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家书成册 字字泪目
2020-09-10刘蓓蓓
刘蓓蓓
这场新冠肺炎战“疫”行动,每个逆行者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家庭中夫妻、子女、父母匆匆话别,嘱托、不舍、担忧、祝福只能在家书里诉说。一封封抗疫家书,成为这个特殊时期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在抗疫前线与后方搭起了一座独特的桥梁。当这些家书被汇集成一本书,它们就成了抗疫时期的珍贵资料。这些图书不仅记录了抗疫的点滴过程,更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与勇气。
动人:平凡人的真情实感
家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真实,抗疫家书令人动容,同样是因为它所呈现出来的平凡人的真情实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战“疫”家书》,文章、图片均从各媒体、平台公开发表的抗疫家书中采集整理而来。图书责编之一曹联养告诉我,面对众多的抗疫家书,他们遴选的首要标准就是真情实感。“我们需要的是更真实、更直接、更朴实的表达。”
今年1月初,湖南省委宣传部在全省启动了“潇湘家书”活动。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家书内容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医务人员、公安干警、新闻记者、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抗疫群体自发书写的家书,像雪片般涌来。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们从3000余封书信中,精选出81封,汇编成《你信大爱我信你》一書。在责编之一何莹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集中体现了特殊时期特定人群展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它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一场家书活动开展过程中赶上了疫情暴发,中途出现了意外变化,转而变成人们亲历的历史记忆,也更是一种激情的释放”。这份来自各行各业普通人抗疫的真情流露,深深打动了编辑们。责编之一的张文爽已不记得悄悄落下了多少次眼泪,因为这与她平时接触的书稿太不一样了,“它没有精巧锐利的文笔抑或纵横铺陈的架构,自然平实、朴素内敛,但这其实就是我们与亲人之间想要表达的爱与思念”。
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抗疫家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家书研究中心主任张丁收集整理。全民战“疫”期间,家书温暖回归,数量之多,让张丁没有想到。对家人的歉疚挂念、亲友之间的关心鼓励、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同心战“疫”的必胜信念……这些真实的情感都在一封封抗疫家书里集中呈现。“之所以让人动容,就是文字中蕴含着直指人心的力量。”张丁说。
信心:牵挂是前行的力量
长期致力于收藏家书、日记等个人文献的张丁,将诞生于非常时期的抗疫家书视作十分珍贵的资料,给予了很高评价:“在内容方面,它们记录了战‘疫’一线的救治经历、疫情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一段段抗疫生活史;在思想层面,它们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深厚情感,温暖了一个个家庭,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带来了信心和力量,同时,它们还体现了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在大灾面前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这些家书体现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疫情刚刚暴发时,一位医生就写下了去一线的请战书,他还给爱人留了张字条,信中说,“如果哪一天我不在了,你再打开它”。这份悲壮的心情让人不禁泪目。本来按照时间顺序,这封书信应该放在《战“疫”家书》靠前的篇章,但曹联养和同事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它挪后。他们选择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徐浩写给爱人的信作为开篇。信中,徐浩告诉身怀六甲的妻子,“希望我们宝宝出生时,我能凯旋”。“孩子代表希望,我们想在阅读伊始,就传递给读者抗疫的勇气和信心。”曹联养这样说道。
把“家书”送给写家书的人,让“战士们”读一读自己与战友们饱含温度的书信,别具深意。3月23日,凯旋的1498名湖南援鄂医疗队员收到了《你信大爱我信你》图书。湖南每一名援鄂医疗队员,都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也是这本书的最好读者。“这些家书中的泪水和牵挂正是我们前行的力量。”一位从湖北黄冈回来的医务工作者说。
一位女大学生王梦晗的家书,让张丁印象深刻。她的父亲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刚,作为云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湖北;她的母亲是云南省中医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孟娴,大年三十返岗后一直坚守岗位。元宵节那天,独自宅家的女儿王梦晗手写了一封信:“我们这个小家在为战胜疫情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千千万万个小家都在为此努力和付出,我相信,中国这个大家一定离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这份暖心背后的家国情怀,也让更多人懂得爱国爱家的道理。这些平凡英雄的家书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之所以被大家广泛关注和点赞,“根本原因是这些家书思想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一种振奋人心的磅礴力量。”张丁说。
担当:传承家风最好方式
家书是传承家风、教育儿女的最好方式。在抗疫家书中,有不少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通信,它们是理想的家庭教育素材。
在《你信大爱我信你》中,一位护士长写信告诉儿子,当发热门诊急需人手时,科里的男护士们踊跃报名:“我们男护集体上!我们身体素质强!”这位护士长跟儿子说:“他们也才20出头,比你大不了多少。”一位做医生的父亲写信给儿子说:“爸爸不是传说中的盖世英雄,但爸爸想做你心中的英雄!”这份言传身教真正发挥了作用。一位中学生写信告诉护士长妈妈:“我考虑了好久,郑重地做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我选了将来可报考医学院的科目。”一位中学生见证过父亲抗击非典,这次又鏖战湖北,早已立下的从医志向更加坚定。
就像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所说,岁月静好的时候,父母也许费尽口舌都难以打动平日娇生惯养的孩子;特殊时期,生死关头,一封书信却成了对孩子最好的爱和责任的教育。孩子们在这些书信中,不仅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懂得他们舍小爱为大爱的责任与担当。这也是一封封家书尤为可贵之处。
疫情中的家书是那么真实动人,也将成为我们日后研究2020年春疫的珍贵史料。
责编:岳文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