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020-09-10马连昌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中数学思维

马连昌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单纯地传授,而是建立在学生获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可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呢?本文则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从构建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参与程度;巧设课堂问题,活跃学生思维意识;引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等方面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参与程度;思维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过程。在高中阶段,数学知识内容较多、较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思维障碍。这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帮助学生打破这一思维障碍。鉴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所教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来选择实用的教学方式作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使教与学相契合,还能使学生从数学学科方面获得更多的发展,以此提升数学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构建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参与程度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感氛围。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高中数学这一学科而言,由于知识呈现出较强的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大大降低。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就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情境,以此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解释斜率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斜率的概念,笔者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山坡、楼梯”等实物的图片,给学生感性的认识,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抽象概括出直线的倾斜角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引导学生以这些具体的实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来揭示“坡的陡峭程度和升高量和前进量有关”等结论,进而引申出斜率的概念,将直线位置几何要素转化为代数化,这就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斜率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因此,通过构建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主动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还能够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

二、巧设课堂问题,活跃学生思维意识

教学目的不仅仅需要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活跃学生的思维。而问题的出现则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跃思维意识,帮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外,课堂问题的出现还能够增加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频率,以此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以“圆的标准方程”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推导圆方程的思想方法,笔者结合学生对圆等有关知识的认识,首先以“赵州桥这座石拱桥”为例,设置几个问题,即:“能否表示出该圆弧所在圆的方程?”“在表示方程时,没有坐标系,则怎样建立坐标系呢?”“如何找到方程的等式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于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原有认识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在解决“如何运用方程将圆表示出来”时却出现了思维障碍。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后,笔者再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方程,则会使学生豁然开朗,与此同时,使得他们在推导方程的过程中活跃其思维,从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巧设课堂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帮助学生扫除學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还能够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引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数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教材内容当成唯一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而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时,高中数学教师就可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注入新活力,还能够使学生在解决熟悉的生活问题时,产生情感共鸣,以此加强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以“指数函数”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简单应用,并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指数函数的规律,笔者首先结合实际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观察对折的次数x与所得的层数y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y=2x;观察对折的次数x与折后面积y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的面积为1),得出结论y=()x。之后,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于是,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来找到木棰的剩余量y与取出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这一接近生活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情感。随后,他们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引导学生从这一特殊实例中总结出“a大于1与a大于0小于1时”的指数函数规律,明确指数函数的概念。由此可见,通过引入生活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指数函数能够表达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够强化学生对函数相关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的改革,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将新课改理念真正渗透到实际课堂中。尤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以传授教材中的知识当成唯一的教学目的,而是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来选择教学方式,使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基于以上分析得到,通过课堂问题的设置、生活实例的引入以及教学情境的构建,既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在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这些教学要素达到有机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丽.浅谈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学苑教育,2018,000(001):78-78.

[2]王红维.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2).

[3]李兴辉.分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8(14):109-109.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高中数学思维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