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小学科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实践

2020-09-10孙运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科学小学

孙运平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小学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切实改变以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课程方式,也要关注学生道德发展状况。现在很多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教育实践中,关于树立怎样的道德,教师们还很模糊,不知道怎样操作。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解决许多小学科学教师的疑问。

关键词:小学;科学;立德树人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表示,道德目的是各科教育的共同首要目的,教育过程是德育过程。如何在学校使用的教材中加入表现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是很重要的。由此可以充分看出立足于教材知识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很多教师以完成大纲上的教学任务为主,教材知识点的解释易懂,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课堂德育价值的挖掘。因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在小学科学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科学课程与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入融合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按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提醒教师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为提高良好的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首先,要养成学生喜欢提问的良好习惯。产生科学探索的一大前提是存在疑问。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养成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喜欢提问的习惯。小学生自己对很多新鲜的东西感兴趣,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天生的优势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在实际教育中,笔者发现了很多学生积极地提问以及存在问题不完全的问题。这无疑是一个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这可能与科学课的性质有关。一年级刚开始上科学课,书的内容很新鲜,总是不回答教师的问题。例如,笔者问学生:“从挖出的土里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了一两件事后,突然说:“老师,你没有捏泥娃娃吗?”这时,面对学生没有思绪的问题,笔者不是不耐烦,而是弯下腰耐心听他们讲话,竖起大拇指积极动脑筋的问题。

其次,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习惯。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方法,科学教师应当注重小学生平时观察的习惯,进行科学启发教育。例如,在“种植我们的植物”一课的学习过程中,笔者以观察为教室教育的主旋律,为他们创造观察条件,和学生一起将水仙花种子种在盆中,然后要求学生继续观察从栽培水仙花到结果的一生。此外,让学生思考水仙花种子在何时播种最佳,何时可移植,何时开花,花期多长,何时结果。同时,要求学生将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测定水仙花的株高和叶的形状数。这样一来,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会受到刺激,观察习惯也会长期活动而形成。

二、进入科学状况,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立科学课程,说明新时期国家重视国民科学教育的程度,是落实科学教育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学生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接触科学知识,有助于使学生形成科学意识。按照科学课程立德树人的要求,教师重视利用具体的科学状况,在知识教育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潜在地静静地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一课的教学是通过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使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好机会。因此,笔者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重点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给学生展示我国各城市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和山清水秀的照片和污染混乱的照片,使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让学生积极思考环境保护问题,考察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深入了解环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行为、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这是科学课堂教学中最显着的德育渗透点。

三、学科知识渗透德育,树立较强的科学意识

课程是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融合了立德树人的理念和科学课程的深度,重要的是,要通过教材知识的说明无形地渗透。但是,并非所有科学课的知识都适合德育教育,而是教师寻找正確的契机,让德育在科学教育的一个环节中自然发生,比没有意图、教师单独讲道理更有效。

例如,教学“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时,要求学生设计课前学习任务,使他们独立解剖植物种子,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因此,上课前,教师请课代表帮助所有同学分发植物种子。种子没有事先起泡,小学生很难自己进行处理。既有在解剖过程中错误地将种子切碎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自己智力的学生。他把种子放入水中,变软后取出来解剖。显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直接的影响是最终的观察结果会产生问题。此时,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操作,在关键时刻给出方法要点,评价每个学生独立解剖种子的方法,从根本上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是教师应该通过德育教育达到的目标,同时也能使小学生意识到科学操作的重要性,提高科学意识。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实证科学精神

在科学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入科学探索,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大胆质疑课堂教材上的科学知识,进行实证检验。

例如,在“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教学中,首先,笔者将马铃薯放入某种液体中,马铃薯浮出来了。学生看到这种现象,推测液体可能是盐水。其次,笔者带领学生通过蒸发结晶实验验证了这一预期。后来发现晶体蒸发的物质不是盐,而是糖。这种现象充分反驳了学生过去的预料。之后,学生又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加入一定量盐的液体才能使土豆浮起。这样,在自己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打破了自己本来的思维认知,检验了自己的预料,科学精神也在其中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程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需要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就能从小树立强烈的科学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形成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表现科学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科的培养者价值。

参考文献

[1]文小平.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读写(教育教学刊),2020(02):209.

[2]李顿.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渗透德育的战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60.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科学小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拔牙