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中汲取智慧
2020-09-10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尚阅读流行的年代,在各种惊奇、搞笑、吐槽、怪异、彼此攻击的消息、段子杂语喧哗的当今,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宝典?
都知道应该多读经典。可那些经典常常为什么不对自己的胃口?——不止一位学生问过我。其实,就连王安石也表达过对李白的不屑:“李白识见卑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钱钟书也批评过王安石的诗是“搬弄词汇和典故的游戏”(《宋诗选注》)。这些批评言之有理。可见具有不同“三观”、不同文学趣味的文化人,对于公认的经典也有不同的看法。鲁迅不是也批评过《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么?在这些独到的见解中,体现出耐人寻味的玄机:在众多的经典中,你喜欢哪几部?一个人当然可以既喜欢李白也喜欢杜甫,但当学者们因为“扬李抑杜”还是“扬杜抑李”而各有说辞时,是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学趣味与人生追求的。
对于常常处于情绪焦虑中的青年学生,我常常推荐他们去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还有唐浩明的《曾国藩》。苏东坡一生坎坷,却一直在挫折中保持了乐天的情怀,写出不朽的作品,还在烹饪上有所创获,是一位“快乐的天才”。他的一生正好可以用他的两句诗概括:“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留下好作品,留下动人的传说,足矣!而曾国藩,生逢乱世,却能成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业绩,与他“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人生定位很有关系。他因此被称为“千古完人”。可是,读《曾国藩》,还有《曾国藩家书》,你会感到他时时刻刻都如履薄冰,在皇帝的敲打、权臣的倾轧、兄弟的抱怨、苦苦的算计中谨慎谋划,左支右绌。而他在功成名就后还是遭遇了“天津教案”那样的失败,也显示了命运的多变。难怪他的临终感慨是:“不信书,信运气”。这样的结论令人感慨,但也正好与“天意从来高难闻”“闻道长安似弈棋”的古诗,与“人算不如天算”“尽人事,听天命”的俗语相应。明白了这一点,有些事情就可以看淡一些吧。
从苏东坡那里学习豁达、乐天的情怀,从曾国藩那里感悟谨慎、刻苦的定力,这样,在遇到挫折时,就会想开一些的吧。豁达情怀中有大智慧,谨慎活法中也有大智慧。重要的是,不因豁达而随波逐流,也不为谨慎而委琐消沉。而且,我一向觉得,多读名人传记很有必要(尽管《曾国藩》是长篇小说,却基本根据史实写成)。多读名人传记,就会体会到人生的不易。那些名人的成功,谁没有经历过种种的不如意?和他们相比,我们生活中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也许会有人说,自己从来就不抱成功的奢望。只希望快快乐乐生活,在小时代里过好小日子。问题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无处不在的生存竞争,此起彼伏的人事纠葛,“人比人,气死人”的心理压力,都使得大家其实不甘于只是“活着”。人总是有追求的。今天的人常常说“定一个小目标”,这样的生活才有意思。如果遇到那些吐槽、抱怨的噪音,就想想那些遇到過更大的障碍、却百折不挠的人们,应该就会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作者为中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