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无人驾驶时代
2020-09-10张敏 童晓晨
张敏 童晓晨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5G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为无人驾驶的发展奠定更急牢固的基础。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全面渗透我们的生活仍需长远的发展。从无人驾驶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对于无人驾驶的时代展开期望。
关键词:无人驾驶、发展现状、现存问题、展望
引言
与传统意义上的驾驶不同,无人驾驶不以驾驶人员为中心,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导航定位、机器视觉等来感知周围环境,进行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确保车辆能够安全、可靠的在道路上正常行驶,实现更为智能、安全、舒适的驾驶。
根据多个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无人驾驶能够降低人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几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私家车的增长速率,从而减少路网压力,缓解交通堵塞问题:从而促进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率,对于环境更加友好。无人驾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众多益处,重新赋予了老人和残疾人移动的能力,也为年轻人买车减轻压力,也不必为了无处停车而烦恼。也正因如此,无人驾驶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一、无人驾驶的发展现状
无人驾驶的时代会如期于2020年到来吗?目前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还没有到来。难道之前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也都是徒劳的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2020年3月9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组织完成《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并拟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全国实施。这标志着“终极”无人驾驶时代终将会到来。
虽然“终极”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距离我们仍然遥远,但是无人驾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是无法被掩盖的。我国无人驾驶起步较晚,但在企业和相关单位的积极参与下,几十年间我国的无人驾驶发展迅猛,无人驾驶技术也在多个领域投入使用。
L4阶段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物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物流领域,无人驾驶能够极大的降低成本,并且提高效率。在2019年2月21日,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公司飞步科技与中国邮政EMS、德邦快递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共同建立多条L4级别无人驾驶物流线路。无人驾驶载货运输服务横跨双11、双12、年货节等重要的电商物流高峰阶段,累计里程达3600公里,运送快递超6万件。在疫情期间,无人驾驶的闪光点更加耀眼。在无接触的前提,降低感染风险的目标下,各大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也都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无人车在战役中表现出色,承担了70%的配送工作,降低其他人员感染的风险。疫情之下,无人配送的使用让无人驾驶这个概念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呼声也越发强烈。
二、无人驾驶现存难题
(一) 技术难题
人们对于无人驾驶的呼声这么高,为何无人驾驶在我们生活中还没有普及?技术问题上的限制阻碍了无人驾驶前进的脚步。感知和导航对于无人驾驶来说至关重要。无人驾驶汽车只有在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之后,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决策。自动驾驶采用的雷达分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类型,目前感知系统中所采用的各种传感器的组合都存在利弊,例如激光雷达对于黑色物体反射有限;摄像头在雨天或者雾天成像能力较差;无法完美的解决每一个场景存在的问题。并且它存在一些小瑕疵,例如造价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
除此之外,我国路况的复杂程度也给无人驾驶带来了难题。中国的红绿灯形态不下100中,各种交通标识也没有统一的形态,并且车道宽窄不一,标线的设置也没有硬性标准。这就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过程造成了难题。同时,对于驾驶员的行为检测也存在难题,对于主观感受的急加速、急转弯、急减速等行为感知不够灵敏。
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在行驶过程中处理大量的即时信息,并且要做到准确快速和细致。目前的技术水平仍无法满足无人驾驶时的要求。
(二)道德困境
当路况发生意外时,无人驾驶汽车会如何选择,是选择优先保护车主还是保护潜在的受害者。在事故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会如何做出选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能够更加符合伦理道德。并且伦理道德没有一个硬性标准,如何选择才能符合大多数人的道德准则。这些都是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道德困境。
除此之外,无人驾驶是在网络、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运行的,无人驾驶的使用势必会涉及到个人信息的验证。那么,如何保证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会在无人驾驶技术的开发平台或者使用途中被泄露;如何保证汽车被盗或系统遭受黑客攻击时,保障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安全;这些无人驾驶与隐私之间存在的问题是道德困境中的又一难题。
(三)法律障碍
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虽然能够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也决不可能不出事故。在发生交通意外时,确定事故第一责任人是放在第一位的。承担法律责任的是机动车的驾驶人员,但无人驾驶不存在法律上的驾驶人员,现存的《交通安全法规》对于无人驾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能力。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就无法确认事故的责任人,这是目前来说存在的最大的法律障碍。除此之外,无人驾驶在行驶过程中会将乘客的私人行程信息上传平台,如果网络数据存在问题时,乘客的个人信息就会泄露,对于乘客的隐私权造成威胁,并且责任难以追究。虽然无人驾驶日趋成熟,但我国现有的、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尚未形成形成明确、完整的框架。因此在开展无人驾驶测试和商业化运营等过程中面临诸多法律风险,阻碍了无人驾驶的推广。
(四)成本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较高。不仅存在于价格甚至比车还要高的传感器以及雷达,还包括安装不同车型雷达的繁琐人工,以及对于系统的开发以及算法的研究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如此高昂成本的生产势必会造成利益降低或者定价过高的现象,是大众无法承担。虽然无人驾驶汽车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带给人们轻松的享受,降低了对于驾驶技能的要求,但低性价比则阻碍了其大批量生产和普及。即使技术的发展促进成本较低的替代品的出现,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三、无人驾驶时代的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5G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无人驾驶所面临的对于道路的感知以及对于行驶途中的状况进行信息的及时处理也不再是个难题。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也会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促进下降低,为无人驾驶的普及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无人驾驶的普及会促进明确、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体系的完成,解决无人驾驶所面临的法律及伦理问题;至此,无人驾驶汽车不再是片面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它代表的将是一个智能化、安全化、生态化的新时代的开启。无人驾驶能够脱离驾驶员并且保障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提高通行效率,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及出行带来巨大便利。并且随着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普及,无人驾驶技术也会进一步的完善,無人驾驶必将会成为出行的主流,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
张敏(1999.07—),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交通运输专业
童晓晨(2000.01—),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交通运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