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境的实践研究
2020-09-10胡广东
胡广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物理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学生对课堂教学环境的感知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境的实践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境;优化方法
1提供知识运用的情境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物理课堂环境进行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品等创设有效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中,学生对生活中的落体运动很熟悉,如果教师只是和学生阐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自由落体运动,或是利用一些图片、视频向学生展示落体运动,学生就会觉得很无趣,对物理课堂环境的感知就会很差。根据这一情况,可利用趣味小实验“测测你的反应时间”进行情境创设:教师随机选取两名同学A、B上台参加活动,讲明游戏规则。学生B捏住尺子的一端,学生A的手放在尺子零刻度处做握尺的动作,当学生A看到尺子下落时,迅速做出反应,握住尺子,由此就可以测出该学生的反应时间。
2构建趣味的课堂
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打破学生物理枯燥的思维定势,趣味性一般体现在引课方面或者模型的应用方面,例如在惯性定律教学中,教师手拿一个空火柴盒,将一枚硬币卡在空火柴盒与盒子抽屉之间,硬币朝下左手拿稳,右手不断轻拍左手,观察到硬币从夹缝之间由下而上运动,请同学分析原因。就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建模教学更好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而模型应用方面也可以有很有意思的实验或问题等等来帮助学生巩固,相较于普通的问题,趣味性更强的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3鼓励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对于实验学生总是在教师有意识的规划下进行简单地重复,这种情况下,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并不能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利用实验在教学中的影响,在向学生展示演示实验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点到即可。科学探究源于问题,学生质疑的问题才是他们发自内心想要去探究的方向,所以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会由于自己的参与而充满干劲和记忆深刻,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演示实验,为学生搭建学习桥梁
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设计问题,环环相扣,为学生搭建学习桥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书本上的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真谛,从而提升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演示实验“液体的旋转”,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桥梁。这个实验不仅作为“左手定则”判定烧杯下磁场方向的一个应用,同时引出影响安培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还可引出洛伦兹力,找出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联系。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联通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桥梁,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5借生活实例导入,助力新课教学开展
教师可以借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进行可视化的认知,使其建立完善的模型概念和初步生活感知,通过结合实际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解释、认知、理解,锻炼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例如,在“摩擦力”一节的学习中,因为摩擦力是抽象的、模糊的、看不见的,学生很难有直观的想象,所以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讲解,为什么我们在冰面上行走的时候特别容易打滑?怎么样才能平稳地行走?教师根据生活实例进行问题导学,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随后再进行新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组织学生认知摩擦力,通过手推桌子、擦桌子,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例展开相应的知识点教学,人为什么能够平稳行走,是因为摩擦力的存在,脚底接触地面产生了摩擦力,才能让人平稳地行走,帮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6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设计实验
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设计实验,能够解决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疑难实验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物理学习,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这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安培力表达式的推导,教师往往采用理论推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也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就不够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几乎不能测量磁场与导线有夹角时的安培力,但是利用DIS数字实验系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利用DIS传感器数字实验系统研究导体与磁场方向有夹角时安培力大小,测量出安培力的大小与夹角的关系,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看到F-θ图像,再通过理论探究,提醒学生分解磁感应强度B,使学生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到公式F=ILB sinθ,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式的一般性。
7结束语
课堂是构建学科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體,学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创建学生喜欢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静,基于学生感知的中学物理课堂环境现状调查研究[J],物理教师师,2018,(39):9-13.
[2].醋燕妮,李贵安.中美两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物理环境差异评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3):129-131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