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视野下的楚雄彝区石崇拜文化探析
2020-09-10陆自彬 刘建琼
陆自彬 刘建琼
摘要:人类对石的崇拜大致经历了创世或造物神崇拜、工具或实物崇拜、图腾或灵物崇拜、祖先或灵魂崇拜、生殖或生育崇拜等阶段,但最终的崇拜还是要回归到石本身。石是生命的始基,又是生命的回归,石是生命的本真体。
关键词:石崇拜;楚雄彝区;生命本源体
石崇拜文化可以说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它的文化意蕴大大超越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实际功能,充满着神韵,被深爱的追寻们不断探寻着。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一切文化都是活的,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起着实际作用……文化可以分成基本的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由此可进而再分成较细的部分和单位。” 因此,笔者以相关理论为支撑,结合云南“小凉山”地区的石崇拜现象来探析其文化内涵。
一、创世或造物神崇拜
自然界是如何形成的,人类又是怎样在自然界中形成、生存、繁衍发展的?关于这一话题的神话传说在我国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着。土人创世史诗《混沌周末》中载:“周天一气生混沌,……混合无极生石卵……。”石卵滚了八千年,从石卵中生出了盘古,盘古方才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盘古是创世神,是造物神,但孕育盘古生命的却是“石卵”,混沌中石头就是创世或造物神的化身。在万物有灵的原始社会认为天地万物乃至人类本身都是由石头变化而来的意识普遍存在。
在远古人类的生活中,石头曾被人们看成是万物之母,是缔造世界万物的本元物质。彝族神话中有传说石头曾帮助了彝族人民战胜了恶魔而得以定居,石成了彝族人民抗敌的有力武器,是人民的保护神。然而,石头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对人类产生不利的一面。彝族神话《人类和石头的战争》说:石头是创造大地的骨干,因其功劳巨大,天神赐予了石头生殖和行动的能力,但石头的繁殖影响了农业生产,石头自行其是的行动又伤人毁田,由此人和石头从朋友变成冤家,发生战争,最后人用火战胜了石头,天神收回了赋予石头的能力,火烧后的石头变成了铜。
可见石头在人类早期的生活中是如影随形的,石创生万物,缔造世界万物的神力是深深扎根于先民意识里的。
二、工具或实物崇拜
人类学家林惠祥先生的《文化人类学》中说道:“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最早和人类有关系,而且是实用的、美观的,并且神秘的人工物,不得不首推石器了。”的确,在石器时期,石制工具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而逐渐被人类所认知并成功创造出来的最早人造物。在石器时期,石制工具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而逐渐被人类所认知并成功创造出来的最早人造物。如我国在1972年以来先后在元谋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的许多人造石器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石杵、石球等。“石制工具使人揖别古猿,崇拜天然可用之石,以为有精灵在其内便很自然。”在楚雄的众多彝区中很多人都把石器称为“雷斧”(意指工具神物),把石斧、石锛、石刀等石器工具看作是上苍特意降来的神赐物,将这些神赐物统称为“雷锲子”,世世代代相传承,并把它们作为荫庇家宗的灵物,对它们是虔诚崇拜。这里,石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特性而上升为“神格”,由具体实物演变成为守护一方水土的锅庄大神。
三、图腾或灵物崇拜
“我国来自器物款识之性质,凡图形之作鸟兽虫鱼之形者,必系原始氏族之图腾或其孑遗。非虫鸟鱼之形着,乃图腾之转变而脱去原始畛域者之族徽也”。来源于西南少数民族共同祖先夏禹,“禹产于石,启生于辊石”。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典型的石图腾崇拜的例证。其中,彝族的石头崇拜和虎崇拜相结合而产生的融合崇拜——石虎崇拜,是最好例证。
石虎崇拜习俗最具代表的要数楚雄双柏的小麦地冲村。该村均为彝族支系罗罗,村后的来虎山上有三块形似虎貌的怪石,村民将三块石头视为虎。位于山脚的视为是石母虎(开路虎);位于山腰的视为是石虎子(魂虎);位于村后石门道的视为是石公虎(接脉虎)。每年春节后初八至十五日是该村的虎节或称“老虎笙”,村中成年男子由朵西(巫师)带领祭土主,然后选出八名男子化妆为虎在野外跳虎犁田、虎耙地、虎撒秧、虎收割等生产舞蹈;虎亲嘴交配,虎孵蛋等生殖舞蹈;虎搭桥,虎盖房等生活舞蹈等系列傩舞。村民们纷纷到石虎前杀鸡祭献,求石虎护佑村寨平安。小麦地冲村民们认为虎是其祖先的魂变的,虎就是祖,求祖保佑的具体行为就是去求石虎保佑。在这里,石虎已不再是实在的物象概念,而是早已转化在村民心灵深处具有灵异特性的图腾崇拜或灵物崇拜的具体载体和标识物了。
四、祖先或灵魂崇拜
所谓树有根,水有源,人类也有自己的根源。人类在追溯自己根源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有先祖的产生。那么祖先是怎么产生的?祖先的根源又在哪里?祖先的前身又是什么?一系列问题自然会引起人类的思考与探求。一种说法就有祖先源于石,即石头就是人类的先祖。
彝族“罗婺部”的发源地带武定县、元谋县城之间的碌摩山顶有一石,“站立似人,高八尺许,顶突出,如斜戴笠之状。土人视之谨慎。”禄丰县《元史.地理志》载:“至元十三年割碌琫(即原碌琫甸白村)、化泥、骥宗龙三处立禄丰县。因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碌琫,彝谓碌为石,琫为甑,讹为今名”。至今禄丰县的石甑村民还传承着祭拜石甑山石的習俗。上述几个具体实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人们对石头的崇拜信仰其实质就是对自己祖先或先祖灵魂寄托的崇拜。
在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其实还有姓石的人;有小孩问自家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多有父母随口就会说:“你是从石头窝里捡来的。”其实孙悟空的诞生就是个最好的例证,我们都知道人类有可能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这也是被科学家们所推断的结论,那么作为猴中王的孙悟空出生来源就深深折射着祖先崇拜或灵魂崇拜的印记。
五、生殖或生育崇拜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生殖或生育崇拜的形式各种各样,其中重要的一类表现形式就是石与生殖繁衍相结合而出现的生殖或生育崇拜信仰。
楚雄武定县地域多半是彝族分布区,唐代这里是雄冠南诏三十七蛮部中的罗婺部所在地,该地盛行着较为古老的石生殖崇拜。万德乡万德村西南四公里外的一个山凹里,有两个高矮相当的巨石,其中稍矮且底部粗大的被视为母石,在子石边稍高的被称为雄石。每年农历三月三、十三、二十三,当地彝族纷纷前来祭祀,祭礼的主要内容就是求子。
在武定老滔村有个传说,在该村后的公鸡山上有一连体天然巨石,其中一尊石肚塑形凸出,凸肚下有一类似肚脐眼的圆洞,村民们称此石为“啊妹罗摩”。母石一侧的巨石状貌类似一只直立站走的老虎,村民们称其为“啊唔罗摩”。每年三月初三村民们就会大量聚拢在这排连体石前,杀牲口来祭献石头,祈求石头保佑,让村民们多福多子。人们相信通过祭祀祈求,男女在石头前交会就能怀孕,其实质就是对人类生殖或生育能力的崇拜借以具体的物象来诉诸表达,这种崇拜通过传说、祭献等方式相互影响而传承弥久,致使人类对生殖或生育能力的崇拜深信久远。
六、石——生命的回归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石者,气之核……自无形而成有形也。”人类自出身以来,石头就伴随其一生,大至星空中巨石、陨石小至石灰粉末无不围裹着人类,人就在去世后也要用石头围砌着。彝文典籍《六组魂光辉》载曰:“尼家老母亲,安置石冢中,骑马长途奔,做祭葬老母。”《华阳国志.蜀志》亦载曰:“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猴蚕丛,其纵目,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丛之。故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无不力证着人类身体和灵魂的归宿地还是要与石头为伴。石孕生着人类,安葬着人类,又贮存着人类,是人类生命的始基。
石,在云南少数民族的生命轨迹里,就是个穿越时空的永恒存在物,在人们个体的繁衍生息中,虽然个人生命有代谢消亡,但生命本质形态却因石而与世长存,亘古恒久。同时在这恒久不变的母石之中,其创生的人们已不再属于平凡的躯体,而是衍生到族民文化意识的深层获得本源感应的坚实人生。
参考文献:
[1]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 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43页。
[2]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 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44页。
[3]张诗亚.祭坛与讲坛--西南民族宗教教育比较研究[M]. 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88页。
[4]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M〕. 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年第18页。
[5]转引自杨甫旺.云南彝族石崇拜文化初探〔J〕.楚雄师专学报,2000(4)。
[6]杨甫旺.彝族生殖文化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65页。
项目基金:2019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彝族史诗《查姆》传承研究”(2019J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