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国家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0-09-10李淑君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资培训职业教育创新

李淑君

摘要:欧洲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发展起步较早,按照国家传统和欧洲标准所设置的培训结构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欧洲职业教育取得成功。近年来,欧洲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主要以实践为导向,具有强化职业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跨学科的特点,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职业前景的形成。本文探讨了欧洲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分析欧洲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共同趋势:制定基于广泛的以提升能力为基础的灵活培训计划,与专业教育及培训研究机构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通过教育内容的广泛多样性,更加注重质量控制;增强职业教育自主权;教师培训中强制性研究与创新性项目并存;注重培养创新思维的专业培训以及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在培训中使用ICT(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重要性。本文全面分析欧洲创新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活动的特征及成效,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欧洲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创新

一、欧洲国家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发展

(一)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历史渊源

欧洲特别是欧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培训起步较早。为缓解经济复苏时期普遍的结构性及摩擦性失业问题,欧洲各国分别于1965年和1972年按照罗马条约的精神推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十大原则”,并陆续启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项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快了发展的速度,更加强调提升技能,并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此时,针对职业教育未来教师的培养仍然注重与必修课程的培养体系相结合,即按照职业教育的实践要求保证未来所授课程的完整性和针对性。到了21世纪,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绩效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青年学生的吸引力逐步增强。2004年,欧盟27个成员国的职业教育师生总人数在25亿左右。当时,71%的学生接受普通教育,2% 接受职前教育,27%接受职业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比例逐年大幅提升。

但是,有研究表明,衡量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的质量,尽管以提升技能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能够实现保证就业的目标,但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个体创新素质以及创造力的培养。12016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发布题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和培训者专业发展》的政策报告。报告指出,要进一步确保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需要在VET(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译为职业教育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强调让职教教师能够积极、灵活的应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将教师的创新素养和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同时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需要达到更高标准。

(二)挑战与机遇: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需求

据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网站消息,2017年10月25-28日,第26屆“职业教育与培训欧洲论坛”(EfVET)国际年会在希腊的塞萨洛尼基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工作与教育结合,共创美好未来”。220余家欧洲培训机构和来自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主任詹姆斯·卡列哈(James Calleja)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工作本位的学习显著地提升了人们的就业能力,但无论是从培训机构还是从雇主的角度,职业教育都面临挑战:一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技能需求存在不同的理解,企业希望获得即时可用的技能人才,而社会伙伴却强调技能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二是如果利益相关者不能就技能需求达成共识,那么就会出现明显的分歧而难于协调一致,因此,利益相关者需要求同存异来解决这一问题;三是地方政府介入技能需求的预测与评估,提高了技能管理的挑战性;四是需要通过有效的交流渠道提高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反馈回路的效率。2

此外,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的专家还针对职业教育的辍学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可以通过“防止早期辍学职业教育工具包” (VET toolkit for tackling early leaving)获取创新的工具和做法。

欧洲职业教育更加关注教育对象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口结构变化、ICT(信息和通讯技术)发展等现状给予职业教育的新挑战。按照这些新形势,职业教育师资培训(VET for future teachers)的变革亦应运而生。

二、欧洲国家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实施

(一)培训实施方式

1.完备的准入和资格体系

2004年,马斯特里赫特公告对外发布,将欧盟在实践中常出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教师(teachers)与训练员(tutors)混淆的情况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说明,界定了基于学习环境以及内容(理论—实践)维度,并将二者从纵向职能的角度进行划分:教师(teachers)与训练员(tutors)应被确认为能够可持续发展并适时采取行动的目标群体,在从教过程中能够基于学习者特定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角色的转换。这一内容符合《教师能力与资格的欧洲共同原则》,以立足学习者自身发展并与学习者实现良性协同为根本宗旨,且强化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终身学习的概念。

大多数欧洲国家均为未来职业教育教师设置了国家标准和准入资格框架。在很多国家,获得硕士学位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师的第一步,国家为未来职业教育教师提供较为完备的学位晋升机制,一般不对学制以及学习形式作硬性要求。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的参与者一致赞同欧洲高等教育学位应包括300个学分,其中至少60个学分必须与所选任教领域的专家水平相当。一般按以下方式分配学位学分:学士学位180学分+硕士学位120学分;学士学位240学分+硕士学位90-120学分(其中30-60学分可在学士学位最后一年从以前的课程中转移,至少提供60学分的专家级课程);300学分硕士学位(提供通识以及专业课等综合课程)。

如今,学分体系已经在欧洲诸多国家实施,欧洲学分转移及累计体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简称 ECTS) 未来也将更加普及。所有遵循最新教学培训计划的毕业生都将获得教学学位(Lararexamen,180/210学分)或教育硕士学位(270/300/330学分),具体视课程持续时间以及累计所修学分而定,但二者均可获得职业教育从教准入资格。

2.职前发展与在职培训的全面性

大部分欧洲国家均针对未来职教教师提供多种培训,这些培训形式多样,并能够根据从教领域的技能发展要求提供较为丰富的内容。当然,采用何种方式提供培训取决于学校的资源和水平(中等学校,继续教育)或者职业领域(如农业学校)以及教授课程(基础课程、核心课程、职业和实践课程)。一般来说,实践教学课程比基础或理论教学课程需要更少的职前教育。在一些国家(如希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全国选拔考试是是否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定点。3

在很多欧洲国家,接受职前专业培训并通过相应考核是强制性的,已经成为了未来教师的自身义务,仅仅在培训选修课程或者可持续发展项目上可以遵循自愿原则。欧洲各国虽在培训机制、课程建设方面存在差异性,但均体现了强调实践、重视全面发展、伺机改革创新培训内容的特征。

例如,在意大利、德国、瑞典等很多国家,针对未来职教教师的培训强调以劳动力市场的实践要求为导向,以从教学科为基础,但同时也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有助于未来教师形成较为完备的职业观以及对于实践知识的整体感知。同时,培训中增设一定比例的职业教育通识内容,基于人本主义、本原性、整合性、历史性等原则对未来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最终实现教育、认知、研究和实践等多元活动的融会贯通。在瑞典,专业基础研究以及创新性研究是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求未来教师应当从事基于教育过程的以学生为对象的专业发展研究,类似的研究活动理应经常性发生,并能够将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加以有效结合。

(二)实施成效

1.保障措施:法规性强制与政策指导相结合。针对初等职业教育未来教师的职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与发展(倡导持续专业发展--CDP),欧洲大多数国家均通过政府立法的方式进行保障,对培训原则、要求以及需要达到的标准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定。一般来说,职业教育未来教师的培训由地方教育公共部门提供,地方政府应当将职前培训纳入正规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例如,在意大利,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前培训由专门的师范学院负责,学生完成了5年制的学位课程之后,便可升入师范学院继续2年制的研究生课程,学习教育法、教学法、任教学科基础知识等。此外,在具体的培训课程设置、考核要求、合格标准等细节方面,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權。

2.创新多元化培训模式和内容,职业教育师资质量得到提升。首先,在培训机制上,设置多元培养目标,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坚实的职业教育通识以及较为完备的学科理论基础,而且要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具备创新教育技术及完成专业研究的能力。

其次,提倡培训模式的多元化,负责培训的机构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组建自由学习小组、研讨会、专业发展小组等方式,引导教师进行有效学习。在培训内容上,可以通过远程学习资源包、模块化课程、工厂实地参观等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规划,培训方式和内容的创新性为未来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奠定了基础。例如,德国的海德堡大学为职业教育教师提供本科和研究生的学历培训,采用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活动来实施。此外,电子交互白板(Smart Board)的使用在德国的大学相当流行。因此,德国的很多师范院校引入基于智能板的综合设施,创建信息化通讯的教学环境,教师、学生和研究生可以自由使用讲座、社会实践、独立任务、专家咨询等方式,同时,电子交互白板(Smart Board)生成课程内容的智能笔记和文集,成为学生进行培训以及准备考试的重要工具,同时为没有参加课程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参考。

三、欧洲国家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经了恢复、展开、调整以及全面提升等几个阶段,已经到了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欧洲国家未来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机制存在差异性,但通过如上分析其存在的共性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效,可以得出一些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一)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准入、上升以及继续教育的机制。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未来职业教育的教师在从教之前必须接受至少2年的预备实习,他们可以选择专门的师范学院或者提供职前培训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并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资格。而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很多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在职业教育通识、实践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导致很难适应职业院校的教育环境,满足不了职业院校对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借鉴欧洲国家的经验,高层次、复合型以及创新型职业教育教师成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客观需求,亟需建立完备的职业教育师资质量提升以及继续教育机制。既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前培训力度,也要设定一套科学合理、前瞻性强的准入资格体系。同时,提升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继续教育层次,除了完善现有的本科层次,可尝试开展研究生层次的职教教师培养,扩大全日制职业技术研究生教育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职业技术教育学位的规模。

(二)以未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注重师资培养活动的创新性。在欧洲国家,普遍形成了这一共识:合理地结合传统和创新的高等教育培训方法是高质量职业教育和形成高素质专家的关键。首先,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在现有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增加专门的教育机构或培训中心(一般为普通高等学校)承担师资培训任务,且在培训的过程中与职业院校建立紧密联系,参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既要学习教育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也要安排相应的实习、见习活动,注重实践技能的提升。其次,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创新型发展,通过多元化、信息化手段实现更加优质的质量控制。

四、结语

近年来,欧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由专门机构负责,积极对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在职前培训中注重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双提升。同时,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机制也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并根据职业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新需求不断加以调试。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院校师资质量的提升,保障了师资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可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提供诸多有益借鉴和参考。

注释:

1 Marginson S. . Global Field and Global Imagining:Bourdieu and Worldwide Higher Educ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08,(3).

2 熊岚.26届职业教育与培训欧洲论坛关注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J].世界教育信息,2017(23).

3 王兴华,席敦芹. 欧洲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政策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3(33):94-95.

参考文献:

[1] Policy recommendation[DB/OL]. https://www.efvet.org/2019/02/27/likehome-policy-recommendations/.2017-10.

[2] European Union. Suppor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The Bruges Comminique[R].2011.[EB/OL].http://eric.ed.gov/?id=ED538058.

[3] CEDEFOP. Thematic Analysis Training VET teachers and trainers [M].Luxem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2013.

[4] 柯婧秋,石偉平.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

[5] 彭慧敏.知识社会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的挑战及其启示—以意大利职教师资培养为例[J].职教论坛,2014(15):95-96.

[6] 熊岚.第26届职业教育与培训欧洲论坛关注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J].世界教育信息,2017(23):75.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职业教育创新
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