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音起调,唱遍一路风霜

2020-09-10郑雪

音乐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清音曲艺四川

对于西乐与中国民乐,西乐恰似油画,追求结构的建筑美;中国民乐宛如国画,追求含蓄的意境美。中国民乐推崇简淡中和,天人合一,强调作品的风骨与神貌,曲式对称,简繁相适,动静相衬。而以综合性表演为基础形式的戏曲,则是集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的艺术门类。

四川清音,则是中国民乐中的独特门类中的“独特”。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清音”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传统艺术,深深扎根于四川大地,生生不息,又叫“四川清音”。清朝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清音进入剧场,演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以往的坐唱改为站唱,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月琴、三弦、碗碗琴、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唱清音时含有两种有趣的腔调,一种是哈哈腔,一种是弹舌音。哈哈腔是用“哈”字发出一连串具有颗粒性音调;弹舌音是生颤动,因而有“得儿”的声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竭力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唱风格,是艺人们努力追求的最终目标。

四川清音发展三百多年来,传统的口传心授是其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也对四川清音的延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直到戏曲多元发展的今天,四川清音依然在全国各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2008年,“四川清音”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田临平是四川著名的清音表演艺术家,十岁时与四川清音结缘,二十多岁开始学习四川清音,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痴迷于四川清音,为四川清音表演培养了诸多人才。同时,田临平也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在四川清音界占據重要地位。而这一个个响当当的身份背后,离不开她的师父李月秋。李月秋,四川曲艺界永久的丰碑,一生演唱的清音代表曲目(传统和现代)有五六十段。生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清音接班人,她的学生沈桂蓉、程永玲、田临平等现均为著名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田临平是李月秋的关门弟子,每每提及师父,田临平就抑制不住思念、崇拜和感恩之情。“我的师父李月秋,是我们四川乃至中国非常有名的清音大师。师父对我的影响特别大,不论是艺术的造诣,还是德的造诣,都值得我们这些晚辈永无止境的学习。她对所有的徒弟都是因材施教,因此,我的师兄师姐都是非常优秀、非常有自己特色的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 当年李月秋留下来的竹板和鼓,表面因长期磨损脱漆有些斑剥,田临平依然保存完好,时不时拿出来演奏,以此怀念恩师。每当这副竹板和鼓声响起,田临平总是热泪盈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田临平一直说,是李月秋和清音给了她完整而不平凡的一生,成就了平凡的她。

在李月秋的影响下,田临平知道清音唱法从来不是按部就班地传给下一代清音人,而是勇于试新,创造出彩清音。在清音的演唱和表演上,田临平既扎根传统、秉承师风,又能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清音唱法,颇受好评。喜爱四川清音的观众,总是称赞田临平得到了李月秋的真传。田临平的嗓音条件优越,明亮清脆,穿透力强,真嗓假嗓兼用,音域宽广,行腔自如,其唱腔既刚劲又华美,既庄重又俏皮,含蓄中有奔放,遒劲中见深情,具有真实酣畅的艺术美。哈哈腔和弹舌音是四川清音最有特点的润腔手法,也是高难度的演唱技巧。田临平的哈哈腔独具特色:委婉缠绵的“懒哈哈”,活泼欢快的“脆哈哈”,凄苦哀怨的“暗哈哈”,爽朗而晶莹剔透的“亮哈哈”均运用自如,自成一派。她在继承传统和长期的演唱实践中,融合了李月秋的唱法与传统四川清音唱法技巧,且广博地吸纳各种声乐技巧并娴熟地应用于演唱之中,将“田临平氏”唱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临平风格。她在传统清音基础上,创作了四川清音《蜀绣》《让他好好睡一觉》《四川清音大家学》《一盏明灯》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四川清音,将传统的哈哈腔与现代声乐相结合,动态俏皮,贴近生活,深受大家喜爱。田临平改编的作品《赶花会》获2017年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一等奖。

一“音”结缘,情系一生

1971年“八一”建军节,十岁的田临平跟随父亲去成都市曲艺团看演出。当报幕员请出四川清音表演家李月秋时,全场顿时变得安静异常,当李月秋的声音响起,十岁的田临平被击中,听到心都酥了,于是一粒热爱清音的种子被埋下。从此这个声音常常萦绕在田临平脑海中。之后,田临平凭着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上长得好看,顺利考上了成都戏曲学校学习戏曲。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再次在舞台上听到李月秋老师的声音,那一刻,田临平感觉心中向往的声音回来了,这才是她想追求的。

对清音痴心不改的田临平,一心要拜已退休在家的李月秋为师,没有想到的是,一来便被李月秋老师狠狠训斥了一顿,原来是因为老师要求非常严格,认为她目前的水准还达不到基本要求。“李老师不愿收我,我就偷着学,只要李老师给别人排练节目的时候,我就在旁边仔细看,偷师学艺,回家再琢磨。”田临平性格中不服输的倔劲终于感动了李月秋。1986年,田临平成了李月秋的关门弟子,从此开启了田临平不平凡的一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田临平一边演出一边跟李月秋学传统清音的段子《贵妃醉酒》《贵妃游园》等,总共有十多段,全部由李月秋口授心传。直到现在,回想起跟随李月秋学唱清音的日子,田临平依然能讲述出无数平凡而温暖的场景。也正是这段经历,让田临平更加珍惜每一次唱清音的机会。作为一位清音人,田临平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四十余年来,田临平始终热爱着清音,坚持唱下去,四川清音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当众多清音人已转行,凭着对曲艺事业的执着、专注,她放弃了很多可能为她带来名利的机会,一心选择四川清音事业,用近乎固执的态度,投身于传统曲艺艺术中。

田临平说:“在目前看来,这条路是孤寂的,需要从业者有一身傲气去坚持,去守望。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必须与时俱进,要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去拓展观众与市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了解四川清音,吸引到更多有才华的曲艺人、音乐人为这个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

以匠心,传承百年清音

如今,田临平已从台前转到幕后,默默地挑起传承四川清音这门传统本土艺术的重任。说到四川清音的传承问题,田临平表示,如今的清音虽没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火爆,但还是要坚持传承。在田临平眼中,传承方式可以通过普及传承和定向培养这两种方式。但无论是哪种方式,田临平认为都必须坚持“旧中有新,新中有根”的传承理念。

其中,普及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传统艺术。目前,四川清音正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学习。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清音,田临平亲自编写教材。她把清音这门传统本土艺术转换成孩子们耳熟能详又朗朗上口的歌曲,不仅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就连她自己也获得了不同于舞台上的成就感。

而通过定向培养,可以发展成代表性人物传承,这是一个活态性的传承方式。清音演员需要从小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师父的口传心授。这对学生天赋的要求很高,先天条件是个门槛,后天努力更是必不可少。唱做练打,基本功需要反复练习,一个发音,一个动作都需要细细地打磨。

田临平说,学四川清音,是枯燥的,是要耐得住精神上的寂寞的。这是最折磨人的地方,也是最考验学习者的地方。田临平心系传统文化40余年,如今深植于清音传承中。

正因为有一代代清音人的热爱和无私奉献,才能让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四川清音不断链。其实,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田临平对四川清音的热爱,更多的是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天府四川曲艺文化的精彩。

作者简介Zheng xue

郑雪,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世界》杂志社编辑,从事媒体工作多年,发表过《民族精神的延续》《职业音乐人这条路要准备好“两颗心”》等多篇乐评文章。

猜你喜欢

清音曲艺四川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南风清音——南方风景青年油画五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梅魂
《曲艺泉城》
寒溪
雨后山中漫步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