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介入器械专利分析

2020-09-10孙玉晗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申请量分支器械

孙玉晗

摘要:本文對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专利进行检索,并依据检索结果对血管介入器械进行趋势占比、地区、申请人相关的专利分析,对我国在相关产业的布局及企业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血管介入器械;专利分析

一、前言

介入治疗指的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在介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治疗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是最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根据血管的位置不同,血管介入器械主要包括:心血管介入器械、脑血管介入器械、外周血管介入器械。

本文利用incopat智慧创新平台对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专利进行检索,并依据检索结果对血管介入器械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检索方法:

分类号:A61M、A61F。

关键词:球囊、气球、扩展、膨胀、充气、血管、动脉、导管、支架、滤器、动脉、静脉、膜、balloon、bulb、inflat+、dilat、expand+、puff+、artery、catheter、blood、vein、membrane?、film?、stent?、graft?、bracket?、filter?

(二)数据提取方法:

通过初步检索、扩展检索和补充检索确保检索结果全面,同时为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人工清理去噪,每篇专利仅归类于一个技术分支中。在开展技术分析时,将同族专利视为一项技术,在进行专利区域(国家或地区)布局分析时,各件专利按件单独统计。为方便统计数据,体现申请人真实的专利状况,对重要申请人进行名称合并和统一,下文中均采用统一的名称加以表述。

三、统计分析

(一)各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量与占比统计

参见图1,给出了血管介入器械中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这三个部分的技术分支申请占比以及发展趋势。具体的,心血管介入器械占据了62%的申请量,并且心血管介入器械的增速显著高于外周血管及脑血管介入器械的增速,与血管介入器械领域主要通过心血管介入器材带动产业发展的产业现状表现一致。

(二)各国专利布局即产业格局分析

图2是各技术分支六国申请量的分布情况。美国在血管介入器械的各分支的专利申请量均占据较大优势,掌握着各分支的大部分专利,主导产业竞争的格局。欧洲、日本在各分支中也均具有较多专利,分布重点均在心血管介入器械领域。中国在专利申请总量上呈现异军突起的态势,在专利申请总量上仅次于美国。

(三)对申请人的专利分析

由图3可知,全球申请量排名前三十的申请人中超过半数为美国申请人,其中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德普伊3家美国公司具有绝对的专利申请量优势。

而中国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申请量排名前三十的申请人中,从申请人类型上来看,十五个来华申请人均为公司,可见国外相关企业主要以专利作为其在中国血管介入器械市场的竞争手段,并通过技术和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内血管介入器械企业的最大竞争对手和发展障碍。微创是我国血管介入器械的领头羊,其在申请量上的领先地位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相匹配的,而从我国申请人类型比例来看,我国在血管介入器械产业化程度较落后,产业化进程有待继续推进,龙头企业的领头作用有待加强。

四、结论与展望

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根据其位置不同,主要包括:1)心血管介入器械:分为冠状动脉支架、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输送系统、电生理导管四个技术分支;2)脑血管介入器械:分为颈动脉或颅内支架、远端保护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器械三个技术分支;3)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分为大动脉覆膜支架、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外周血管支架及静脉滤器四个技术分支。心血管介入器械以绝对的优势占据血管介入器械的大部分,也引领着相关技术的进步。

在各国专利布局即产业格局分析中,美国、欧洲、日本是我国主要的竞争对手,其中美国主导产业竞争的格局。

通过对血管介入器械产业专利申请人分布进行分析,国外相关企业主要以专利作为其在中国血管介入器械市场的竞争手段。国内的微创、上交大在我国的申请量位居前列,在后续的产业布局和研发中可以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提高我国相关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研发实力。

参考文献:

[1] 王金晶,严涛,桂林. 可降解血管支架专利现状分析,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年第11期,P69-75。

猜你喜欢

申请量分支器械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基于git工具的多分支并行开发上线流程
用“分散数论”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初等证明
德国专利商标局发布2017年度报告
含有二阶幂零鞍点的双同宿环附近的极限环分支
全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
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突破500万大关
肌肉锻炼机
2016年英国外观设计申请量增加55%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