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
2020-09-10朱良志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山脉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擅长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画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畫家得荒寒骨气的,要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之境。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绘夏山之景,丝毫没有给人带来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味,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读后思考】
1.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味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请说说你对“荒寒”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