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践式教学的类型
2020-09-10胡星
胡星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实践”定义为“人们有意识的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而“科学”是指“反应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一为活动,一为知识,说明小学科学实践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知识。
在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突出实践对于学习科学的重要性。科学实践是科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科学)和界定问题(工程)、建立与运用模型、设计与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运用数学与计算思维、解释(科学)和提出解决方案(工程)、根据证据讨论、评价和交流信息等能力,同时,也塑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等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为此,小学科学教学就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条件,切实开展好科学实践探究活动。
一、生活体验型实践式教学
生活体验型实践教学是指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自经历动脑动手等实践活动,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加快溶解》实践活动——“做一杯红糖水”。
布置为家庭小活动,探究“怎样能快速做一杯红糖水”?学生以红方糖、开水、筷子、杯子为材料,自主探究,以视频、照片、实验结论等方式向教师反馈交流。(注意避免开水烫伤)
例2: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践活动——“探究黑、灰、白衣服的温度”。
选择一个艳阳天,找出班级里穿黑、灰、白色外套的三名同学,脱下衣服放到烈日下暴晒,将温度计分别放入衣服里层,等待相同时间后(例如:20分钟),观测对比温度计的示数。亦可以将不同的衣服穿在身上感受温度变化(注意避免烫伤)。随堂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交流。
二、优化创新型实践式教学
科学实践式教学的优化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验器材的创新。类比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于打破常规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环节,改变课堂的呈现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实验器材的创新则类似于《实验操作竞赛》,大胆改进课堂实验装置和创新实验器材,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实验效果,达到实践探究目的。
例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风的成因》实践活动。
本课可以进行实验器材的创新,原本的器材以蜡烛为热源,实验时会发现蜡烛的热量不足,温差不够大,效果不太明显。创新后我们可以用教室或办公室为容器,以空调为热源(或冷源),紧闭门窗,等待一段时间后(例如20分钟),打开一扇门,将两块纸条分别贴于门的上下两处,观察纸条的运动状态。随堂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交流。
三、竞赛活动型实践式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活动型教学法恰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不受拘束地探索,因为竞争机制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抹杀懒惰、害羞等心理因素,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例1: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起点与终点》实践活动——“纸蛙跳远比赛”。
带领学生折出一只纸蛙,标出起点,让纸蛙跳起来。再标出终点,在纸带上比较谁的纸蛙跳得最远。活动中提问:“为什么要标出起点和终点?”师生交流总结,可以适当给予奖品鼓励。
四、种植饲养型实践式教学
课外种植饲养活动是课堂探究的补充,让他们从事简单的种植和饲养活动,能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观察事物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真切地体会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例1: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实践活动——“种植大蒜”。
布置为家庭小活动,在家长指导下进行大蒜种植,观察大蒜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以视频、照片、图画等方式向教师反馈交流。
五、参观观察型实践式教学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法,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则是观察的工具,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实践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观察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
例1: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实践活动——“观察校园植物”。
将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坛、花园等地方,认识植物的名称,观察各种植物的特点,并用文字、图画等记录,再汇报交流。(注意安全,不能伤害植物和小动物)
六、设计制作型实践式教学
设计制作活动是科学知识的运用延伸,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设计与制作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带动学科整体发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例1: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做一顶帽子》实践活动——“做一顶帽子”。
学生提前准备好材料,自主设计一顶帽子,画出设计草图,再动手制作。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评比。
七、课堂实验型实践教学
李四光也曾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正好,小学科学是融合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于一体的学科,所以小学科学教学实验开展较多,且尤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致力于唤醒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实践空间,积极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数据,使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例1: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实践活动。
A.提出问题: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B.作出假设:物体振动的幅度。C.制定计划:利用拨动钢尺产生声音进行探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用力的大小。D.收集证据:学生根据实验计划开展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或现象。E.处理信息:思考讨论实验数据或现象反应的结论。F.得出结论:越用力,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力越小,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G.表达交流:学生汇报展示,师生交流。H.反思评价:学生反思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师适当点评。
“科学源于自然,科学来于实践;实践之中应用科学,科学服务实践活动”。科学活动注重的是实践,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亲身参与、亲自体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學生要用心观察,专心探究,细细体验,大胆创新,才能真正领悟到科学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科学能服务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实践探究的主角,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贵州省赤水市文华学校 贵州省遵义市 5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