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宣城市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2020-09-10李晓杨
摘要:本项目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和国家方针政策,选取宣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以促进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和谐共赢的发展视角下, 对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定性研究找出二者主要建设内容之间的联系, 结合系统动力学和推拉理论两种学术方式,构建概念模型找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因果关系,进行互动机制分析,理清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制约因素,提出宣城市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美丽乡村;问题;建议
一、 课题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自此,从城市的发展规划,到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从未停歇。创建中国特色“美丽乡村”,符合国家建设总体构想,同时也符合乡村和农业发展实际。同时,发展乡村旅游是当前我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新形势下人们追求大自然的情感依托,也是增加农民就业、增加收入的有效方式。本项目针对宣城市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二者耦合机制和互动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针对二者发展模式的总结也有利于宣城市扶贫工作的顺利展开,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经济——社会——生态”这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 课题研究意义
本项目基于宣城市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实现共赢的条件下,对二者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双赢协同路径。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的制定的指导工作,并对于方案的实施加强指导,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协同共进、平衡发展。其次,当地居民要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发展模式创新,以便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早日实现美丽乡村梦。
三、研究创新
3.1 研究内容创新
项目负责人立足地方实际,积极寻求构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创新模型,同时,科学诊断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机制,寻找二者协调发展相关制约因素,找到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方略,并从产业、功能、环境、文化、管理“五位一体”提出协同发展路径。
3.2研究方向创新
依据宣城市农村概况及其建设的具体情况,参照文前互动机制分析,针对宣城市农村的实际发展现状,提出具体的协调路径措施建议,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开展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研究较早,同时,对于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研究相对于国内学者较深入,乡村经济发展理论体系也较完整和成熟,理论研究成果较为成熟。相对于国外,我国国内学者开展乡村旅游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理论层次不够系统,对于国外学者研究的借鉴较多,还缺乏自身的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对实证案例进行研究、论证[1]。
五、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互动机制研究
5.1 乡村旅游建设内容
新时期背景下乡村旅游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注重内涵,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2)发展乡村旅游要保留乡土气息,提升地域特色,不要过于城市化或商业化,积极塑造努特色品牌。其次要注重内涵建设,展现优秀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旅游项目整体的文化艺术品位;此外,倡导乡村旅游产业多元化,多种模式并存,各种形态共生。
(3)技术革新,优区先行示范效应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行途径。只要与旅游相关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配置到位,乡村智慧游便垂手可得。 以互联网为平台,积极学习国内外成功案例,深入借鉴优秀开发理念和良性发展模式,结合自身村情、民情及旅游资源,探寻乡村旅游发展革新之路[2]。
(4)加强交通建设,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要先富、先修路,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交通设施的改善,乡村旅游交通提升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旅游景区内部道路,二是外围乡村道路设施。旅游风景道建设要特色化、多样化、标志品牌化,能重点突出乡村的地域景观特色和地域文化风貌。外围交通道路设施主要是提升道路等级、加强道路维护保养等突出问题,完善符合地方特色的标志系統建设,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旅游标志牌体系建设。
(5)推动厕所革命,建设生态文明乡村
厕所革命是我国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我国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重要举措,为新时代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乡村旅游也要积极进行环境整治,推动厕所革命,加强对村民政策引导、实现厕所标准规范、积极推进新能源技术创新、对于个别典型要积极示范,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厕所革命。
(6)协调社区参与,合理利益分配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参与和指导,因此,应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能动性,对村民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引导,培养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提升村民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壮大,并与农业、农民和乡村建设逐步融合,彰显本土特色,成为乡村支柱产业。同时,将旅游经营所得合理分配给广大村民,增加其经济收益,走上富裕道路[3]。
5.2 美丽乡村建设内容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通过这些战略知道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1)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产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从单一向多元化迈进。 乡村经济的发展要在农产品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电商运营以及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发展产业链经济,打造特色,突显优势,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新局面,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引导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
十三五对乡村建设的要求是实现全面脱贫,美丽乡村建设能积极助推脱贫攻坚,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共同努力,首先要立足实际,注重科学规划,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资源、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相协调,同时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行,有序推进建设,凸现可持续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4]。
(3)完善基础建设,树立文明乡风
美丽乡村的“美”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乡村的外在美,这要通过基本建设实现,诸如乡村基础服务设施的增设,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等。二是乡村的内在美,重在内部环境塑造,培育良好的民风、民俗,提高乡民的整体文化素养,这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内涵。
(4)注重环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环境治理,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乡村地区民风、民俗的培育离不开美好的乡村环境。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乡村环境卫生问题依然严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5.3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内在联系
形象地说,乡村旅游发展承载着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说是动态的。同时,美丽乡村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平台,可以说是静态的。若两者动静相依、融合发展,可极大增强乡村建设的实效性。从另一角度看,随着乡村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必然带来美丽乡村建设产业链效应,实现和谐发展[5]。
6 宣城市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6.1 资源开发层次低
乡村旅游在宣城的发展时间不长,先进的开发理念和经验比较欠缺。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极具地方特色风土人情的开发质量不佳。 乡村旅游产品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观光、吃喝层面,没有让游客真正参与到乡村生活中去体验乡土风情,互动性、创新性明显不够,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个性需求[6]。
6.2 基础设施不完善
宣城市地域优势明显,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受交通等基础设施影响,导致部分地区可进入性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交通不便。由此可见,我市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的建设仍然有待加强;此外,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体系也亟待完善。
6.3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投入少、成本低、综合效益明显等优势,每年吸引大批农村居民加入乡村旅游发展产业队伍中。但由于乡村旅游点的经营者多为宣城市当地农民,因此他们的文化层次、服务意识和水平相对低下,导致经营的水平和理念跟不上社会的需求。
6.4 乡村旅游景点比较分散
宣城市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部分乡镇地区,交通不是很方便,各景点之间路途较远,导致各个景点呈封闭发展状态,没有与其他景点联动,而单个景点旅游产品又不够丰富,与产业联系又比较少,所以往往很难留住旅客留宿,而且回头客也不多,这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
6.5 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低
虽然宣城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投资开发也越来也多,但是规模偏小,资源稀缺性不高,使宣城在与周边地区的旅游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大部分乡村旅游集聚区仍然处于自发经营状态,组织化程度不高,乡村旅游协会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配备不到位,统筹协调能力较弱[7]。
7 宣城市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7.1坚持规划引领,加强乡村旅游发展支撑
《宣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出台,引领了我市乡村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该规划的编制立足实际,标准严格,内容详实,重点突出了乡村旅游扶贫之思想,彰显了宣城市对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奖励。如今,宣城市所辖的1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均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宣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步入了脱贫发展之路。
7.2 完善基础配套,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提前全面完成1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全市1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共完成:游客服务中心14个、旅游停车场33个、旅游公厕35个、旅游点43个、农家乐141个、标识标牌378个、导游词13篇、导游员21人。 积极推动全市其他村庄参照“八个一”工程建设标准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7.3 强化产业融合,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
坚持“旅游+”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思路,促使农业、林、渔、种植业等相关传统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积极推动旅游企业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动员企业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搭建更大销售平台、提供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帮扶精准度和有效性,积极安排贫困户在景区、饭店、农家乐、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以及旅游重点村公益岗位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9家旅游企业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8]。
7.4 狠抓行业创建,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
以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提质升级。广德县太极洞风景区管委会桃园村、宁国市云梯乡千秋村、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等3个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占安徽省入选数量的1/4,是我省入选村最多的城市之一。 积极开展2019年A级旅游村庄创建工作,新创成5个省级AA级旅游村,截至目前,省级AA级旅游村全市共计13个,其中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0个。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部署,积极推荐我市2019年全域旅游四级联建(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以及星级农家乐创建单位。
7.5 加强经营管理,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进一步规范农家乐、民宿经营管理,会同市公安局、住建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宣城市农家乐(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省第3个出台农家乐(民宿)规范发展相关文件的地级市。《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扩大乡村旅游产业,同时使更多的农村贫困户、农户加入旅游产业,对于他們脱贫致富提供帮助,最终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7.6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与市妇联联合举办2019徽姑娘农家乐技能大赛,以赛代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技能,树立乡村旅游巾帼品牌。 举办全市2019年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培训班,对各星级农家乐、徽姑娘项目和重点旅游乡镇、重点自驾线路沿线农家乐和民宿进行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积极组织有关县区旅游扶贫相关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2019年安徽省乡村旅游脱贫带头人高级研修班、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干部培训班、2019年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专题培训班等。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18,18(1):76-80.
[2] 姚治国.目的地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 周清.衡阳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4] 丛培德,张宪旺.建设“美丽乡村”带动“乡村旅游”[J].地方财政,2017(6):50—51.
[5] 邓爱民,黄鑫,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6(2):105—109.
[6] 黄杉,武前波,潘聪林.国外乡村发展经验借鉴 [J].华中建筑,2018,31(5):144—149
[7] ALEXANDERN,Mckenna A.Rural tourism in Engl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Management,1998(10):203—207.
[8] Bramwell B.Lane B.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M].UK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1994:23—741.
作者简介:
李晓杨 (1984 -),女,河南省内乡县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重点支持计划(gxyqZD2019133);2020年度宣城市社科类调研课题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宣城市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协同发展模式研究”(xcsklktB2033);2018年度院级提升计划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南地区为例”( ZXTS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