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区垃圾分类又出新招

2020-09-10丁云

现代苏州 2020年21期
关键词:厨余餐厨铁皮

丁云

随着苏州“三定一督”的实施,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白洋湾街道玉景湾社区对辖区多项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配置也进行了提档升级。小区内环保主题壁画随处可见;分类点位变身“网红打卡地”,微信群和朋友圈邻里间互相晒照片;“先破袋、再分拣、后洗手”成了家喻户晓的分类“口诀”;线上“云课堂”及时为大家科普易混淆的分类小知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区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面貌。

便民改良实用贴心

一大清早,4幢垃圾分类投放点位的督导员高雪凤向居民介绍着厨余垃圾桶内增设的“分拣神器”。这是一个“回”字型的铁皮盖,抽出一侧隔板把手,这铁皮盖就成了“漏斗”。垃圾桶内套上“分拣神器”后,居民将垃圾倒在盖上,再检查一遍自己扔的垃圾,投错的扔到其他垃圾桶内,然后拉动把手抽去隔板,厨余垃圾进桶。“这样垃圾分得更清楚了,现场再帮居民检验一下分类,省时省力!”在一旁督导的高雪凤笑着说道。而且因为铁皮盖的遮盖,厨余垃圾的难闻气味被遮挡了不少。

“分拣神器”侧边居中,还有一排长约六七厘米带有小锯齿的铁皮。扔垃圾时,把垃圾袋放在锯齿上勾拉,袋子 “开膛破肚”纷纷掉入阻隔板,省去居民拆袋、解袋的麻烦。物业尤经理表示,为防止细菌滋生,安排了保洁人员每天对锯齿定时进行消毒,如若出现铁片生锈或变钝等情况,也会及时派人进行替换。

为让居民破袋更方便、居住环境更清洁,社区对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了优化改造,投放点位配备“垃圾分类便民洗手桶”,桶的下方置有水龙头,居民们投完垃圾后总是洗个手再离开。“垃圾倒好洗个手,就可以直接出门,蛮方便的。”分类完垃圾正洗手的居民饶芳芳称赞道。

“晒照打卡”线上互动

“我完成了垃圾分类百日打卡,换得一个两分类垃圾桶!”玉景湾社区启动全民垃圾分类“打卡”动员模式,居民们纷纷晒照记录形成“精打细算分类大数据”,从趣味中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通过“晒照打卡”的方式分享垃圾分类成果,起初由小区里的“环保达人”发起。后来在邻里的广泛推动下,逐渐衍生成小区垃圾分类“风尚”。“‘晒照打卡’不仅仅记录自己的垃圾分类,还提醒着其他居民,以及传授分类经验等。”

每户参与家庭在微信群和社区小程序“U+Family”中“打卡”分享垃圾分类成果。对于坚持“打卡”且分類全部正确的参与者,社区给予了相应奖励。同时评选出集赞最多、参与分类最实、发动影响亲朋好友最广的居民,列入垃圾分类“红榜”。通过线上相互激励的方式,让居民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凝心聚力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居民们纷纷表示,今后除继续在家做好垃圾分类,会继续在朋友圈中做好“宣传员”。

“云课堂”助力分类“全民通”

垃圾分类实施迄今,居民们可能还存有知识盲区。为帮助大家提高分类准确度,社区在自有“U+Family”微信小程序中,推出了线上授课“云课堂”,让辖区居民在家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垃圾分类小知识。

“云课堂”中除详细讲解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等基本知识外,特别增加疫情防控期间怎样做好垃圾分类、如何规范处置废弃口罩等随时根据现实中的身边状况及时跟进的内容。

“大骨头是炖制高汤的好材料,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将其归类为餐厨垃圾。事实上,大骨头因为难腐蚀且质地坚硬不易粉碎,可能会损坏餐厨垃圾末端处理设备,因而归在其他垃圾中。”为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工作人员边讲解边示范,将标有“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摆在桌面上,再将写有不同类型生活垃圾的小卡片投到相应的垃圾箱内强化居民认识,并详细介绍了每一种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的依据,以便孩子们更好理解。

网友“谈笑枫生”在“U+Family”小程序的评论区留言道:“孩子们在学校也上过垃圾分类课,但因为年龄小,也不会去切身到现场感受垃圾分类,所以对物品怎样归类的印象不深。通过社区小程序学习后,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也丰富了学业之余的居家生活,非常受用。”据统计,垃圾分类“云课堂”设立至今,已有近千名学员加入学习,后台收到的好评点赞也纷至沓来。

自玉景湾花园实行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后,垃圾投放点位从原来的上百个被缩减至14个。玉景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徐晓晨表示,通过为期三个月的磨合,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正确率已大幅提升,分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下一步,社区会不断强化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多项措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小康生活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厨余餐厨铁皮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小型堆肥箱用于餐厨垃圾连续堆肥的性能试验
铁皮侠的装备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铁皮园
铁皮石斛家庭种植技术探索
餐厨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
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