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钲淇:通过服务科技项目链接园区与新加坡
2020-09-10邹孝听
邹孝听
徐钲淇是苏州人,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學,一次机缘巧合,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考察活动,他作为毕业生代表专程赴新加坡负责接待,这也为他两年后来园区工作埋下伏笔。
链接园区和新加坡,做好科技项目落户
2017年,徐钲淇回到家乡苏州,在园区创办南洋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作为中新合作典范,园区与新加坡的联系较其他城市更为紧密。多年来,园区政府也一直在加强中新合作,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但当时新加坡另外一所鼎鼎有名的高校——南洋理工大学,尚未与园区形成亲密联系。
徐钲淇想:每年新加坡有那么多的科技项目转移到苏州,但是这里缺乏落地服务的机构,如何高效地政策申报、获取投融资、市场拓展成了新加坡企业头疼的问题。因此,由他这样一位对新加坡和苏州两地都比较了解的人来做这件事,是不是更为便捷呢?
恰巧,南洋理工大学江苏校友会会长是此领域专业人士,可以给予专业的指导。就这样,中心落户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直接加强了南洋理工大学与园区的合作,作为中心主任,徐钲淇主要负责技术转移、科技项目落户、科技创新、跨国交流、组织创业活动等。
在徐钲淇看来,园区对外开放程度高,外籍人士聚集,尤其对在新加坡有生活经历的人来说,园区的交通枢纽和生活配套,和新加坡很像。这里有专门联系新加坡的职能部门,服务很好,并且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而且自贸区和国家开放创新试验区的很多政策优势,使得园区有很多连接全球的叠加效应。“例如在双币基金投资背景下,一些项目可以在新加坡预孵化,成熟之后再引入苏州。”
对接市场资源,协助企业异地成长
“我们引进的3D打印骨骼项目,最初获得新加坡政府1300万新币的资助,通过10多年的研发,落户园区后,又获得园区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资金补贴,目前已在澳大利亚主板上市。”
徐钲淇坦言,南洋理工大学定期会提供技术转移意向清单。海南、上海等地都希望引进这些项目,而很多项目之所以能够落户园区,基于地方政策和产业环境。他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全国排名第一,上下游产业链齐全,极具吸引力。我们会带意向企业参观当地实验室,介绍发展进度,甚至分析财务报表等。”
据介绍,中心还引进了新加坡的一个手术机器人团队,这个项目是由南洋理工大学的硕士创业团队和A*STAR科研人员合作,帮助医生解决穿刺定位问题。“穿刺定位需要医生具有非常高的经验,通常年轻医生不敢做,这项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在1-2秒精准定位病灶,医生只需要按下针头就可以进行穿刺。”
徐钲淇告诉记者,项目引进到生物医药产业园后,他们也在积极对接科技政策和市场资源,包括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南博鳌超级医院等,还对接了中国微创集团。2018年,帮助团队创始人申请到园区领军人才。如今,项目在苏州设立了研发和运营总部,取得了快速的成长。
海外协同组织,促进跨国创业
“新加坡规定大学生必须到海外实习,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欧美,我们也会努力争取他们来中国,帮助他们来了解中国。”徐钲淇介绍,苏州市人社局海外人才合作组织,每年会选择一些在新加坡孵化器的项目入库,对他们进行政策、投资环境宣讲,帮助他们未来在一定时候来苏州进行跨国创业。
而从去年开始,中心协助南洋理工大学学生来苏州实习,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和纳米新材料领域,截至目前,已有10个左右的学生过来。与此同时,中心也会组织中国学生到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系统创新型思维课程,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碰撞,具有意义。
徐钲淇表示,新加坡融入了中西双方文化,对接西方和东南亚市场极具优势;中国在人才和广阔的市场有很大的优势。园区高校、科研院所聚集,吸引了全国很多科技资源,背后有科研院所母体资源,一定机遇下,关系可以拓展到母体所在区域。
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园区是连接新加坡和世界的枢纽和结点,希望更多发挥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在主导的三个新兴产业领域做得越来越好,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