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2020-09-10朱春锋
朱春锋
摘要: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品味语言文字、做到以身作则、选取名人名篇、加强课堂探讨、适当转变角色、组织实践活动。让德育得到良好渗透,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渗透; 实践研究
一、初中语文现状分析
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的不断提升,应该力求让学生逐渐养成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让学生真正得到持续、和谐和全面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带来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都重视工具性, 忽视人文性,只是在智育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美育、德育等方面严重缺乏关注。这就导致语文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很难展现出育人价值和内涵,缺乏德育和思想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实现德育渗透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标杆,也是学生最为直接的学习和行为典范。所以,教师在观念树立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师德建设更好地感染和触动学生。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年纪尚小,教师的言行品德都会成为学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榜样, 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无形中实现德育的良好渗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追求自身在应用能力和理论素养方面的提升。日常中,教师也应该展现高尚的人格魅力触动和感染学生,担起解惑和引导的重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主动性。
(二)组织实践活动,实现德育渗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也应该在课程中不断增强语文活动的丰富性,组织实践活动,这样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现阶段思想特点,有助于三观教育的落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力、心理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方方面面的锻炼。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朗读活动,可以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著作引进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一边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进行揣摩,对主人公身上具有的坚定信念和高昂情绪加深认知。帮助学生在无形中构建三观,让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语文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价值更高。
(三)选取名人名篇,实现德育渗透
初中阶段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创编者精挑细选的,蕴含着非常多的优质素材、名人名篇,这些都是教师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可以利用的 有效素材。所以,教师就应该从名人名篇入手更好 地加强德育的渗透,让学生能在伟人精神的带动下 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三观,使德育渗透的效果变 得更好。
(四)适当转变角色,实现德育渗透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的适当转变让学生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下体会人物和情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更有助于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加鲜明的体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使德育的渗透得到真正的实践。例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让学生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扮演课文中的骗子、皇帝、大臣、孩子等相关的角色,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不同人物的特点。在后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延伸话题:“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角色分别代表哪一类人?”“这个故事对你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启示?”让学生能真正联系实际获取到启示和感染,让德育在无形中得到良好的渗透。
(五)加强课堂探讨,实现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形成道德标准, 能对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有哪些事可以去做,哪些事不可以去做。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的言行一致,真正实现德育的良好渗透。例如,讲解《愚公移山》一课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歧。部分学生认为愚公这样的做法是比较愚笨的,应该采取更加简洁的方式;而部分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山代表困难,主要就是劝诫人们应该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而不要绕行或退缩。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要发表任何的观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更好地感受到什么叫作愚公精神。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真正做到德育的渗透,让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更有价值。
(六)品味语言文字,实现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让学生真正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能加强对语言文字的了解和热爱,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有关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此作为学生道德修养不断提升的基础,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朱自清在文中对慈父形象进行了清晰的塑造, 充分展现出父爱的深沉。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文字上对父亲的含义进行理解,让学生延伸到孝道上,从民族文化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思想主题。如,甲骨文中的“父”主要就是一手举杖或手持石斧,也就是起到教育、带领、保护作用的人,力量无穷,也可以延伸为值得大家尊敬的人;早期金文左边则是辛,右边部分则是见,左边表示刑罚、右边则代表探望,可以延伸比喻为有血缘关系的至密者。通过这样早期文字文化的有效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爱的伟大和精神,也能和作 者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产生思想共鸣,真正在无形 中起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述,语文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康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质道德,让学 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形成正确三观,以更加 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热爱生命。这是语文教师在 课程教学中应该达到的目标和任务。所以,这就要 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各种因素,不断加强德育渗 透。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做到潜移默化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接受情操教育、思政教育、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真正德才兼备,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未来真正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内涵得到真正彰显。
参考文献
[1]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J]. 韩妮,拓宏伟.鄂州大学学报. 2019(01)
[2]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J]. 蒙世雄.西部素质教育. 2019(16)
[3]论德育渗透的初中语文教学分析[J]. 林炯霜.赤子(上中旬). 2019(01)
朱春鋒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