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疫”、融“疫”、教“疫”
2020-09-10方弦
摘要: 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抗疫”,又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课程。本文探究”SACC”理念下,研究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合“疫情文化”,创造性地选用素材和教材,评估素材与教材内容的融合性,改编教材内容和创编特色试题,形成教材、学生、教师、环境四方面相互作用的“完整疫情文化”课程体系。通过“抗疫”融合课程,将疫情融合于学科教学,渗透社会正能量,让学生对学科知识走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英语;融合教学
一、研究缘起
农历庚子鼠年,新的学习方式停课不停学应运而生。但随着全国非常“战役”教学活动的展开,许多衍生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互不相同,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疫情文化与课程融合度不高,教师推送给学生的学科资源整合度不高,疫情下的特殊教育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各种资源、各种活动“遍地开花”缺乏统筹规划,在线教学与当前疫情资源0整合,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匹配度差,目标不够多元化。
纵观以上问题,我们不难判断出,目前,我们只做了学科知识的“搬运工”,而没有成为疫情下的教育的工作者。如果教研工作者能洞察社会,以眼前发生的社会现象作为学科学习的切入点,积极促成资源整合,这样知识的教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能。简而言之,特殊时期间的课堂和作业既能无障碍传递知识,还能发挥教育价值,进而提升本学科价值。
二、概念界定
“完整疫情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则按照:选(select), 评(assess), 改(correct), 创(create) 四个步骤,逐步引导全科教师参与开发。“Select”为“挑选,选择”之意,指引领老师创造性地选用“疫情文化”素材和与之关联的教材内容,这一步是此次研究的“挑选素材”阶段;“Assess” 为“评定;评估”之意,它指导教师积极评估素材与教材内容的融合性、贴切性和适用性,这一步是此次研究中的“评估素材和题目”阶段。“Correct”为”修正;改正“之意,指引导教师根据不同课型与不同作业要求改编疫情素材,这一步是此次融合研究中的“改编原有课程内容”阶段。“Create”为“创造,改造”之意,鼓励全科教师积极地创编特色文化试题和特色课堂,这一步是融合研究中的“创编新题目”阶段。
附: “SACC” 理念下疫情文化与课程融合的开发模式
三、研究实践-----以英语学科为例
初中英语人教版教材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所传递的文化信息都体现了其文化品格。我们根据疫情文化的特点,筛选出六大特色主题,作为架构英语融合课程的基础,然后选择每一册教材中与之相匹配的单元话题,进行教学和作业的深度融合。这六大主题分别是尊重生命、关注自然、感恩奉献、未来学习、社会责任以及大事件的发生。
(一)基于“SACC”理念的“选评改创”疫情文化与英语学科融合研究路径
(二)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学生的 Unit1话题作文课为例,深度剖析研究步骤。
1、步骤一:选------遴选素材、整合信息
SACC理念中的“选”是选择和搜集某一类教学知识、某一类学科思想方法或者某一类教学资源等作为研究对象。
八下第一单元作文课主题可与疫情文化八大话题之一的“尊重生命”主题融会贯通。教师积极利用线上资源和网络平台,大量收集关于疫情的正规信息,整理、分析,提炼出正能量。然后,教师分别对比现有教材中的素材以及疫情相关文化的素材,在保证单元重点知识点不遗漏的情况下,遴选出授课所需要的信息。很明显,经过遴选和整合,融合后的课堂和作业素材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也更具有时代特征。
主题: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 accidents and give proper advice (suggestions)
现有的教材中的语言重点 遴选后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整合的语言素材
1、What’s the matter?
(have a fever / have a cough / have a sore throat...)
2、What should he/ she do ?
(lie down and rest for a few days / drink some hot water with honey /get an X-ray...)
... 1、What’s the matter?
(...have problems breathing/ find it hard to breathe)
2、What should he /she do?
(...go to the hospital and get an X-ray / keep hands clean/ wear medical masks if necessary / stay at home as possible as they can…)...
現有的教材中的图片素材
(书本P8 Section 3b & P 2 Section A 2a ) 遴选后实际授课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体资源
2、步骤二:评和改------评估和改编素材,合理融合和深度挖掘
SACC理念中的“评”是针对研究对象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对研究对象的适合性、结构特点、使用价值和核心价值等进行评价。
SACC理念中的“改”是根据现有研究对象,将知识拓展深度化,通过知识拓展,深化问题的题性材料、知识结构和能力点对学生的培养价值。将思维方法发散化,帮助学生尽可能拓展视野,从不同角度探索挖掘研究题的使用价值,求新求变。
根据第一步中积累的语言素材和语言媒体,合理评估所选素材是否符合本校学生学情,以备课组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基于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内容重点,按照内容模块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每位教师选择一至二个内容领域,对新颖、典型的素材进行研究,根据学情科学整合资源,争取最大化将“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关注时代”“致敬英雄”“行动力”等正能量融于本单元作文教学。
遴选整合后的授课素材 融合度评估
“如何给建议”是本单元话题作文的一个重点内容,改变后的授课内容不仅将课文重难点知识should 以及治疗措施都整合进去了,而且还深度挖掘了疫情文化,将“洗手”、“戴口罩”、“待在家里尽量不出门”等等耳熟能详的疫情要求渗透其中,真正做到了知识和文化的双重融合。
写作提綱是英语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梳理知识框架过程中,教师加入新冠状病毒感染者应该怎么做,以及没有感染新冠状病毒的我们应该怎么自我保护两大话题,既避免了教材知识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也加深了孩子们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实际授课效果很好。
3、步骤四:创-----改编融合,创造新题
SACC理念中的“创”是在问题设计的视域宽阔,素材选择的新颖,问题的构造、技能要求、思想方法融合、知识拓展等方面上力求创新。“学情校本作业”充分考虑了学生真实的情形和发展的要求,为学生学业的成长提供了保障。本单元的作文学情作业经过疫情文化的洗礼,体现出来的特色作业,不仅兼顾了本单元原有重难点,而且还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
新题一:
写前讨论题
If a person is infected with COVID-19, what health problems will he/ she have? And what should he /she do?
(评价:这道作文写前的小讨论题,不仅可以很好地把本单元关于“illness”疾病方面的所有语言基础知识用上,也可以将新冠病毒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势利导地拓宽语言使用的宽度。)
新题二:
单元作文题
COVID-19 is spreading(蔓延) around the world. Your pen pal Tom has to stay at home now because a student in his school was infected with (被感染) COVID-19. Please email Tom to tell him its symptoms(症状) and what he and his family should do if he is infected. You can also tell him how to spend time at home and stay healthy if everything is OK with them.
新冠状病毒蔓延全世界。你的美国笔友Tom现在不得不呆在家里,因为他学校有一个学生不幸感染了冠状病毒。请给Tom写一封e-mail, e-mail里需包括以下方面:
1 向Tom描述感染冠状病毒后的典型症状
2 给Tom和家人一些合理的建议(对没感染患者的提醒和如果感染后的处理方法)
3 希望对方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并表达自己的愿望。
(关注行文逻辑流畅,书写端正美观,并注意连接词的选用)
(评价:以往这个单元的作文题目往往是简单地谈论“疾病和提供建议”,作文题目的情境性明显不够。这道新题不仅兼顾了真实情境性,并把课堂上学过的所有零碎知识进行了整合。这道作文题“以题载道”,以知识为载体,架起“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注重积累、感悟、应用,从而达到语言为生活所用的目的)。
三、结束语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学科思想,学科思想的形成来自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积累和总结,经过这样系统化的学习,SACC”理念下英语“疫情”文化与英语教材的融合实现了“抗疫”、“教研”和“创新”相结合,丰富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厚实了知识内容体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我们将继续推进这样的新型教研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持续性的课程融合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红恩.论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
[2]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8年第4期
[3]陈晓林.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1
作者简介:
方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杭州市优秀教师,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初中英语教师。
*本文系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SACC理念下疫情文化与课程融合的开发教育研究”(立项号:2020YQJY459)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方弦,课题组成员:张立栋、童瞻、杨霞、杨继伟、杜冰、周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