新”为主要议题和内容,聚焦服务业开放、金融创新、数字贸易和知识产权等领域,通过主论坛、项目展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研讨会、知识产权服务论坛、区块链技术及应用论坛、法律服务行业论坛以及考察招商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展示江苏、苏州,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服务贸易发展相关成果,探寻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新路径,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中新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
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王志华在第三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上表示,园区作为两国首个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在综合改革、开放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园区的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对金融、研发等高端服务的需求十分广泛。新加坡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双方可进一步深化相关重点项目的合作,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强化示范效应。”
事实上,中新双方一直在探索与交流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方向。记者了解到,随着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开通后,苏州服务贸易企业跨境数据交互能力大幅提升,这为两国服务贸易创新合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未来,中新双方将会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医疗技术、节能环保、金融、知识产权、商务与专业服务、运输和物流、旅游会展、健康养老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度合作,培育双边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打造中新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叠加自贸区优势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成立一年多以来,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魄力,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紧紧围绕“一区四高地”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与实践自贸片区赋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自成立以来,苏州自贸片区先后出台支持片区发展的政策文件47 项,推出涉及开放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等各领域改革创新举措130余项,形成创新性强、企业受惠面广、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案例62 项。其中,“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和“打造智慧物流服务平台”两项真正解决行业痛点的做法入选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当然,要发展服务贸易,也离不开各项便利化举措支持。园区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落地了一批服务贸易领域的试点政策,推出了一批创新做法,鼓励企业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实现“买卖全球”向“服务全球”转变。
一方面,园区全面推动生产性服务贸易集聚发展,以“保税+服务”为特色,发展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领域;鼓励现有制造业企业拓展全球服务功能,逐步推动单一制造工厂向功能性总部机构转变。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鼓励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
今年8月,国务院批复在苏州等地开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叠加自贸区优势,相信园区必将在未来,继续深化中新服务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探索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园区路径”,擦亮“服务全球”的园区品牌。
蔡簦合:中新服贸合作,园区将再扮开拓者的角色
新加坡驻沪总领事
“新中两国在经贸领域始终保持密切合作,自2013年起,中国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蔡簦合表示,随着两国经济转型和数字化的推进,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和双边合作的重要动力。
“作为全球贸易枢纽,新加坡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拥有完善的生态系统和专业知识,我们有相关技能支持中国开放和中国企业国际化,所以新中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了四个平台,分别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互联互通、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包括法律的专业服务。”
他强调,作为新加坡和中国之间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为两国在服務贸易的合作扮演开拓者的角色。例如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在2019年就无形资产管理和研发成果转换达成合作备忘录,此后双方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包括知识产权联合培训项目,推广、推高知识产权一事以加速行业发展。
新加坡知识产权局的国际事务机构有约百名知识产权专家组成的平台,旨在引导企业更好地利用和管理知识产权。此外,新中两国在服务业发展方面也通过各种平台包括软件项目办公室所主办的培训课程互相分享经验。
展望未来,他坦言,新加坡将继续与苏州市和江苏省在创新驱动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深化合作,携手把新中两国的经济发展推向更开放和更高质量的水平。
张燕生:苏州要从外向型战略转向更高水平开放型战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过去四十余年,苏州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那么未来的30年,苏州能不能够继续在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等方面取得亮眼的成绩,这是当下苏州需要思考的问题。”张燕生表示,拥抱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苏州如何打造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的新高地?未来30年,苏州如何推动制度的现代化,法治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苏州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尤其是创新链,是否能够走向高端并且与全球的体系对接?这三个问题对苏州来说是一个考验。“时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上,过去的成绩与经验,都不足以作为未来发展的判断,苏州需要从零开始,不断自我加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就下一步如何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服务贸易的转型发展,他认为,很可能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会继续下降,所以对苏州来说,面临着跟过去40年很不一样的变化。“外向型模式将走向更高水平的开放型模式,扩大出口和招商引资的模式可能会转向扩大进口和双循环在全球进行布局的模式。”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苏州如何能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他直言,第一是苏州要在40年经验的基础,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二,是要推动规则、规制和管理制度开放走上新层次,要构建高标准市场体制和竞争政策,并且要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此外,苏州要在创新人才等知识型开放上迈向新台阶,构建世界大脑,吸引更多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和企业。
更重要的是,苏州要从外向型战略转向更高水平开放型战略。不仅要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打造高标准的智慧城市,同时要不断提升苏州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苏州更好地迈向创新驱动,向全球高端产业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