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王宝平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信息技术

王宝平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基础学科。教师除了需要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展现,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以此来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很多小学生对形象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动画微课的形式,具体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另外,借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明显的作用,学生也能够在主动学习时提高个人的自学能力。

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主动整合动画、图像、文字,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实现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及互动,构建互动式课堂。数学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活动,更好的体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迅速直观的掌握知识内容。高效解決数学问题,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略,但是,有的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同时存在许多思维上的误区。首先,教师没有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情境,无视信息技术的利用要求。没有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兴趣,知识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程度不高,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比较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数学知识。学生的感知比较机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比较片面,难以实现举一反三,个人的想象力能力较差。最后,教师没有着眼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提取数学教学的本质。学生自主观察的机会偏少,无法实现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立思考。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重点,设置教学情境。创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其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小视频引入数学知识,结合数学知识点丰富教学形式和活动内容,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水准。

比如在讲解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与概念,然后借助信息技术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微课视频。设置一个游乐园游玩的场景,结合圆的特殊性,鼓励学生分析未知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差异,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融合视频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自主观看时能够对游乐园的整个场景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其中导游准备了两辆观光车,一辆观光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的,一辆观光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导游让小动物们分开乘坐观光车,看哪一种体验更好?其中方形轮子观光车非常的颠簸,很多小动物感觉不舒服。相比之下,乘坐圆形轮子观光车的小动物则感觉非常的平稳和舒服。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入专业数学知识及内容,让学生在情境感知时,提升个人的学习兴趣。

(二)动态演示,丰富学生感知

数学教师可以主动的借助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图片动画的展示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素材,确保学生实现深层次的思考。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数学知识点开展推进工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推理过程。学生能够在主动分析时实现自主猜想、思考和总结,全面了解公式和定理的推理过程,进而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圆柱和圆锥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积公式,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已经学过的圆面积计算公式,鼓励学生主动回忆旧的知识,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展示完课件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圆柱体及进行主动的联想和猜测。在探索与讨论中,学生的印象变得更加深刻。很多学生能够主动联想圆柱体底面圆形和扇形之间的相关性,将底面划分为不同的扇形,启发个人的思维,突破自主思考的难点。

(三)提取本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积极整合和编辑图片及文字。引入与之对应的音频和视频,丰富课堂内容,突出事物本质,帮助学生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顺利过渡。比如当学生知道可以将圆柱体切拼为长方体之后,为了帮助学生主动推导出体积公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时能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意识到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时,将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然后用黄色和红色进行区分,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展示整个拼接过程。很多学生感觉非常好奇,同时能够在与小组成员进行互动时,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师只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归纳,分析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创新评价模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实践。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概念知识,明确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在复习巩固中提高学习能力。

四、加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建议

信息技术能够推进教学改革,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思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情境,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和实际之间的完美联系。更好的呈现数学知识和生活化元素,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着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及认知。

结语

在信息时代下,小学数学产生了较大的变动。教师需要结合各大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呈现。从整体上提升数学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自主探究和学习中培养个人良好的综合的素养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容世晨.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000(012):P.1-1.

[2]孙康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