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020-09-10施飞琴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5期
关键词:天门山诗句古诗

【文本解读】

第17课《古诗三首》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包括三首描写祖国大好山河的古诗。三首古诗的体裁都是七绝,语言形象生动,音节和谐流畅,画面色彩鲜明。所谓“诗中有画”“指点景物如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描写景物的古诗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也有不少。在本课古诗学习中,要引领学生运用前面学会的方法,如联系注释,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使學生入境入情,读出这三首古诗的韵味,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七个生字,正确书写十三个生字。理解“孤帆、水光潋滟、空蒙、淡妆浓抹”的意思。

2.抓住古诗中的意象,欣赏课件,联系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情感,并将画面和情感通过自己的朗读、背诵进行展现和进一步的内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意象,看注释理解诗意。

难点:通过朗读古诗进行具体合理的画面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欣赏当涂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风光记录片。搜集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课件,联系注释理解《望天门山》古诗大意,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朗读感悟诗人的情感。背诵《望天门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意象,观察画面,理解《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

难点:朗读古诗,想象长江壮阔奔腾的气势,体会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简介创作背景,创设情境。

1.朗诵《望庐山瀑布》。

诗仙李白一生游历各地,饱览了无数名山大川的秀丽风光。年轻的时候他就离开家乡四川,这一年的春夏之交,李白乘船沿长江东下,经过了安徽省的天门山。写下了一首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2.课件展示天门山的风光和地形位置。

二.读通诗句,指导书写生字。

1.自由读,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出了停顿。

3.重点指导书写生字“断、楚”。

三.抓住意象,理解诗意

1.李白在乘船经过天门山时,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哪些景物呢?

默读古诗,圈出每行诗中描写的景物。

2.全班交流。

板书: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日

像这些诗人在诗里描写的景物,就是诗歌的意象。(板书)

相机指导书写“孤帆”。展示图片,理解“孤帆”的意思。

4.小组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简要记下来。

5.汇报交流。

小组派代表说说第一行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也可以提出有关诗句的问题。师生共同合作,看图片抓住意象理解诗意。

继续交流其余诗句。

四.想象画面,走进诗境。

1.想象长江的奔腾壮阔。

(1)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天门山?

这样雄伟的天门山却被长江冲断了,你仿佛看到了大江东流怎样的画面?

指名回答,并感情朗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2)想象一下,滚滚长江在流过天门山中间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碰撞?

出示:碧水东流至此回。

句式练习:我仿佛看到滚滚江水---------;

我仿佛听到滚滚江水---------。

感情朗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3)指名把自己的想象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男女生分读。

2.体会诗人的豪情淋漓。

当李白乘着一叶孤舟顺流而下,乘风破浪,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越来越近,他把自己的感情送进了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时候,李白的心情怎么样?

全班交流,体会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感。

指名朗读,并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加以展现。

3.全班感情朗读全诗。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这堂课我们通过找出古诗中诗人描写的意象,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想象了诗句展现的画面,体会了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我们把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结为:找意象---知意思---想画面----悟情感。

2.运用上面的方法自学李白的另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日

找意象---知意思---想画面----悟情感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抓住意象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意象,欣赏课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难点:朗读古诗,想象西湖晴雨时的不同风光和洞庭湖月夜的宁静美好。体会两首古诗比喻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新课。

1.背诵《望天门山》。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找意象---知意思---想画面----悟情感。

2.奔腾不息的长江给李白带来的是一种汹涌壮阔的美,那么,湖光山色的西湖,浩渺广阔的洞庭湖,它们又带给苏轼和刘禹锡什么感觉呢?

3.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指导书写“饮、初”。强调这两个字的偏旁。

4.联系“饮、初、后”的意思解释题目,全班交流。

5、简介古诗创作背景。

二.读通诗句,指导书写生字。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出了停顿。强调多音字“抹、磨”的读音。读准词语“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淡妆浓抹、镜未磨、青螺”。

3.重点指导书写生字“未、磨、遥”。

三、抓住意象,欣赏课件,理解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课件出示西湖晴雨画面,联系“潋滟、空蒙”的意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示“欲”的解释:1.欲望。2.想要。3.将要。

“宜”的解释:1.合适。2.应当。3.当然。根据诗意选择合适的义项。

欣赏西子图片,结合理解“淡妆浓抹”。

指名连起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3)小组合作,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望洞庭》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课件出示画面,根据画面指导理解“和”的意思是“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课件了解古时候的铜镜。说说“镜未磨”的意思。

指名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件出示画面,简介洞庭湖里的君山。

看图理解“白银盘”指------,“青螺”指-------。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进行比较,体会比喻。

1.指名朗读两首古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想象说话:晴朗的时候,阳光洒在西湖上,湖面--------------;

下雨的时候,雨点落在西湖上,青山--------------;

月色迷人的夜晚,月光洒在洞庭湖上,湖水-------。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根据自己联想的画面朗读古诗。

3.体会比喻,感悟诗情。

填空感悟:

在苏轼眼里,美丽的西湖就像-----一样迷人,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风景都非常宜人。

在刘禹锡眼里,浩瀚的洞庭湖就像一面---------,又像----------,湖中的君山就像一個小小的-------。

你从这些比喻里体会到苏轼和刘禹锡对西湖、洞庭湖怀有怎样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两首诗。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苏轼笔下西湖的湖光山色,欣赏了刘禹锡笔下洞庭湖的月夜美景。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诗人墨客留下了数不尽的诗篇来赞美它们。课外同学们可以继续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运用我们这两节课学习的方法:找意象---知意思---想画面----悟情感,领略古诗的美好。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晴 雨 湖光秋月

西湖---西子 潭面----镜未磨

洞庭湖----白银盘

君山-----青螺

施飞琴 浙江省乐清市雁荡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天门山诗句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再登天门山(外二首)
劳劳亭
我爱家乡的天门山
唐·李白《望天门山》(草书)
坐天门山 索道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