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的生平对小学生的影响

2020-09-10童育慧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乐观爱国诗人

童育慧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贴近诗词,感悟苏轼的乐观之念”“自主探究,体会李白的洒脱自信”“立足生活,学习杜甫的爱国之心”三个方面出发,发挥诗人生平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价值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诗人;小学生;乐观;洒脱;爱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114

前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作为见证文明发展的宝贵结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停留在单一诗词的讲授过程,这就会造成學生无法真正了解诗词学习的独特魅力。因此任课教师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渗透诗人生平相关经历,让学生能够在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的过程中,形成自主阅读诗词,探究诗人生平过往的重要转变。

一、贴近诗词,感悟苏轼的乐观之念

诗词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心这是因为在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贴近诗词,解析字里行间的情感,联动诗人的过往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苏轼文学大家,也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此时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诗词,感悟文字的力量。如《赠刘景文》中曾言:“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中,仍体现了他乐观的态度,即便是菊花凋零,仍旧能够看到它有傲然挺立的花枝。此时任课教师可以拓展作者生平。苏轼初入京城文采超然,名动京师,因此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被迫遭贬,从密州到乌台诗案,从黄州到东山再起,苏轼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文学创作风格,字里行间之中的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变化,能够诚挚的反应内心变化。苏轼不能融合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再次被调派到偏远之地,在苏杭之际建筑堤坝,贬黜儋州也乐观的面对生活,开办学堂,介修学风,成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开拓者。此时,任课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有学生因为一次成绩欠佳而闷闷不乐,有学生因为生活的挫折而停滞不前,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不论在何种境遇时都要努力奋斗,不负青春。通过苏轼的生平经历,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怀抱乐观信念,积极主动的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二、自主探究,体会李白的洒脱自信

正如余光中诗中所言:“七分化为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作为小学学生最为熟悉的诗人,其生平更像是一幅传奇的画卷,让人不禁冥想。在诗词之中他是敢手可摘星辰的谪仙人,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仙。此时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询李白的生平过往,了解诗人的相关经历。有学生通过查询网络,将这些知识记录下来,跟小伙伴分享到:“李白自信也得益于文学上的奇佳天分,他在青少年时期广泛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诗词的创作增加了灵感。所以李白的诗词才显得丰富多彩、风格雄奇,浪漫意境独特清新俊逸。”还有学生补充道:“李白生平是传奇的不仅仅有少年的游历山河,也有在仕途之中的郁郁不得志,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渐渐地李白对于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后因皇帝召见,李白醉酒无法起身,便唤高力士为其脱靴。此后高力士怀恨在心,导致李白的贬谪,而即便在贬谪途中,李白仍旧有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创作出来。”通过对于李白的生平探究,学生也会明白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对于自己有坚定的信心,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意义,应该抱有洒脱自信的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小事件,去发掘人生的闪光之处。

三、立足生活,学习杜甫的爱国之心

杜甫作为唐代诗人代表,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而小学年龄的学生对于杜甫知之甚少,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现实性,这就会造成小学年龄段学生没有扎实的历史知识,无法真正体会诗词作品背后的内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杜甫的相关生平,在初入仕途的过程中,杜甫也抱有坚定向上的决心,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当时唐朝已经不是最初的繁华的景象,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将唐朝推向了濒临灭亡的境地。杜甫记在心里,他身住茅屋,四面漏风家中拮据仍旧在思索如何才能让统治者能够看到国家的衰败努力进取,如何能够为天下的寒士开辟上位的通道。他想到国家遭殃,战火不熄,生灵涂炭的时候就流泪不止,而当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于是又喜极而泣。可见,杜甫的忧来自于国家,喜亦是来自于国家,这正是杜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也会明白爱国的价值与核心意义,联系自身,此时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加深民族认同感与爱国心。

结束语

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全面加深了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能力,拓宽了学生对于诗人的相关知识,能够汲取这些伟大文豪性格中的闪光之处,从而积极努力的面对自己的学业,乐观开朗地迎接未来的生活与挑战。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持续关注“诗人的生平对小学生的影响”这一重要课题,以期提升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瑜,许慧娟,郑娇.由苏轼李清照试论诗人生平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J].青年时代,2017,000(013):4-4.

[2]陈顺领.浅谈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J].幸福生活指南,2018,000(014):0169-0169.

猜你喜欢

乐观爱国诗人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诗人”老爸
愤怒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