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亦如“烹小鲜”
2020-09-10林永芳
林永芳
网上有个段子,说的是《西游记》中留下了一个天问:唐三藏屡次落入魔爪险些送命,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吃素的吗,为啥老让妖怪把师父抓走?这事要是问责,谁的责任最大?有网友的答案很令人气馁:谁是第一责任人呢?猪八戒肯定没事儿,他最能推责卖萌,追责之棒怎么也落不到他头上;沙僧的主责是看行李,捉妖只是协助工作;于是,主要责任人就非悟空莫属了,谁让他本领高强,做的是头号保镖!
可如此问责,合理吗?试看白虎岭三打白骨精,唐僧只看到表象,坚信孙悟空打死的是无辜好人,不但不肯相信悟空的辩解,而且即使尸魔白骨精显出了原形,他也拒不承认这一铁证,硬说是悟空用的障眼法,鐵心写下贬书,将猴子赶回了花果山。这是典型的心有成见,既不调查,也不给申辩的机会。
瞧唐僧的问责方式,悟空干事最多,却有功不奖,有过就罚,抓到妖怪从不奖励,打过了头就念紧箍咒。这里面的问题,一是赏罚不分明,二是问责泛化。可他对待八戒却完全不同,哪怕八戒犯了再多的“戒”(什么偷盗戒、淫欲戒、妄语戒,一犯再犯),他往往视而不见,不但不惩罚,还要求悟空对这个兄弟要友爱,不要苛责。这是明显的双重标准。
如此问责,何以服众?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取经事业屡遭重大挫折,甚至差点赔上了主要领导唐僧自己的命。唐僧原本就是金蝉子转世投胎,迟早要回到仙佛世界去的,死一两次也没什么大不了;可现实却不是神话,我们的“取经事业”可没有那么多的转世重生机制来无限加持。
以上模式,不妨称之为“唐僧式问责”。该模式的问题,在于没有坚持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原则,没有“做到不枉不纵,一把尺子量到底”。
无独有偶,还有一种人人腹诽的问责模式,叫作“李逵式问责”。
《水浒传》中,李逵江州劫法场,救出宋江后,“杀得性起,逢人便砍”,梁山首领晁盖对他喝阻也无效。话说冤有头债有主,谁动了你的人,你就找谁;或者,谁挡了你的道,你就找谁。可像李逵这样,不问青红皂白“逢人便砍”,为杀而杀,谁能接受?扈成都已经归顺了,李逵还是不分缘由地将板斧砍向他,还把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若非全书刻意忽略扈三娘的感受,她怎么可能接受这一现实,安心为水泊梁山献身卖命?
“李逵式问责”的问题,在于“罪刑不相适”,没有做到“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增强问责严肃性”,而是随心所欲,为问责而问责。这就是如今引发广泛关注的“问责泛化、扩大化”,有人概括这种现象为“凡是不合要求甚至不合领导的意图,随意就问责,以至于有的基层干部多数被问责、反复被问责”。
概而言之,无论“唐僧式问责”还是“李逵式问责”,都“偏离了问责制度安排的初衷,也极大损害了问责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影响力,在一定范围造成干部群众的不解或误解,长期下去、积累起来形成的危害不可小觑”。
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同时,它又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党章和监察法有原则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有明确具体的规范要求。所以,一是要依法依规,严肃规范,不能谁说问责就问责,想怎么问责就怎么问责;二是要把握好分寸和火候。
《道德经》中有句被广为引用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是,治理之道,犹如烹制一条小鱼,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把火候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问责之道,亦如此。《论语》说“过犹不及”,问责不偏不倚、有“温”有“度”,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才能让人心服口服。须知,精准问责,才能激发责任担当;精准问责,才能彰显问责的权威,增强问责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对此,高层显然早已了然于心。2019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在介绍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时指出,以往执纪实践中“既有问责不严、避重就轻的问题,也有问责泛化、简单粗暴的问题;既有问责程序不够规范的问题,也有问责尺度把握不一的问题……”,为此,“新修订的条例坚持对症下药,完善问责机制,查堵偏差漏洞”,“提高规范化,把问责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